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的根本意义之一,便是建设生命,促成生命不停地出发

 感悟zs 2022-07-01 发布于河北

  

  

  

  

  

  

  

  

  

  

  

  

  

  

  

阅读的根本意义之一,便是建设生命,促成生命不停地出发

作为教师,有一个道理或许是不言而喻的,“课”不是我们想上到哪里,便能上到哪里。究其根本而言,所有的“课”,都是坐落在一个生命里。生命不出发,我们的“课”如何出发。一位教师的生命品质,对于自己“课”的构建,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玩”的课、“有趣”的课、“深情”的课……“好玩”、“有趣”、“深情”,不仅言说的是课堂状态,更是在言明一种生命状态。即便是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好奇心,做个比喻,亦是一株蓬勃生命伸出的探触蓝天的枝叶而已。所谓“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实是在“备生命”。没有教师内在的成长,很难有真实意义上“课程”的突破。在一次次生命的“眺望”与“爬坡”里,我们的课才能获得真正内在的发展。

对于人文学科而言,其间规律,更是如是。例如,王昌龄、辛稼轩同样都洋溢着“英雄气”,两种“英雄气”的构成却有不同。青春年华,怀揣梦想,似乎更容易被王昌龄洋溢着盛唐精神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诗句所感染,能真切地感受到王昌龄犹如三峡的江水,虽受两岸夹制,但对前途信心十足,一路向前、快浪飞歌式的力量。如若那个时候读辛稼轩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却难免隔膜。隔膜,就是两个生命见到了但却并不曾相遇。字句词面上的解说,甚至风格主题的归纳,终究不能代替生命内在的成长与进阶。我们的生命里如若没有直接或间接经历过类似如辛稼轩那样的苦痛与黑暗、低徊与跋涉,及经历外部世界对“人”强大的困缚及由此而生的深刻的无奈,“辛弃疾”便只能栖息于书页之间,“豪放”地躺着。我们于此时,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辛稼轩的一种“力量”,但此种“力量”其实模糊地来自于文字表面上的硬度与强度。不经我们内心的证明,辛稼轩心中的力量就无法与我们心中的力量合为一体,构成横在胸中冲决现实、激荡抑制、澎湃万里的那道冲击力。如若我们的内心没有“故事”,我们自然也可以上课,甚至也可以去获奖,但这课却与“我们”是不相关的,它只是我们工作上的荣誉,只构成了我们上课的经验与技能。

阅读,有诸般意义,但其根本意义之一,便是建设生命,促成生命不停地出发。罗曼·罗兰一席话道出了阅读至关重要的本质:“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没有阅读,就没有生命可靠的进程;没有生命可靠的进程,就没有深入影响师生生命的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