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梁思成写一封信,托周总理转交毛主席,毛主席:我觉得可以|林徽因|梁思成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7-01 发布于山东

1956年2月6日这天,著名建筑学家 梁思成 接到通知,当天晚上自己要参加一场宴会。而令他感到非常激动的是,国家领袖毛主席也将出席。

毛主席

面对这难得的机会,梁思成决定将一封写好的信,托周总理转交毛主席,来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十几天后的2月24日,毛主席在梁思成这封信上作出了批示:我觉得可以……;3年后的1959年3月,在一篇文章中,梁思成这样写道:“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

那么,梁思成这封信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与三年后他文章里的那句话,又有什么联系呢?

解放战争中保护古建筑

时间回到1948年。当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平津战役打响后,随着解放军捷报频传,国民政府列出了一份“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名单,试图将这些知名人士从当地运送出来。

这份名单中,便有本文的主角,时年47岁的梁思成。

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于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辛亥革命后,他跟随父母回国,并于1923年从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

1924年,梁思成和 林徽因 一起前往美国,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在那里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后,他又来到另一所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继续学习建筑史并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才子佳人喜结良缘。婚后,梁思成前往欧洲,对各国的建筑进行考察。

回国之后,他来到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并在那里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然而,不久后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占领了东北。梁思成于同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

梁思成

在这一新岗位上,梁思成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主持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随后,他和妻子林徽因,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古建筑,踏上了前往全国各地的旅程,对无数古建筑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

作为两名知识分子,这对夫妻长年累月地在野外奔波,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特别是梁思成因早年遭遇车祸,右腿有残疾。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梁思成夫妇始终没有放弃。从村落到古刹,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33年9月17日,经过数日的奔波辗转,梁思成一行终于来到了山西应县,见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应县木塔

在此之前,一位日本考古学家发表了一份报告,称在山西大同以南一座名叫应县的小城里,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

梁思成得知此事后,感到十分兴奋。当时,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建筑史学,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过程依然悬而未决。因此,梁思成决定亲自前往那里,一睹这座历史悠久的木塔的风采。

此刻,当终于看到应县木塔时,他用颤抖的手,认真抚摸着它的每一根柱子,双眼闪耀着炽热的光。

不久后,梁思成拍手感叹道:“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

就这样,在梁思成夫妇的努力下,应县木塔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建筑史里的地位,被公认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

梁思成和林徽因

应县木塔的发现,与那位日本考古学家密不可分。而在当时,还有日本学者下了断言:“在中国,已经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了。想去看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作为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固然钦佩日本学界严谨的治学精神,但在内心深处,他对这一论断始终难以接受。于是,他便和妻子林徽因,共同寻找起中国现存的唐代木建筑。

一次,梁思成偶然间找到一本画册,上面的一座“大佛光之寺”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经过一番研究查证,梁思成认定其位于山西。于是,他又一次来到了三晋大地。

1937年6月,梁思成夫妇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经过翻山越岭,终于到达了佛教圣地五台山

不久,他们来到了这里的“佛光真容禅寺”。看着这庄严肃穆的大殿,梁思成凭借自己的学识,立即断定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建筑。

经过众人的仔细勘察考据,他们认定,这座大殿建于公元9世纪。从此,中国不存在唐代木建筑的说法被推翻,这座佛光寺震惊了世界。有人说,如果在中国只看一座古建筑,那必须是佛光寺。

就在这一重大发现完成后没多久,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很快,作为社会名流的梁思成,收到了日方要他组建“中日友好协会”的邀请。

梁思成明白,要想不与侵略者沆瀣一气,就必须离开北平。于是,他带领全家跋山涉水,先后辗转多地,最后来到昆明。

在这里,他恢复了中国营造学社,并培养了一批建筑师。不仅如此,梁思成还绘制了重点保护文物地图,将其提供给美国援华飞虎队,告知他们在轰炸敌后时,注意避开这些地点。

在此期间,梁思成一家经济拮据,林徽因还患上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而梁思成自己,也因为脊椎软组织硬化症的关系,步履蹒跚行动不便。

病中的林徽因和两个孩子

当时,美国有好几个学校和机构,都对这位国际知名建筑学家发出了邀请,让梁思成全家赴美工作和治病。

然而,困境中的梁思成对此表示:“国难当头,我绝不离开祖国。”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梁思成终于回到了北平,在母校清华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1946年10月,他应邀成为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并作为中国代表进入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咨询委员会。

1948年,回国后的梁思成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不久之后,面对国民政府的抢救行动,这位建筑学家毅然选择留在北平

后来,根据梁思成的自白,他之所以没有离开,一方面是对国民政府“已不存丝毫幻想”,另一方面则是对社会主义抱有期待

就在梁思成选择留在北平后,1948年底的一天,两名解放军军官突然造访他家,让其在地图上标注出北平城区和周边的重要文物建筑

原来,在此之前毛主席和党中央已经作出指示,要求对北平及周边的文物古迹进行保护。于是,解放军便找到了梁思成这里。

面对这一情况,梁思成夫妇喜出望外,两人认真完成了标注工作。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梁思成深有感触地说:“童年读《孟子》,'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两句话,那天在我脑子里具体化了。过去,我对共产党完全没有认识。从那时候起,我就'一见倾心’了。”

在梁思成夫妇的努力下,北平这座历史名城的众多文物古迹,在平津战役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出任北平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那一天,梁思成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华大地进入新纪元。

提出“梁陈方案” 遗憾未获采纳

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建筑学家,对于北京这座古城,梁思成早在1949年,便提出将其整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有人评价,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超前的思路。

梁思成在美国

进入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发表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在其中,梁思成坚决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一个新北京,对旧北京城进行保护。

与此同时,苏联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由于新建城区会耗费大量资源,应该在原有的北京城现状上继续建设。

为了推行自己的理念,梁思成给周恩来、彭真等人写信,并四处奔走呼吁,还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梁陈方案最终未被采纳很快,一场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在北京城上演了。

很多古城墙、城门和牌楼进行了拆除,让梁思成心痛不已。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上世纪80年代,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访问北京。在写到对这座古城的印象时,她有些怅然若失:“新建筑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毫无个性、特色和美感,把古城温馨、传统的氛围破坏了,使老北京荡然无存。这些古迹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也属于我。我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好像趁我不在的时候,有人把它毁掉了”……

成功入党 开启“第二个青春”

随着新中国建设的大举展开,虽然之前遭受了不公平的批判,但梁思成依然一心向党,努力进行着思想改造。

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充分肯定了爱国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引起了知识界的强烈反响。

周恩来和梁思成(右二)等人

梁思成在反复学习该报告后,决心紧跟时代步伐,早日成为一名红色专家。与此同时,他的女儿,之前已经入党的梁再冰,也专门给父亲写信,鼓励督促他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终于,梁思成下定了决心。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心迹。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同年2月6日,梁思成接到通知,自己将于当晚参加一个重要宴会。同样出席的,还有国家领袖毛主席。

梁思成当即奋笔疾书,写好了这封入党申请书:

“最敬爱的毛主席:

……我觉得我一步步地更接近了党,一步步地感到增加的温暖和增强着的力量。我曾在许多青年的谈话和文中听到或读到这样的话,但是我过去不能也从来未曾体会过它的真正意义。现在,我真的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这温度和力量给了我新的生命。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年,准备着把一切献给您,献给我们伟大的党和可爱的祖国。

……一个多月以来,我内心不可抑制的要求就是不仅仅从外面靠拢党,而要求自己成为党的一个儿子。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距离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还远得很,甚至连日常生活还很自由散漫,很不严肃。但我一定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我也一口认定党是我的亲娘。

……敬爱的毛主席,我有信心,在您的关怀和鼓舞下,只要我努力学习,不断改造自己,总有一天,党会把“中国共产党党员”光荣称号授予我。我将珍惜它胜过自己的生命,我将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而百倍努力。……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永远不愧做一个党的好儿子、您的好学生。

梁思成

1956年2月6日”

梁思成

写好这封信后,梁思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它交给了周总理,并托他转交毛主席。

周恩来接到这封信后,在上面批示道:“梁思成要求入党的信即送主席。”

2月24日,毛主席终于看到了它。经过阅读后,主席进行了批示:“刘(少奇)、彭真阅。我觉得可以吸收梁思成入党。交北京市委酌处。”

然而,就在毛主席表达了自己意见后,梁思成的入党事宜突然遭受了波折。原来,他所在的清华大学里,有一些党员觉得,梁思成在建筑形式上,犯过“大屋顶”的错误。就这样,这位中国建筑界泰斗的入党问题,被搁置了起来。

就在梁思成为此焦躁不安、心急如焚之际,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了解到情况后,专门找到清华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蒋南翔,并召集了北京市委和清华大学校党委的几位书记,开会讨论了梁思成的入党问题。

经过众人的讨论研究,大家觉得梁思成对之前的错误,已经作了诚恳的检讨。于是,1958年下半年的时候,蒋南翔要求清华大学建筑系党总支,开展梁思成入党问题的审查工作。

不巧的是,就在自己的入党问题柳暗花明之际,梁思成因身体原因入院治疗,他的思想汇报等不得不拖延了一段时间,才交了上来。

最终,1959年初,经过党组织的讨论,梁思成的入党问题获得通过。1月8日,58岁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年3月,在《决不虚度我这第二个青春》一文中,梁思成袒露了自己的心声:“每一项成就都使我的心进一步爱这个党。不知什么时候起,在我的心里,在我的话里,'他们’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党’了……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

据梁思成的学生楼庆西后来回忆,在和这位恩师的交谈中,“我感到他将党看成一个很纯粹的组织,只有具有高尚人品的人才能加入”。

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为国人所熟知的,多为他有关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事情。然而,除此之外,梁思成还有着一份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他随时准备着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伟大的党和可爱的祖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