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读品 | 《沈家本诗集》:玉骨冰心冷不摧

 星河岁月 2022-07-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沈家本诗集》:

玉骨冰心冷不摧

文 | 张建智

《玉骨冰心冷不摧:沈家本诗集》,当我拿到手时,32开小精装本,封面是淡蓝色,书名下一朵小兰花,装帧内环,蓝白相间,真如一位站立潮头的美人儿。沈家本《群芳谱》中那两句妙诗正可用上:“好似芙蕖临北渚,肯随桃李嫁东风。”书名也用了沈家本一句诗:玉骨冰心冷不摧。

图片

《玉骨冰心冷不摧:沈家本诗集》

 沈家本著,沈厚铎、朱立、谢园园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8月 



沈家本,饱读经史,阅历丰瞻。韵律老成,视野广阔,贯穿了一位修律大臣近60年心声。当然,我们今天读他留下的诗,其实质是读沈家本的“伟大人格”,读“中国法律第一人”与时代休戚相关之命运,读于历史旋涡中,那绝世而独立的形象。

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就在这一年的819日,沈家本降生在了一个官宦不显的诗书世家。时代注定,伴随沈家本降生的,正是中华民族遇到19世纪中叶世界大变革之时,之后沈家本在艰巨曲折的困境中,为官四十余年,除正业修律外,写下数量众多的仕履诗歌。因受传统的家国教育和家庭的影响,沈家本于战乱中走上仕途,并反复出入科场,坚守在清末刑部长达三十年之久。因时局之迭变,官场之沉浮,外患内忧,一度情绪低落,曾萌退隐之意,然而他始终心怀天下,于孤寂中奋斗不息,修律法以救天下。

今天,我们从沈家本一生留下的大量诗歌中,如若从本质意义视之,他所经历的时代,正是他心中流淌诗思的时代,而对于他的诗的认知,也可以说正是这个时代映照于他心灵里不可再现的历史。哪怕在沈家本笔下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鸟,无论是感怀或咏物,还是抒情与叙述,字里行间中,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当然,在沈家本的仕履诗歌中,有对仕途的忐忑不安,有个人思绪之低落、情绪之凄婉,有奔波忙碌,也有忧郁与愤懑。我们知道,沈家本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接受的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教育,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开明的封建官僚。在当年的社会思潮中,更蕴含了他一生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同时也可窥沈家本心中以民为本思想的萌芽、发展之历程。 

然而,沈家本在他的法律著作中,以及严正的办案经历里,有着高度刚性的理智和冷峻,而在他留下的文章及诗歌里,却让我们看到了埋藏在他内心的另一个柔性的精神世界。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一种既同情人民日常生活之苦难,又悲悯自己是这一时代理想主义奋斗的失望者。这看似矛盾,却正表现了沈家本之诗歌透射出了当年中国社会的特质。

著名法学家黄静嘉先生,曾在《沈家本——我国法制现代化之父》一文中说道:“回顾清末修订法律之故事,笔者认为真是历史的'幸运’,当时,能推出沈家本这样的人出来,成就为我国法制之现代化奠基之勋业,沈氏诚为斯职之不二理想人选,惟沈氏,当时修律之绩效,可能大为减色,我国法制现代化之途径,可能更为曲折。”(见李贵连《沈家本年谱长编》序)诚哉斯言。在这样历史的拐点上,在江南水乡,养育出了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第一人,确是历史的幸运。沈家本在历史上的出现,若于中国法制史视野,确到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刻。这不禁令人想起古代哲人的一段话:“帮有道则知,帮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沈家本从人本主义出发修订新律,其目的是使国家有道,由愚变智。他向清廷提出“举全国之精神,胥贯注于法律之内”,才能使国家强盛。此足见沈氏思想的高瞻远瞩。

今天我们能有幸读到这部单行本的《沈家本诗集》首版,每一首诗,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一个法律改革家的心血。他一生的诗,乃或诗中透射出的那个时代,真正显现出了沈家本的人本精神和他的心路意涵。那本诗集中的一首首诗,历经百年后,对这个时代来说,也仍是我们前进的力量与精神源泉。图片


图片

图文来源 | 网 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