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银元墨印上的那些地名(二)上

 中式评级 2022-07-01 发布于上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一个地名往往承载着一段历史。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组合,也不仅仅是地域的标志,它承载了一方独有的人文情怀和社会生活,它又独守着传承和文化的经典。一方小小的地名,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遗产。
自上篇(一)发出后,我们收获了多位墨印爱好者的回应。他们认为,清晰的地名墨印如同虔诚的基督徒接受上帝的感召,召唤你去深度了解那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仔细端详手中的一枚清晰地名墨印,思绪会瞬间穿越,这是让人心旷神怡的事,由此开启你与银元穿越百年的时空对话。



今天,我们会跟着一枚敲盖在孙像开国纪念币上的墨印去接触它曾经逗留的年代和地界。墨印右书“嘉興”、左书“北関”、中间为“恒泰興蔴行”,是典型的地名+商号银元墨印。


“嘉興”二字仿佛借由小篆来诉说它的起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首批建县的名单中就有嘉兴县的身影,当时叫由拳县。后吴黄龙年间(公元231年)在嘉兴始建子城,在嘉兴的城建史上,这一年被认为是嘉兴的城建年。

其实,嘉兴正好在太湖和杭州湾的中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嘉兴这座城同样在历史变迁中承担了不少更名“由拳”、“禾兴”、“嘉禾”。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明宣德五年(1430)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民国初的嘉兴县署,时称嘉禾县署,民国光复后,废府存县,时嘉兴,秀水二县合并,改名嘉禾。因与湖南嘉禾县重名,至民国三年(1914年)再次復名嘉兴。

“嘉”字在《说文解字》中,给出的解释嘉,美也。从壴,加声。” “兴字在《说文解字》中,给出的解释是:“兴,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这个集美好、民众同心协力美名于一身的城市,地处要冲,扼沪杭苏三大城市之中枢。

陆路交通先有沪抗铁路,后有苏嘉铁路,后者于抗战胜利前夕被日寇所拆毁。有乍嘉、湖嘉、苏嘉三条公路。

水路有大运河、长水塘(河流俗称,下同)、海盐塘、平湖塘。大运河北通苏州,西南经桐崇抵杭州。平湖塘东联平湖入海,海盐塘东南人海盐,东北通嘉善。长水塘南通海宁。地理优势使嘉兴成为各路商货吐纳之口岸。

嘉兴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有利于水稻、蚕桑、豆麦、黄麻、淡水鱼之生产,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民国时期出境货以丝、茧、米、蚕豆、菜籽为大宗,入境与过境商品主要是棉纱、棉布、洋广什货、药材、颜料、南北货、腌腊、水果、黄豆、陶瓷、花生、豆饼、茶叶、桐油、皮毛、糖、盐、烟、漆、竹、木、纸等等。自铁路、公路开通后,贸易集市点有所分散,有些货运往来,过面不留。


墨印小组研究人员初见“北関”,即锁定为地理坐标的指向。故在嘉兴城、镇、村、集等进行全域比对。主要考证方向有3个:

1、北関是直接地名;

2、北関是街道名;

3、北関是旧称指代地名。

经过对1929年编纂的《嘉兴新志》以及相关档案史料的翻阅,发现并无“北関”这个地名以及街道名。甚至名称略有相像的北关桥,都在嘉兴嘉善县黎明村,且民国时期商业并无特殊之处。至此,墨印小组再次将视线专注在嘉兴城区内。

1929年嘉兴城市全图

图上清晰可见“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道城门。经查资料可发现,嘉兴城邑的格局并不算大,周围只有八里。

民国十六年(1927)是很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嘉兴县决定拆除老城墙,翌年在拆除的城基上筑成大马路。

东门和北门先拆,最后才拆到西门,拆除后建造环城马路。老嘉兴的城垣基本上是明初的遗存。

在拆城之前,民国政府有过一次实地的测量,测得城垣周长约合今五公里之谱,其时,月城、吊桥等齐全,水、旱城门各四个完好,光城墙上的垛口,记载就有三千四百十五个之多。翻阅清末,嘉兴的四门——东春波门、南澄海门、西通越门、北望吴门都还雄踞四处。

望吴门  清末版嘉兴县府城图 

到底北门与“北関是否有联系,现有资料并没有给到突破。偶然间,再次翻阅《嘉兴新志》中,发现这么一段话:“城中河道西自运河入通越门水关(即大西门)与小西门,商自鸳鸯湖入澄海门水关(即南门)……北出望吴门水关(即北门)此其大略也。”

瞬间灵光一闪,再次对“北関望吴门进行关联,果然找到了一段关于嘉兴福建会馆的相关素材。

福建会馆多为经营南货干果的福建莆田商人,在嘉兴北关端平桥西堍建立天后宫,俗称福建会馆。祀妈祖天后为越海避风涛之险的保护神,明崇祯年始建。古之“红荔曾博妃子笑”,自是生意兴隆,回报丰厚,故各地客商移禾者日增。

如此,墨印小组大抵对“北関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为了确认真实可靠性,研究人员特地向嘉兴地方志的公务人员进行求证。

最终确认,“北関”就是指北门望吴桥(望吴门)。

(原创文章,转载需要经过作者同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