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奇案:权相家里被骗走御赐“宝石顶”,不日竟又“骗”送回!

 人之意 2022-06-30 发布于陕西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官员们的穿戴都有着特殊的规定,来不得半点差错。熟悉清朝掌故的人,都知道清代官员的帽子顶端是按品级由特定的材料制作的,有的用宝石,有的用珊瑚,有的用水晶,有的甩砗磲,有的用金子,有的则用银子。

据说,各种不同质地的“顶子”,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于天命八年明确规定的,各级官员需按自己品级佩戴,不能僭越。正因为这“顶子”(又叫“顶戴"或“顶带”)是各级官员的品级、地位或权力的象征,因此,围绕着这个“顶子”,串演出不少极有讽喻性的清代官场奇案闹剧。

清朝乾隆年间,有位权相因为参赞军务有功,乾隆特地赐予他“宝石顶”一具,以示恩宠。这具“宝石顶"可非同寻常,是用数十颗晶莹透亮、光华四射的宝石镶嵌而成,十分稀罕、贵重,而且又是皇上御赐之物,就格外显得华贵无比。为此,这位权倾朝野的相爷喜不自胜,第二天,便在相府厅堂大摆筵席,宴请在京的王公太臣和达官权贵,大肆庆贺。

这场宴席可谓是场面宏大,文武百官来了一大批。席间,只见这位相爷拉开嗓门,志满意得地说道:“诸位大人,本官这次蒙圣上恩典,获此殊荣,实在担待不起。回想本朝定鼎以来,除亲王之外,能得到御赐“宝石顶”者,真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本官今年尚未过半百,同往昔获此荣宠的先辈们相比,年龄又属最轻。这怎能不叫本官感激涕零、寝食难安呢?哈哈!”

“请!”“请上座!”“干杯!”

正当达官权贵们在杯来盏击地欢饮之际,忽然有人禀报宫中使者手捧圣旨驾到。这位相爷吃不准是何事,丝毫不敢怠慢,立刻重整衣冠,跪下接旨。只听见传旨宦官高声宣读道:“朕近日得悉,有人奏汝经营边疆事务多有掩饰,且侵占军饷,犯有欺君之罪。朕念汝有前功,兹不深究,著收还前赐宝石顶,以示薄惩。”

这位洋洋自得的相爷一听此言,真是如雷轰顶,吓得面色如土,冷汗直流。他深知圣旨上说的话击中了自己的要害,心虚得很,但一时也闹不明白是何人斗胆向皇上揭了他的劣迹,只得连连叩首,口称:“奴才该死,实在该死,有负皇上恩典。”宣旨宦官命人取回“宝石顶”后,立刻跃上马背,扬长而去。

前来相府恭贺的文武大臣们,有的是前来溜须拍马的,有的是趁便来凑凑热闹的。如今,他们亲眼看到这位不可一世的权相,当场十分狼狈地演出了一场闹剧,丢丑露乖,也就一个个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不辞而别,四下散去。

这位相爷平素骄横跋扈,更兼平步青云。从来没有受过半点屈辱,这次居然当众出丑,这口怨气怎能咽得下去?但他仔细一想,皇上谕旨中所责斥的内容,也并非虚构,正是自己的隐私,说有欺君之罪并不过分。想到这里,内心深处颇为忐忑不安,害怕皇上将来再深究、查处,可就更加麻烦了。于是,他索性称“病”不朝,在家养息,以观动静。

乾隆皇帝听说这位宠信的权相突然患病,心里也很心焦,连忙派遣宦官前来探望,还多次赐给医药,食品,以示关怀。这位相爷原本无痛,装病在家不过是为了试探皇上对他的态度,如今见皇上对他一如既往,并未深究他的劣迹,才把一颗惶恐不安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数天之后,这位权相入宫朝见,答谢皇上的关切之恩。乾隆皇帝见他已经康复,十分心喜,特地在便殿亲自召见。公事谈完之后,乾隆皇帝突然莞尔一笑,问道:“贤卿,朕日前赐予汝的“宝石顶”,今日为何上朝不戴啊?”

这位相爷一听,以为是皇上存心揭他的疮疤,同时也是拿他寻寻开心,立即跪下,恭谨地回答说:“奴才无状,有辜圣恩,望皇上宽宥奴才的罪过。“宝石顶”皇上既已遣人追取,奴才岂敢复戴!”

乾隆皇帝一听,异常惊讶,连忙追问道:“此话从何说来,朕何尝下过追取“宝石顶”的谕旨啊?!”

经这么一说,这位权相也感到其中定有蹊跷,只得将那天“宝石顶”被传旨宦官追回的经过,照实禀告一番。乾隆宝帝听罢,连忙询问内阁大臣以及吏部,礼部的官员,他们也一一同复:不知追回“宝石顶”之事。

一定是有人假传圣旨,这还了得!乾隆皇帝不由龙颜大怒,立刻下令:火速严拿矫旨者!

乾隆同权相这番对话,使“宝石顶”的下落成为一件悬案。既然朝廷并未下令追取,是谁吞下豹子胆,竟敢假造圣旨取走宝石顶呢?

原来,乾隆年间,北京城里有个大骗子名叫贾五。此人在京城颇有点名气.手下收留了数十名徒弟一起钻研骗术,并常常在达官权贵或富绅大贾之中物色对象,进而设计上门诈骗,捞点不义之财予以挥霍。

有一天,贾五骑马路过一条胡同,只见里面车水马龙,华贵的车轿塞满了道路。他好奇地上前打听,原来正是这位权相在府内大张筵席,宴请达官权贵们,庆贺其获得御赐“宝石顶”。贾五得悉是这么回事,便冷笑了一声,说道:“这样一个人弟=得到这么一个区区之物,就颠狂到如此地步,真是可恶而又可笑!”笑完后,就跃马扬鞭而去。

回到家里,贾五存心想捉弄一下这位劣迹昭彰的权相,立刻伪造一道谕旨,派出三名徒弟。一名徒弟扮作传旨宦官,另外两名徒弟假扮卫士,赶在筵席还未散的当儿,大摇大摆地赶到相府,将这位权相当场羞辱一番,并骗去了“宝石顶”。

这位权相当然不知是贾五设下的骗局。但他从乾隆皇帝口中得知事情真相后,方知“宝石顶”为人矫旨骗去,既怒,又气,更为焦急。刚刚跨出朝门,他又摆出不可一世的架势,召来主管京城治安的步军统领和几位巡城御史,怒气冲冲地喝问道:“简直太不像话,如今连皇上的御赐宝物竟然被窃,而且就发生在大白天的京城之内,京畿治安如此糟糕,还要汝等何用?圣上有口谕在此,汝等如果三天之内不将宝石顶追回,并查明元凶,本官定然奏明圣上,严惩不贷。届时,可莫怪吾手下无情!”

这些官员也早就风闻是这位相爷自家被骗,亲手将“宝石顶”交给了骗子,但他们更深知这位权相是个心狠手辣之人,早就对他畏惧三分,更兼这次又是奉圣上谕旨行事,怎敢怠慢?于是,他们为了保住各自的乌纱帽,火速动用所有力量,在京城之内大肆搜索,凡是茶寮、酒肆、旅店,几乎全被骚扰,就连民宅也不能幸免。为了相爷的一件“宝石顶”,搅得整个京城鸡飞狗跳,民怨沸腾。

搜索开始之后,贾五的一位徒弟见势不妙,立刻奔告贾五。“师傅,此事十分急迫,不可等闲视之,吾等如再拖延下去,恐怕就要大祸临头,现在该怎么办?”

贾五听到这消息之后,并不惊慌,镇定自若地说道:“何必如此惊慌!谁稀罕他头上的这顶劳什子,吾不过看此人太骄狂,人又极不正派,不过存心戏弄他一番而已。如今,他们既然已经扰及民间,早点将那顶劳什子还给他不就完了。”

说完,贾五用眼光扫了一下众位门徒,问道:“谁有能耐去完成这一任务?”

门徒中立刻跳出一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拍胸保证说:“这有何难,师傅放心,弟子愿去了结此事。”

贾五含笑点头,表示首肯。接着,对这位小伙子轻声耳语几句,作了交代。

第二天,这位相爷上完朝回到相府,十分疲倦,刚刚躺到卧榻上休息,只见门卫手拿步军统领的名刺前来禀报,说:“刚才步军统领衙门派来一位兵弁,声称该衙门兵丁今日在巡防途中,见有一人慌慌张张,形迹十分可疑,便上前查问,从此人的包裹中搜获宝石顶一件,但不知此物件是否就是相爷失落的那件,特送来请相爷过目审视。”

权相一听,两眼发光,立刻紧张地将包裹打开一瞧,果然不虚,正是自己被骗走的那件“宝石顶”,旋即双手一拍,兴奋地发话道:“快去替我传话,叫该兵弁告知步领大人,就说此物正是本相被窃的御赐“宝石顶”,丝毫不差。如今,必须将这名歹徒迅速押来我处,由本相亲自审问,从严惩处!”

出乎意外的是,那位前来禀报的相府门卫将报信兵弁打发出门不久,步军统领又突然匆匆赶到相府,说是前来向相节请安。相爷与步军统领刚在客厅坐定,便眉开眼笑地说道:“阁下此次捉贼有功,按期追回了宝石顶,功劳不小,本相真是感谢之至,定然呈报圣上嘉赏。但不知贼人可曾带来?”

步军统领一昕此言,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惶恐地说:“相爷,此话从何讲起?卑职正因连日派人穷搜,但至今仍未拿获贼徒,故而今朝特来向相爷请罪,希望相爷可以宽限一些时日,恕罪,恕罪,哪有什么捉贼之事!”

权相一听,甚为纳罕,立刻当场捧出“宝石顶”,将方才兵弁上门报信之事述说一遍,还拿出一张步军统领的名刺,并叫门卫详细描绘了报信兵弁的模样。步军统领听到这话,更加一味地摇头苦笑,再三表白:自己根本不知此事,更未派出任何兵弁前来相府禀报。

当他接过那张名刺,更是气咻咻地吼道:“这张名刺纯属伪造。这群鼠辈鬼到如此地步,竟敢冒充卑职的兵弁上门捣鬼,真是胆大妄为,罪大恶极。倘不破此案,卑职誓不罢休!”说完,握拳在台子上狠狠捶了一下。

这位权相皆竟老谋深算,见到步军统领如此激动,心中似乎已明白了几分,反而冷静了下来,沉吟半晌,方才平声静气地开言道:“请阁下先冷静一些。此辈皆亡命无赖,若操之过急,恐怕反而会生出意外的变化。反正现在本相的宝石顶已经失而复得,至于歹徒,还是慢慢再查找吧!”说完,轻轻呷了一日香茗,颇为豁达大度。

这位步军统领当然也不是傻瓜,立刻领悟到权相的弦外之音,改口说:“是,还是相爷高见,卑职一切听命!”

因为,这位步军统领已估计到权相不打算追查罪犯,自有其难言之隐,自己何必再干此吃力不讨好之事,弄不巧反而会帮倒忙。

这位步军统领确实也算领悟到了点子上了。在权相的心目中,这伙“窃贼"并非等闲之辈,他们不但技艺超群,还能不留形迹地装扮成皇宫使者,大模大样地闯进相府,矫旨骗走御赐宝石顶,而且还能略施小计,再闯相爷府使宝石顶“完璧归赵”,这些手段可算了得。更使权相胆战心惊的是,这伙“窃贼”还深知相爷过去诸如弄虚作假、鲸吞军饷之类的种种劣迹,当众揭了相爷的丑,倘若事情闹大,他们将来再将权相种种见不得人的隐私抖出来,就更加不可收拾了。

基于这番考虑,聪明的相爷当然不愿再去自找麻烦,同样聪明的步军统领,为了保住自家的顶戴,也就跟着趁风收帆,让罪犯逍遥法外,管他什么是非、王法。于是,喧闹一时的权相宝石顶失窃事件,就如此这般地不了了之。

这桩御赐“宝石顶”被骗奇案虽然戏剧性地收场了。但贾五巧计骗走宝石顶,当众羞辱权相,且又指使门徒巧扮兵弁再闯相府送还宝石顶的故事,却在民间悄悄流传,为京城民众茶余饭后增掭了一则嘲弄颟预官僚、讥讽封建弊政的脍炙人口的谈资,也算是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