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井之战 温井之战发生于1950年10月25日至1950年10月29日,是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初期的一场主要战斗。 志愿军第40军在此战当中,为了阻止联合国军进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而实施了一系列的伏击行动,重袭韩国陆军的第2军及其第6步兵师,从而破坏了美国第八集团军的右翼。 1951年,经党中央和毛主席批准,把1950年10月25日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血战飞虎山 此战役发生于1950年11月4日至11月8日,目的是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使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能更好的实施。 由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战斗中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血战长津湖 血战长津湖是在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猖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战斗以美陆1师的成建制撤退而告终,未能达到志司全歼美1师的设想。 据美军战后统计,美陆1师战斗减员4418人,其中604人在战斗中阵亡,114人死于战伤,192人在战斗中失踪,3508人在作战中负伤,冻伤减员7313人,减员数达到了全师兵力的40%。加上美陆7师和其他部队的损失,美军战斗死伤达万余人。 反观九兵团的损失,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九兵团战斗减员19202人,冻伤28954人,减员48156人,整个长津作战损失兵力达兵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血战三所里 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 美军为打通退路,动用飞机坦 克疯狂空围,坚守松骨峰的335团一营三连最后仅五人生还。 美军在三所里连续冲锋十数次均为打退,美军第9军见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无望,被迫遗弃大量辎重装备转向安州方向突围,后经安州、肃川退向平壤。 但此战打出了38军王牌军的硬骨头风采,战后彭德怀特嘉奖38军,“万岁军”由此名扬天下。 血战横城 第四次战役为遏制联合国军的猛烈攻势,彭总命在横城一带打击敌人,于是横城反击战于1951年2月11日晚展开。 志愿军集结四个军和人民军两个军团欲全歼韩国第五师和第八师。 至2月13日横城之战结束,韩国第八师3个团,韩第三师和第五师各一部,美2师一个营,美韩4个炮兵营被消灭,共计12000多人。 血战砥平里 砥平里战斗发生于1951年2月13日—15日,在朝鲜京畿道杨平郡砥平里,中国人民志愿军8个团与联合国军1个美军团、1个法军营及配属部队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联军凭借旺盛的意志和猛烈的地空支援火力,给志愿军造成重大损失,联军伤亡只有400人不到,而志愿军伤亡在5000人左右。 战斗规模不大,但过程激烈,影响深远,此战可以认为是一次转折。 对志愿军来说,运动战时期结束,阵地防御战时期来临;对联合国军来说,经此一战,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时的狂妄和被入朝初期的志愿军痛击后的仓皇中彻底恢复了荣誉感和信心。 血战铁原 第五次第二阶段,以美军第一军为首的数万敌军突然直逼铁原、涟川,志愿军后方基地受 至严重威胁,并有主力被合围的迹象,彭德怀电令63军死守铁原。 5月30日部队冒雨进入阵地,积极抢修工事,美军为突破铁原每天集结大量航空兵,坦克装甲兵,炮兵攻击志愿军阵地,铁原南面茂盛的森林全部被烧成光头,地面被凝固汽油弹烧焦,许多阵地打到最后一两个人时与敌同归于尽,一线部队全都拼了刺刀。 志愿军经过十几天的惨烈战斗,迫使敌人止步于三八线以南。 6月12日63军完成狙击任务撤出战斗,全军战后仅1500多人接受彭德怀司令员的检阅。 血战汉江 第四次战役为保证东线的会战胜利完成,38军奉命在汉江南岸死守,自1月25日顶住美24师,骑一师,英27旅等数倍敌人的攻击,敌人凭借炮兵,坦克和空军的掩护下分七路进攻,经十几昼夜,38军付出巨大代价。 重点扼守350.3高地的342团大战后,生还的仅几十人。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是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后,在没有得到休整补充,第一线的兵力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托一般野战工事,抗击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进攻。志愿军第38军、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的指战员,顽强防御作战23天,歼灭敌人1万余人,钳制了“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使敌未能进占汉城,并有力地配合了东线志愿军主力反突击的胜利,完成了艰巨的任务,但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血战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战役。 此次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该战役持续鏖战43天,交战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击退联军900多次冲锋。 金城战役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自1953年7月13日起至27日停战协定签字,历时15天。 该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的惟一一次战役规模的阵地进攻作战,共歼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