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指南〗大量用药经验96方
2022-07-01 | 阅:  转:  |  分享 
  
【中医指南】大量用药经验96方作者/张志远临床时重点药物在眼前闪烁,大量投用可获得惊人的疗效,如:1、蜈蚣超过3条,镇惊,治多动、癫痫;2、
浮萍超过20克,治糖尿病身痒;3、麻黄超过20克,利尿、升高血压;4、细辛超过20克,疗头痛、牙痛、肌肉痛;全虫超过20克,治头痛
、癥瘕;5、水蛭超过20克,治瘫痪、消慢性炎症;鳖甲超过20克,消肝脾肿大、肝硬化、口鼻出血;6、红花超过20克,降血压、扩张心脏
冠状动脉。知母超过30克,止咳、降血糖;7、白芍超过30克,止血、镇痛、利尿;8、半夏超过30克,催眠入睡;9、柴胡超过30克,发
汗退烧、使月经下行;10、川芎超过30克,降血压,治头痛、脑梗死;11、桂枝超过30克,治腹内逆气上升、心动过速;泽泻超过30克,
降血压,治湿疹、阴囊瘙痒;12、人参超过30克,升血压、宁心定喘,调整心律;13、皂刺超过30克,消疮疡,治盆腔炎输卵管粘连14、
连翘超过30克,止呕、发汗解表;15、肉苁蓉超过30克,润肠、解除便秘;16、丹参超过30克,安神,治失眠多梦;17、山楂超过30
克,降血压血脂,治萎缩性胃炎;18、石菖蒲超过30克,发音,治久泻、半身不遂;19、大黄超过30克,破血通经,治躁狂型精神分裂症;
20、决明子超过30克,降血压、血脂,治哮喘、小便热痛;21、葛根超过30克,治脑鸣、高血压头痛、脖子肌肉痉挛、硬皮病;22、当归
超过40克,滑肠、活血通月经;23、附子超过40克,强心救脱;24、枳壳超过40克,升提胃下垂、子宫脱出;25、夏枯草超过40克,
消甲状腺结节、小瘤;26、地龙超过40克,治偏瘫手足不举;27、延胡索超过40克,镇静安眠;28、骨碎补超过40克,治头晕耳鸣、手
足麻木;29、杜仲超过40克,降血压,治腿痛、脚软行走无力;30、槐米超过40克,降血压、血脂,治泌尿系结石;31、茯苓超过40克
,行水,治眩、癔症发作、奔豚气由腹上冲;32、代赭石超过40克,治头眩、哮喘;33、防己超过30克,镇痛,尿量减少;34、益母草超
过50克,降血压、收缩子宫,治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35、白术超过50克,益气、通肠、解除便秘;36、小蓟超过50克,止血、降血压
;37、郁金超过50克,治精神分裂症,排胆道、泌尿系结石;38、玄参超过50克,清头面烘热、消淋巴结结核;39、女贞子超过50克,
治耳鸣、复发性口腔溃疡;40、桑寄生超过50克,保胎、降血压,治强直性脊柱炎;41、仙鹤草超过50克,治盗汗、脉象间歇、溃疡性结肠
炎;42、莪术超过50克,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炎块;43、黄连超过50克,降血糖,治结肠炎、慢性腹泻;44、连翘超过30克,
止呕、发汗解表;45、肉苁蓉超过30克,润肠、解除便秘;46、丹参超过30克,安神,治失眠多梦;47、山楂超过30克,降血压血脂,
治萎缩性胃炎;48、石菖蒲超过30克,发音,治久泻、半身不遂;49、大黄超过30克,破血通经,治躁狂型精神分裂症;50、决明子超过
30克,降血压、血脂,治哮喘、小便热痛;51、葛根超过30克,治脑鸣、高血压头痛、脖子肌肉痉挛、硬皮病;52、当归超过40克,滑肠
、活血通月经;53、附子超过40克,强心救脱;54、枳壳超过40克,升提胃下垂、子宫脱出;55、夏枯草超过40克,消甲状腺结节、小
瘤;56、地龙超过40克,治偏瘫手足不举;57、延胡索超过40克,镇静安眠;58、骨碎补超过40克,治头晕耳鸣、手足麻木;59、杜
仲超过40克,降血压,治腿痛、脚软行走无力;60、槐米超过40克,降血压、血脂,治泌尿系结石;61、茯苓超过40克,行水,治眩、癔
症发作、奔豚气由腹上冲;62、代赭石超过40克,治头眩、哮喘;63、防己超过30克,镇痛,尿量减少;64、益母草超过50克,降血压
、收缩子宫,治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65、白术超过50克,益气、通肠、解除便秘;66、小蓟超过50克,止血、降血压;67、郁金超过
50克,治精神分裂症,排胆道、泌尿系结石;68、玄参超过50克,清头面烘热、消淋巴结结核;69、女贞子超过50克,治耳鸣、复发性口
腔溃疡;70、桑寄生超过50克,保胎、降血压,治强直性脊柱炎;71、仙鹤草超过50克,治盗汗、脉象间歇、溃疡性结肠炎;72、莪术超
过50克,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炎块;73、黄连超过50克,降血糖,治结肠炎、慢性腹泻74、薏苡仁超过60克,祛湿热、肌肉关节
酸痛;75、紫石英超过60克,治房颤、宫寒不孕;76、豨莶草超过60克,降血压、治四肢麻木;77、熟地黄超过60克,治脑萎缩、老年
痴呆,不发生胸膈胀满;78、五味子超过60克,降低肝炎转氨酶,治咳力强;79、苦参超过60克,平喘镇咳、利水消肿、止痒,治脉象间歇
;80、山茱萸超过60克,敛汗固脱、急救亡阴。81、酸枣仁超过60克,治焦虑、心慌、顽固性失眠;82、牡蛎超过60克,治肝阳上亢、
甲状腺结节;83、茵陈超过60克,疗胆囊炎、肝硬化腹水;84、瞿麦超过60克,治卵巢囊肿;85、败酱草超过60克,治咽炎、白带、鼻
窦炎、阑尾炎、盆腔炎;86、王不留行超过60克,下乳汁,治乳房肥大。87、黄芪超过80克,降血压、少于15克升血压利尿;88、土茯
苓超过80克,治梅毒、阴囊湿痒、睾丸炎;89、水牛角超过100克,清热凉血,治热证高烧。89,益母草90g利水消肿本品辛苦微寒,主
要作用是活血调经,因此一般多用于月经不调、产后血胀及打仆内损瘀血等症。虽然《神农本草经》曾提及“除水气”的效用,但后世应用者甚少,
或认为“消水之功,并不显著”,这是没有掌握其用量的缘故。本品用作“调经活血”时,其用量一般为9~15g。倘作“利水消肿”之用,则需
量大,始能奏效。益母草之利尿作用,我在临床观察,每日用30~45g尚不见效,嗣加至60~90g,始奏明显之效。尝用治急性肾炎之尿少
、浮肿之候,恒一剂知,二剂已。【配方】:益母草60g,泽兰叶20g,木槿花12g,甘草3g。【随证加味】:风水型者加麻黄3~5g;
实热型者加大黄5~8g,生槐角15g;气血虚弱者加当归10g,黄芪皮20g。此外,对于单腹胀(肝硬化腹水)或其他水肿,均可用本品9
0g加入辨证论治方中,以增强“利水消肿”之作用。90、荠菜250g治尿潴留这是一味药食两用的野菜,茎叶多作蔬食,子、花入药,其实全
草都有医疗作用。甘温无毒,诸家本草均谓其能利肝明目,益胃和中,调补五脏。其主要作用有二:一为止血,用于咯血、崩漏;二为止痢。江西医
学院药理教研组曾对其药理作用作了实验研究,认为荠菜煎剂与流浸膏均有直接兴奋子宫等平滑肌及缩短动物凝血时间,降低血压等作用。子、花入
药,其用量一般均在10~15g。但民间单方用大剂量治尿潴留有著效,也是加大剂量而发挥更大作用的结果。尿潴留是热性病,特别是肠炎、灰
髓炎初步好转后常常出现的一种后遗症,导尿仅能一时缓和症情,不一定解决问题。但本品服后却能于6~24小时内恢复自动排尿,迅速痊愈。其
治疗根据,在文献中也可找到一些线索,如唐《药性本草》:“补五脏不足……治腹胀。”《大明诸家本草》:“利五脏”。因此对病后排尿障碍有
调整恢复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有直接兴奋子宫等平滑肌的作用,当然属于平滑肌组织的膀胱,必然也同时会得到兴奋、收缩而排尿的效果。
每日约取新鲜荠菜250g,轻者减半,煎汤,每3~4小时服1次,连续服之,直至奏效为度,孕妇忌服。91,、半夏9~18g治妊娠恶阻因
生半夏辛温而燥有毒,所以一般多以姜制,并减小其用量。在临床上用于和胃降逆、燥湿化痰,虽有一定效果,但对半夏的全面医疗作用来说,则是
大大受到削弱的。关于生半夏的有毒、无毒问题,我同意姜春华学兄的意见,生者固然有毒,但一经煎煮,则生者已熟,毒性大减,何害之有?余迭
用生半夏9~18g治疗妊娠恶阻,恒一剂即平,历试不爽,从未见中毒及堕胎之事例。如片面畏其辛燥而不用,不克尽,是令人惋惜其全功,是令
人惋惜的。妊娠恶阻在治疗上是比较顽固的一种现象,半夏对此却有殊功。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就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恶阻,并不碍胎
。但后人因《名医别录》载有“堕胎”之说,遂畏而不用,致使良药之功,湮没不彰。余用半夏为主药治疗恶阻,无一例失败。从前均径用生半夏,
嗣以部分患者有所疑惧,乃改用制半夏,效亦差强人意,但顽固者则非生者不愈。【配方】:半夏9~18g(先用小量,不效再加;制者无效,则
改用生者,并伍以生姜3片),决明子12g(炒打)15g,生赭石15g,旋覆花9g(包),陈皮3g。【用法】:水煎取1碗,缓缓服下。
如系生半夏,则每次仅饮一口,缓缓咽下,每隔15分钟,再服一口,约半日服完,不宜一饮而尽。恒一剂即平,剧者续服之,无有不瘥。92、槟
榔75g破滞杀虫本品是破滞杀虫的名药,一般多配合其他杀虫或消积之品同用,如单味作为驱除钩虫或绦虫用者,必须用生者大量始效。曾观察其
治钩虫病之剂量,每次30g,固属无效,45g也是无效,直增至75~90g,大便中虫卵始阴转。嗣径用大量,一次即瘥。这反映了用量与效
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一次服用75g以上时,在半至1小时左右时,有头眩怔忡、中气下陷、面色?白、脉细弱等心力衰竭的反应,约经2小
时许始解,也证明了“药不瞑眩,厥疾不瘳”的道理。处方及其制作:槟榔(生者效佳,打碎,其饮片因水浸关系,效力大减)75~90g,水浸
一宿,翌晨煎汤,空腹温服。如贫血严重,体质虚弱者,需先服培补气血之品调理,然后再服此方,不可孟浪。93、夏枯草30g治肝炎本品性味
辛苦而寒,善清肝火、散郁结。临床配合养阴柔肝药,治阴虚肝旺之高血压,配软坚消瘿之品治瘰疬,效果令人满意。但以大剂量治疗肝炎,则是在
前人实践基础上有所发展了。以夏枯草煎或流浸膏(可酌加糖),每次服约含生药30g,每日3次,开水冲服。对于肝炎而转氨酶升高者,有顿挫
调整之效;一般服5~7日,即能见效。因为转氨酶升高时,象征肝炎病有所活动,而在中医辨证上,则多属肝热郁结、湿热壅滞之咎。夏枯草苦辛
而性寒无毒,专入肝胆二经,能补厥阴肝家之血,又辛能散结,苦寒则能下泄以除湿热,所以能收到满意之效果。94、枸杞子60g可止血本品性
味甘平,功专润肺养肝,滋肾益气,对于肝肾阴亏、虚劳不足最为适合,一般用量为9~15g,但用量增至每日60g,则有止血之作用,凡齿宣
、鼻衄及皮下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之久治不愈,症情顽缠者,服之均验。每日用本品60g,水煎分服,连服3~5日可以获效。如用量
小于45g,效即不显,这也反映了用量与作用的关系。95、苍耳草120g治麻风本品性味苦辛而温,能祛风化湿,一般多用于头风鼻渊、风湿
痹痛及疮肿癣疥。常用量为9~15g,但增大其剂量,则能治疗麻风及结核性脓胸,其治麻风的剂量,曾有分为每日120g一次煎服、每日36
0g二次分服、每日960g三次分服等三种,而其疗效亦随剂量之加大而提高。至于治疗结核性脓胸,亦需每日用210g左右,奏效始著,服后
能使脓液减少、变稀,血沉率降低,连服3个月,疮口即逐步愈合。如果只用常用量,是不会收效的。?老朽临床,对上述药物常由小量开始,循序
渐进,每剂水煎分3~4次饮之,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凡附子、乌头、天雄煮2~3小时,先口试10分钟,以不麻舌为度,即可热服。中毒症状有
六,习见口麻、烦躁、颤抖、语乱、心衰、休克,重者死亡。解法用黑豆、茶叶、甘草、防风、绿豆、大量蜂蜜煮水施救。投与标准,我的经验,要
注意出汗、纳呆、神疲、舌润、肢冷、喜热、脉微、嗜卧、懒言、便溏十个方面,福兮祸所伏,切勿滥开,同盲用大黄数十克一样,易造成医疗事故
。96.黄连120g治糖尿病本品性寒,味大苦,善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一般常用量为3~5g左右,由于其性寒味苦,大量或久服,易于损
胃,故常与温药并用,如配木香之香连丸,配干姜之姜连散,配吴茱萸、白芍之戊己丸,配肉桂之交泰丸等。正如李时珍所言:“一冷一热,阴阳相
济,最得制方之妙,而无偏胜之害。”所以其用量一般均在常用量上下。近年来常用黄连治疗糖尿病,取得突破性进展,值得参用。:“黄连最苦,
然治疗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用黄连,通常剂量为每日30g,而治疗糖尿病酮症,一日最多达120g,降糖迅速。”通过回顾性分析显示,有3
5%患者减少降糖西药的用量,30%仅用中药来维持稳定而理想的血糖水平,许多曾经胰岛素用量很大的患者,甚至完全停用胰岛素,这就为糖尿
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兹附仝教授医案供参考:【病例】:陈某,男,36岁。因血糖升高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因口渴明显而查FBG20mm
ol/L,诊断为糖尿病,注射几日胰岛素后,因工作较忙未再继续治疗。刻下症见:口干口苦甚,饮水多,乏力明显,汗出多,小溲频数,舌红、
苔黄,脉滑数。查:FBG22.1mmol/L,2hPG34.99mmol/L。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中医辨证:火毒炽盛
,耗伤气阴。治法:清火益气滋阴。处方: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加减配方:黄连90g,干姜20g,黄芩30g,西洋参9g,知母60g,桑叶
30g,怀山药30g,山茱萸30g。患者服药4剂,口渴、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查FBG15mmol/L,2hPG21mmol/L,调
整处方为:配方:黄连90g,生石膏60g,知母60g,天花粉60g,西洋参9g,山茱萸30g,葛根30g,怀山药30g,桑叶30g
,大黄3g,生姜5片。患者服药10剂,口渴、口苦、乏力、汗多等症状缓解约80%,查FBG6~7mmol/L,2hPG9~11mmo
l/L,故调整处方为:配方:黄连30g,黄芩30g,知母30g,天花粉30g,葛根30g,生姜5片,继续调治血糖。按:患者初诊表现
一派火毒炽热、耗伤气阴之象,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故亟需迅速控制火势,打破火毒为病的恶性循环。此时常规用药恐杯水车薪,必以大剂量苦寒清
火之品直折火毒,方能控制火势,故主以90g黄连泻火解毒,直压火势,并以20g干姜顾护中阳,防止苦寒伤冒;同时配合知母、桑叶、怀山药
等大量滋阴清热益气之药,以迅速补救耗伤气阴,防止其因火势张而枯竭,配合黄连为标本兼治。二诊已明显收效,火势得到控制,因而一鼓作气,
继续以90g黄连,清除毒火余氛,至三诊时火毒已完全控制,故中病即减,改黄连为30g调治。讨论:以上仅是举例而已,类似者不胜枚举。如
用大剂量的防风解砒毒,桂枝治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木鳖子治癌,青木香治高血压,鱼腥草治大叶性肺炎,合欢皮治肺脓肿,大蓟根治经闭,枳壳治
脱肛等等。但就本文所列述者而言,已充分说明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重要的。中药用量的决定,是要从多方面来考虑,但要它发挥新的
作用或起到特定的疗效时,就必须突破常用剂量,打破顾虑。正如《简明医彀》所说:“凡治法用药有奇险骇俗者,要见得病真,便可施用,不必顾
忌。”剂量是方剂的核心、灵魂,处方是否有效,除了辨证明确,论治得当,剂量就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近贤冉雪峰说得好:“凡大病需用大药(大
剂量),药用得当,力愈大功愈伟。”因此,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也是使用中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增大剂量能加
强或产生新的作用呢?这原因当然很多、很复杂。但总的一个方面,是否可以说是符合“量变质变”的法则呢?从这一法则的推演,可能会发现更多
的药理机制,发挥药物的更大作用。不过,加大剂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确定,才能由合理的数量变化,引起良性的质量变化,否则缺
少一定的条件,超过一定的限度,这种量变转化的质变,就会由好事变为坏事。产生不良的作用或严重的后果。例如槟榔用75~90g是起驱虫作
用的,但如再增大剂量,患者的机体适应能力将不堪忍受,而出现休克或严重的后果。明·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曾说:“治病用药,本贵精专
,尤宜勇敢……但用一味为君,二三味为佐使,大剂进之,多多益善。夫用多之道何在?在乎必赖其力,而料无害者,即放胆用之。”是可以作为我
们参考的。增大剂量,不是盲目的、胡乱肯定的,而是根据古今文献资料线索的引申,或是民间实践经验的事实,通过临床实践、系统观察才提出的
。例如用大量荠菜之治尿滞留,一方面民间流传有此经验,一方面现代药理分析,证实它有直接兴奋子宫、膀胱等平滑肌的作用,所以使用它治疗尿
滞留是合理可靠的。又如夏枯草之治肝炎转氨酶升高,是从它善于清泄肝胆湿热、散郁结、补肝血之功能而推演,并经临床实践,才提出应用的。所以加大用量,不是凭空臆测,而是有线索依据,引申演绎,经过实践观察,方始确定和推广的。中药加重用量,产生新的功能,发挥它更大的作用,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必须辨证论治,因证选方,随证加味,不能简单草率。例如用益母草之治肾炎水肿,随证加味,奏效始佳。这是使用中药的一个关键,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是最大的、原则性的错误。最后还要说明一下的,就是增大药物用量,使之发挥更大作用,要有选择性、目的性地进行,不是所有药物加大了剂量,都会加强和产生新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因为增大剂量可以加强药效,就忽视了小剂量的作用,形成滥用大剂量的偏向,既浪费药材,增加患者的负担,更对机体有损,这是必须防止的一个方面。因为疗效的高低与否,决定于药证是否切合,所谓“药贵中病”,合则奏效,小剂量亦能愈病。“轻可去实”“四两拨千斤”,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二者之论(指太过、不及),唯中而已;过与不及,皆为偏废”,是辨证的持平之论,值得深思。
献花(0)
+1
(本文系长庚书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