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aaaaa11111 2022-06-30 发布于山东

刘伯温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朱元璋的军师,在明朝建立初期,他为朱元璋贡献了很多计策。

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明朝时期,朱元璋就曾想灭了日本,但却被刘伯温给拒绝了,而他当时的一句话,更是令人深思,难道他真的会点什么么?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很多时候对于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

不能只看一面或者一点,这样思考是不全面的。

思考不全面就行动,那么行动就会准备不充分,准备不充分,最后的结果就是惨败。

所以,很多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角度,理智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全胜的机会。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即便在最开始时就失败,后期也有反败为胜的机会。那么在朱元璋因一时冲动想要灭掉日本时,却被刘伯温劝住了。

刘伯温为什么会拒绝这个想法?他是从哪些角度思考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

日本的野心,明使被斩

明朝是我国历朝历代中,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尤其是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让多少人为之振奋。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但在明朝初期,由于战乱刚刚结束,明朝政府采用了对外谈合的策略,那就是“只要你不挑事,我就不打你”。

洪武元年,朱元璋就派遣使节带着国书去到周边各国,国书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一个是中国改朝换代了,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了,第二个是大明希望和你们友好相处,大家一起过太平日子。

这份国书受到了朝鲜等国的积极响应,但谁也没想到,日本竟然没给朱元璋面子,始终没有给予回应。

最可气的是,就在明初阶段国家统治不是很完善的时候,日本浪人组成了一个组织,竟然开始对明朝发动战争,骚扰我国东南边境,直到洪武初年,倭寇依旧猖獗,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明朝军民的生产生活,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所以在明初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日本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他们扰境伤民,无恶不作,为了对付倭寇,明朝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倭寇之患犹以明朝中后期最为严重,但是实际上,在明朝建国之时,倭寇之患就已经成为了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就倭寇为患的事情给日本下诏,要求日本严加管理,但是日本不仅不理睬,反而斩杀了明朝派去的使者。

这一举动,不由使朱元璋怒火中烧,直接准备发兵灭掉日本,这时候,多亏了刘伯温劝住了他,大明和日本之间才少了战争。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看到日本这样的态度,朱元璋怎么能忍得了它,但想到刘伯温的话,才停止了怒火,改为谈判的姿态

日本战国时期,南北分裂局势

首先是政治方面。

当时的日本还比较分裂,怀良亲王只是北边的统治者,南边有一个统治者叫足利义满

其实这么一说,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日本这个岛国,不是一个东西横向的一个国家么,怎么还分出南北了?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他们的战国时期的国家帮派比中国的规模可大多了,有大大小小分裂的三百多个政权。

因为日本政权的分裂,所以朱元璋才想着,借此机会灭掉日本,但刘伯温却有另一个想法,如果因为抵御外敌最终导致日本联合,那到时候日本自己就统一起来了,这样更不好攻打,所以不适合打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的局势目前并不适合我们去进攻。

所以保持日本继续分裂,对大明的统治是最有好处的,那些来袭的浪人,根本不足为惧,而就算当时日本最大的政权,也只能代表一半的日本,不能代表所有日本政治势力的态度。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出兵,那日本一定会联合抵御庞大的明军,说白了日本此时如此挑衅大明,其用意就是让我们贸然出兵的,用我们的力量来帮助他们统一。

这样一来,人家团结起来了,我们肯定会遭殃了。

明初伊始,宜修养生息

从政治上盘了之后,刘伯温又给朱元璋在经济方面盘了一下。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当时的明朝刚刚立国,前期经过打仗,财力、物力消耗得很多,现在再进行大规模的打仗,朝廷吃不起这么大的消耗,那么刚建立的朝廷势必会被拖垮。

要是朝廷刚建立,就面临覆灭的危险的话,朱元璋自然是不愿意的,这都威胁他的统治了,而且王朝刚建立就自己把自己灭了,那不是证明他前期拼死拼活搞的事情都白干了。

他朱重八就成了一个笑话了。所以,听到这里,朱元璋深觉刘伯温说得有道理,初期建国的大明,最需要的并不是继续打仗,而是应该与民休息,发展国家的经济和农业。

无远航基础

经济方面被盘顺了之后,刘伯温又给朱元璋盘点了一下,现在要是去攻打日本,缺乏去的基础——船。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虽然历史上的朱元璋跟陈友谅在江西的湖上打了一仗,他赢了,但是他那船都不是自己的,而且当时明朝刚建国,自然是没有更好的大船,没有大船,就没法到日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船,什么事儿要搞不成。

毕竟这是明朝初期,不是后来的朱棣时期,如果让后来永乐时期的郑和船队看到此事,那估计日本已经我国领土了。

再加上此时的明朝不仅没有船,还没有水上的将领,跟着朱元璋的那些大将,在陆地上都是英勇无比,但到了水上,基本都没啥作用,所以进攻日本对于明初来说,非常艰难。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日本的绝佳地形,易守却难攻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所以出海捕鱼一直就是他们的强项,而我国虽然有广阔的海洋面积,但社会的发展更依赖于农业。

所以海战来说,还是日本比较擅长,再加上大明王朝一直在大陆地区,我们的海军实力并不强,而且很容易被敌人牵制。

如果我们贸然发兵打过去,那么一场海战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这样一来,日本人就会占尽优势,而我们自己的优势则会被牵制,什么也体现不出来。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就已经能够提前预料到了,我们肯定会失败。

再有,日本的地形也决定了日本不好打。

我们前面说了,日本是岛国,这样的地形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易守难攻。

日本人想要守住自己的领地,那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我们想要闯入别人的领地,那就真的很费劲儿了。

无论经济、政治角度看,明朝都不适合去攻打日本。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然而那些都是附加条件,最直接的就是,即便当时有政治、经济条件,可能明朝要去啃日本这块烂骨头,也要掉几颗牙。原因就是日本的地理位置,确实很优越。

我们现在看地图,就知道,日本是个海岛国家,想要进攻日本,的确非常的困难。

首先在海上我们就失去了优势,就算兵力十足可以强行登陆,也一定会损伤大半,并且在登陆之后,所要面对的将是全部的日本人,这一定会付出很惨重的代价,何况当时的明朝没有这样的条件。

毕竟我们知道后来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还是热兵器时代,就算是强如美国这样的军事实力,想要登岛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更何况明初的我们呢,并且日本人那玩命的性格,动不动再来个自杀式袭击,那真是得不偿失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如果说灭掉日本却要损失大明的基业,那这种代价,朱元璋肯定是不想付出的。

虽然他是皇帝,但他与曾经的历朝历代皇帝都不同,他能深刻地体会人民百姓的疾苦,知道一个生命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所以他绝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兵送死,送死了,他的兵就没有了,没有了他当什么皇帝,不就成了光杆司令。

所以,经过刘伯温这么一条条的盘点,朱元璋终于清醒过来,是自己思考的不全面,是自己太冲动了,要是一个压抑不住怒气,就去干上了,那最后会吃大亏啊。

于是,尽管他很生气,但还是决定忍了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日本的无奈,彻底臣服

在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之后,朱元璋下令断绝与日本的往来。

结果真如刘伯温所料,没过几年,日本真的主动找上来请求建交。

1392年,日本的幕府将军足利义结束了日本南北分裂的局面,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他迫切需要得到周边国家,特别是大明的承认,因此,他不得不积极寻求和大明王朝改善关系的渠道。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中日贸易关系的断绝也给日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日本的贵族们迫切地想要得到来自明朝的奢侈品和货币。

而且日本的经济市场也离不开与大明贸易,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人不得不放下架子,向大明臣服。

1401年,日本终于派出了使者来到大明,并表现出虔诚的姿态,希望天朝上国能接纳他们,但此时的皇帝已不再是朱元璋,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从小听到爷爷谈论日本的他,对这些来使并没有什么好感。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于是这群日本使团处处碰壁,但此时的日本已经到了不依附大明就活不下去的时候,于是他们不停地在想方设法与大明求和,最终在永乐时期,朱棣改变了不与日本交往的政策,下令与日本贸易往来,确立了与日本的朝贡关系

日本则是主动擒拿了一批倭寇,交给大明政府处置,东南的倭寇之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平靖。

其实如果当时朱元璋真的灭掉日本,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我们正是经历过抗日战争,才明白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如果当时朱元璋灭了日本,那清朝的存在时间,很有可能会加长,或者在清末时期,换另一个更加强大的侵略者来入侵我国,那结果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所以朱元璋作为一个帝王,一时被扫了颜面,怒气冲冲正常,但是他也还是缺乏了理智思考的能力。

而刘伯温作为一个智者,显然考虑得就很充分,他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朱元璋理了理形势,胜利的可能。

但朱元璋好在还是足够理智的,后期他听了刘伯温的意见。

要是他不听刘伯温的意见,可能现在的我们就会看到如秦朝短命一样的明朝,或者明朝开国就覆灭的笑话。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至今都还可以值得深思

可见,很多时候,全面考虑很重要,全面分析,就能够判断场景,分清楚自己应有的角色,比较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或者说多视角审视,能做到全局把控。

当然,多视角考虑与审视,也在于要做有意义的接纳、倾听、开放和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