分享

伤寒论名词解释

 图书 馆员 2022-06-30 发布于内蒙古

伤寒论名词解释

潦水:地面流动的雨水,雨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 

甘烂水:《伤寒论》云:“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从这段原文可见,我们制作甘澜水的目的,是为了取其清扬而不助水邪之性。如苓桂枣甘汤用甘澜水作为溶剂,正是取甘澜水可化气行水而不助水邪之性。(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之)。

麻沸汤:指滚沸的热水(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泡服)。 
水浆:泛指饮料,水,果汁之类。 
清浆水:酸浆水。(枳实栀子汤用浆水煎)。 
白饮:白米饮,米汤。 
清酒:米酒。酿酒未曾蒸馏的自然澄清液。(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两个方子要加清酒)。 
苦酒:米醋。 
**:米粉. 
须臾:指很短的时。 
平旦:清晨。 
日晡所:指申时前,即15-18时左右;下午3-5点,傍晚时分. 
周时: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 
客气:即邪气,因从外来,故称客气。 
热越:指热邪向外越。 
除中:症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表现为:危殆反思饮食。 
口中和:口中不苦,不渴,不燥。 
口不仁:口中麻木,感觉异常,食不知味,言语不利。 
酒客:嗜酒之人。指脾胃湿热者. 
喘家:指素患喘疾人。 
疮家:久患疮疡之人;有出血病灶的人。 
脾家实:实,指正气充实,非指邪气。脾家实,即脾阳恢复之。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坏病:变证,被误治而导致的变证.指误治而导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症可循的病证。 
四逆辈:辈,作“类”子解。四逆辈,指理中汤,四逆汤一类方剂。 
奔豚:气上冲犹如豚之奔. 
不了了:了,完结.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症基本已,但仍有不舒适的觉。 
藏结:指由脏气虚,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叉手自冒心:两手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潮热:是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高。 
瘛疭:瘛指收缩,,松弛之意。瘛疭指手足抽搐。 
怵惕:指恐惧不安状。 
喘冒:即气喘而头昏目眩。 
郁冒:心胸烦闷,头晕目眩。 
但欲寐者: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昏沉,似睡非睡状态.
噫气:嗳气。 
干噫/嗳食臭:嗳气有食物馊腐气味。干嗳指嗳气,食臭指食物的气味。 
谷道:**. 
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 
汗出濈濈然:即汗连绵不断的样子。 
恍惚心乱:指神志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霍乱:又吐又泻挥霍撩乱。 
将息:调理休息,服药后护理之法。 
结胸: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筋惕肉瞤:指筋肉动。 
旧微溏:指病人平大便稀溏。 
口父咀:指将药物成小块。 
脉浮缓:脉象松弛宽缓。 
脉阴阳俱紧: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呈脉紧象。 
面垢:面部如蒙油垢。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 
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 
脾约:指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其津液功能受到约束,而大便硬,小便数的病。
清便欲自可:指大便尚属正常。 
失溲:指二便失禁. 
水逆:指饮邪内停,水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则吐的一种证候,为蓄水重证的表现。 
遂漏不止:遂,因,于是。漏,渗泻不止。遂漏不止指不间的汗出。 
头项强痛:颈项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言头痛而兼项痛。 
往来寒热:即发热恶寒交替出现。 
淅淅恶风:形容恶风之状;淅淅:冷水洒身之感。 
翕翕发热:形容热轻浅。 

下重:即里急后重。

伤寒论名词解释

潦水:地面流动的雨水,雨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 

甘烂水:《伤寒论》云:“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从这段原文可见,我们制作甘澜水的目的,是为了取其清扬而不助水邪之性。如苓桂枣甘汤用甘澜水作为溶剂,正是取甘澜水可化气行水而不助水邪之性。(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之)。
麻沸汤:指滚沸的热水(
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泡服)。
水浆:泛指饮料,水,果汁之类。
清浆水:
酸浆水。(枳实栀子汤用浆水煎)。
白饮:
白米饮,米汤。
清酒:米酒。酿酒未曾蒸馏的自然澄清液。(
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这两个方子要加清酒)。
苦酒米醋
白粉:米粉.
须臾:指很短的时。
平旦:清晨。
日晡所:指申时前,即15-18时左右;下午3-5点,傍晚时分.
周时: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
客气:即邪气,因从外来,故称客气。
热越:指热邪向外越。
除中:症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表现为:危殆反思饮食。
口中和:口中不苦,不渴,不燥。
口不仁:口中麻木,感觉异常,食不知味,言语不利。
酒客:嗜酒之人。指
脾胃湿热者.
喘家:指素患喘疾人。
疮家:久患疮疡之人;有出血病灶的人。
脾家实:实,指正气充实,非指邪气。脾家实,即脾阳恢复之。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坏病:变证,被误治而导致的变证.指误治而导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症可循的病证。
四逆辈:辈,作“类”子解。四逆辈,指理中汤,
四逆汤一类方剂。
奔豚:气上冲犹如豚之奔.
不了了:了,完结.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症基本已,但仍有不舒适的觉。
藏结:指由脏气虚,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叉手自冒心:两手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潮热:是一种热型,指
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高。
瘛疭:瘛指收缩,,松弛之意。瘛疭指手足
抽搐
怵惕:指恐惧不安状。
喘冒:即
气喘而头昏目眩。
郁冒:心胸烦闷,头晕目眩。
但欲寐者: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昏沉,似睡非睡状态.
噫气:嗳气。
干噫/嗳食臭:嗳气有食物馊腐气味。干嗳指嗳气,食臭指食物的气味。
谷道:肛门.
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
汗出濈濈然:即汗连绵不断的样子。
恍惚心乱:指神志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霍乱:又吐又泻挥霍撩乱。
将息:调理休息,服药后护理之法。
结胸: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筋惕肉瞤:指筋肉动。
旧微溏:指病人平大便稀溏。
口父咀:指将药物成小块。
脉浮缓:脉象松驰宽缓。
脉阴阳俱紧: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呈脉紧象。
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
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
脾约:指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其津液功能受到约束,而大便硬,小便数的病。
清便欲自可:指大便尚属正常。
失溲:指二便失禁.
水逆:指饮邪内停,水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则吐的一种证候,为蓄水重证的表现。
遂漏不止:遂,因,于是。漏,渗泻不止。遂漏不止指不间的汗出。
头项强痛:颈项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言
头痛而兼项痛。
往来寒热:即发热恶寒交替出现。
淅淅恶风:形容恶风之状;淅淅:冷水洒身之感。

翕翕发热:形容热轻浅。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五常:指五行。

2.风气:指自然界的气候。
3.元真:指元气或真气。   
4.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   
5.疢难:指疾病。   
6.导引:指自我按摩的一种养生却病疗法。
7.吐纳: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8.膏摩:用药膏熨摩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9.未至而至:第一个“至”字指时令,第二个“至”字是指相应的气候变化。
10.阳病:指属外表经络的病证。c
11.阴病: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
12.五劳:《素问·宣明五气篇》及《灵枢·九针论》均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为五劳所伤。
13.七伤:《诸病源候论·虚劳候》指出七伤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14.六极:杨雄《方言》:“极,疲也”。六极指六种虚损的病证。《诸病源候论》谓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为六极。
15.谷饪:谷同榖(gǔ谷)。饪(rèn任),熟食也。饪指饮食。
16.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17.厥阳:厥,逆也。厥阳即阳气上逆。
18.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证。其病机阴阳气血逆乱。
19.脉脱:指一时性脉象乍伏不见,多由邪气阻遏,脉中气血一时不通所致。
20.四季脾王:王,通旺。意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各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处可理解为一年四季脾气都健旺之意。
21.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22.卒病:指突然发生的新病。

针灸名词解释
1、逆灸:出于《诸病源候论》,指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而达到强身保健的保健灸法,也即无病施灸之意。
2、气街: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共有胸、腹、头、胫四气街。
3、目系:指眼球后方与脑相联系的组织。
4、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此类穴位主治作用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5、休息痢:痢疾久延不愈,时作时止,时轻时重,称之为休息痢。
6、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7、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共有十二原穴,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8、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9、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
10、角法:拔罐法的古称。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11、壮:灸法的艾炷灸的数量单位。每燃完一个艾炷就称为一壮。
12、运针:即“行针”,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13、痿:下肢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的一类病证。
14、季胁:第十一肋端。
15、锋针:三棱针古称“锋针”。
16、横骨:耻骨联合。
17、哮喘:喉间痰鸣作响为哮,呼吸困难为喘,二者病因病机相似且常伴发,故合称哮喘。 18、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十五络脉。
19、得气: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20、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21.癃闭:小便点滴而下,病势缓者为癃,小便点滴不下,病势急迫者为闭。 22.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23.髀枢:股骨大转子。
24.热则疾之:邪热偏盛,针刺治疗应用疾刺法或刺出血,以疏泄其邪盛。 25.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
26.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或环形)之间的距离为1寸。 27.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能主治奇经病症,均位于腕踝上下。 28.押手:配合刺手进针及施行一些辅助针身的手。
29.寒则留之:寒邪过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当用留针法,以使阳气来复而驱散寒邪。 30.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 31.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三寸。
32.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腰部的腧穴。
33.刺手:刺手为持针之手(大多为右手)。
34.循经取穴: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
35.主客原络配穴法: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
36.针罐(留针拔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37.骨度分寸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38.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39.经络辨证:
40.一源三岐: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岐”。
41.针刺补泻:
42.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艾灸的病证。 43.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44.四海:即气海、血海、水谷之海、髓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45.辩证选穴: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 46.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布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
47.电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店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48.对症选穴: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
49.分经主治: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可治疗该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十四经穴既具有各自的分经主治规律,同时又在某些主治上有共同点。
50.散刺法:又叫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51.手指同身寸:以患者的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为标准来量取穴位的方法。 52.天灸:属自然发泡疗法,是用刺激性较强的中药敷贴穴位后促使发泡的一种疗法。 53.蛇丹:即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54.前后配穴法:是以躯干前后部所在的腧穴配伍成处方的方法,主要指将胸腹部和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在《内经》中称“偶刺”。
55.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56.正经:即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经);足三阴经(脾、肝、肾);足三阳经(胃、胆、膀胱)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正经。

57.十二经别: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伤寒论词语解释
伤寒: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
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并病:指一经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头项强痛:颈项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
失溲:二便失禁。
瘛疭:瘛,指收缩;疭,指松弛。瘛疭指手足抽搐。
不了了:了, 完毕,结束之意。不了了,指病证绝大部分已经消除,但仍留有不舒适的感觉。
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翕翕发热:翕,和顺之意。翕翕发热,指发热轻而温和。
 咀:此指将药物碎成小块。
小促其间:适当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须臾:很短的时间。
周时:一日一夜即二十四小时。
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遂漏不止:遂,因而,于是;漏,渗泄不止。全句指不间断的小量汗出。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筋惕肉瞤:肌肉跳动。
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可循的病证。
25、振寒:畏寒怕冷而身体颤抖。
26、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27、旧微溏:病人平素大便稀溏。
28、胸中窒:窒,塞也。即胸中有堵塞不适之感。
29、叉手自冒心:两手交叉按压于心胸部位。
30、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31、振振欲擗地: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
32、白饮:又作白米饮,即米汤。
33、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证的表现。
34、少腹急结:指下腹部拘急硬满。
35、晬(zùi)时:即周时,一昼夜24小时。
36、结胸:病证名。其病机为痰水等实邪结于胸膈脘腹,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37、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38、客气:即邪气。因邪从外来,故称客气。
39、日晡所:指申时前后,即下午3至5时左右。
40、潮热: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增高。
41、麻沸汤:滚沸的水。
42、干噫:嗳气。
43、食臭:食物的气味。干噫食臭:嗳气中带有食物的味道。
44、腹中雷鸣:肠鸣剧烈。
45、胃家实:胃家泛指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亢盛。胃家实,指胃肠燥热亢盛之意。
46、脾约:指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受到约束,而见大便硬,小便数的病证。
47、汗出濈濈然:汗出连绵不断的样子。
48、心愦愦:心中烦乱不安之感。
49、怵惕:指恐惧不安之状。
50、口不仁:口中感觉失常,食不知味,语言不利。
51、蒸蒸发热:形容发热自内达外,如蒸笼中热气蒸腾之状。
52、循衣摸床:同捻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的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53、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54、热越:热邪向外发越。
55、水浆:泛指饮料。如水、果汁、蔗浆之类。
56、潦水:指地面上的流水、积水。
57、往来寒热: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58、胸胁苦满: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59、蒸蒸而振:蒸蒸,内热貌。气从内达,邪从外出,而周身振栗颤抖,即寒战高热。
60、心下支结:即患者自觉心下有物支撑结聚。
61、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62、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63、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64、泄利下重:下利重坠不爽感。
65、苦酒:即米醋。
66、脏厥:指肾脏真阳极虚而致四肢厥冷。
67、蚘(蛔)厥:因蛔虫内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四肢逆冷。
68、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
69、下重:即里急后重。
70、虚羸:虚弱消瘦。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
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酒家:指嗜酒之人
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不了了:了,完结.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症基本已,但仍有不舒适的觉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气上撞心:心,泛指心胸部位。气上撞心,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
息高:息指呼吸,息高是指吸气不能下达,呼吸浅表,为肾不纳气的表现
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症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戴阳:因阴寒内盛,虚阳上浮而出现两颧潮红,乃假热之像
脐上筑: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
郁冒:头昏目眩如物覆蒙
下虚:指下焦虚寒,是言微厥的原因
麻沸汤:指滚沸的热水
客气:即邪气,因从外来,故称客气
奔豚:气上冲犹如豚之奔
藏结:指由脏气虚,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瘛疭:瘛指收缩,,松弛之意。瘛疭指手足抽搐
怵惕:指恐惧不安状
喘冒:即气喘而头昏目眩
郁冒:心胸烦闷,头晕目眩
恍惚心乱:指神志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霍乱:又吐又泻挥霍撩乱
将息:调理休息,服药后护理之法
结胸: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筋惕肉瞤:指筋肉动
旧微溏:指病人平大便稀溏
口父咀:指将药物成小块
脉浮缓:脉象松驰宽缓
脉阴阳俱紧: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呈脉紧象
面垢:面部如蒙油垢。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
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清便欲自可:指大便尚属正常
叉手自冒心:两手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潮热:是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高
失溲:指二便失禁
遂漏不止:遂,因,于是。漏,渗泻不止。遂漏不止指不间的汗出
头项强痛:颈项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言头痛而兼项痛
往来寒热:即发热恶寒交替出现
淅淅恶风:形容恶风之状;淅淅:冷水洒身之感
翕翕发热:形容热轻浅
下重:即里急后重
水浆:泛指饮料,水,果汁之类
清浆水:酸浆水。(枳实栀子汤用浆水煎)
白饮:白米饮,米汤
清酒:米酒。酿酒未曾蒸馏的自然澄清液。(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两个方子要加清酒)
苦酒:米醋
白粉:米粉
须臾:指很短的时
平旦:清晨
日晡所:指申时前,即15-18时左右;下午3-5点,傍晚时分
周时: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