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石:隐蔽战线上的功臣

 阿年282 2022-07-01 发布于河南

吴石(1894-1950),原名萃文,字薰,号湛然,原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共级别最高的情报官,隐蔽战线上一位功垂千秋的幕后功臣。

1949年8月16日,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吴石回到螺洲与兄长告别后,携妻子和两个儿女离开他永远不能忘怀的故乡,潜入当时最危险的台湾。1950年6月10日,因叛徒出卖,吴石在台湾英勇就义。鉴于当时台湾的形势和国家安全工作的要求,知情者只能无声恸哭于暗夜中,他的英雄事迹封尘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由国务院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吴石与家人合影

1910年,吴石考取开智小学,一年后,转入西方教会创办的榕城格致书院读书,开始接触西方教育。1912年,孙中山下令北伐,吴石毅然成为福建北伐学生军中最小的一员,从此打开了投笔从戎的新篇章。1912年,吴石进入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学习,成为正式军校学生,1914年,吴石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送到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一代军事奇才

吴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笔从戎,在军校时期,吴石一面努力学习军事,一面关注政局变化,他对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军阀篡夺,看到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忧心忡忡。在方声涛的支持下,吴石东渡日本,考入日本炮兵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在日本两校毕业时都是名列第一。吴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会英语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是难得一见的军事奇才。吴石在日本学习期间就有意收集日本军情、政治情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吴石全身心投入对日情报工作,历时三载,共编成日本作战之判断及与政治、经济、海空军总动员有关之材料十余种,名为《参二室蓝皮本》。此书起先并未引起重视,后在1937年“八一三”抗战时发现日本侵略军一切兵力番号与编制与书中无一不相符,因此引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度重视。在武汉会战期间,蒋介石更是特地每周召见吴石一次,征询吴石关于日军的情况和作战策略。吴石毕生研究军事,对古今中外兵学造诣极深,写了一批著作,如《兵学辞典》《孙子兵法简编》《左传兵法》《历朝武学集解》《抗日新战法》《抗日回想录》《新国防论》《游日纪行》等。

隐蔽战线的斗争不可忽视,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的背后,同时进行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秘密斗争,关键时刻,起到了战场上以一抵千的功效,但他们时刻生活在刀刃上,随时面临暴露的风险。

就在整个中国的命运处在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吴石决心投身于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一项重要而极为危险的情报传递工作,为中共提供重要军事情报,成为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最高级别的情报官。由于吴石本身是军事战略专家,加上身居要职,因此他提供的情报价值非常高。

1948年6月,经吴石关照,他的好友、中共情报系统重要成员吴仲禧被派往徐州“剿总”,顺利收集到有关徐州的情况。这一重要情报详细介绍了徐州“剿总”的范围、所辖绥区、主官姓名、兵力配备、“剿总”作战意图等,被确认是“淮海战役前解放军获得的最早又是比较全面关于徐州一带敌情的情报”。吴仲禧后来回忆说:“这次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吴石的有力帮助,没有李树正按照吴石的嘱托作了种种关照,是不可能这样顺利的。”

1948年,人民解放军赢得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后,挥师南下,南京蒋家政权土崩瓦解,其中央机关仓促分水、陆两路向台湾、广州溃退。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欲把国防部史政局所保存的一批军事机要档案直接撤运台北,但吴石想方设法,以“暂移福州,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军运紧,调船难”为由,并以颠倒绝密和非绝密两类档案资料的发运顺序拖延时间之计,将298箱约6800多卷的国民党军事绝密档案移存福州,留给即将到来的新中国。

在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建特派员谢筱迺的协助下,吴石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情报。其中有:蒋介石在京、沪、杭解放后的“全国作战部署”,特别是台湾及东南的部署及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动向情报;国民党军在福建省的战斗序列、在福建整编后的主官姓名、福建“绥署”的兵力统计等。这些情报都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

虎穴忠魂 孤岛奋战

从1949年8月16日赴台,到1950年3月1日被捕,6月10日英勇就义。吴石在台湾的潜伏生涯一共10个月的时间,这是吴石生命中最后的10个月,也是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10个月。1949年底,节节败退的国民党残余力量基本集中在台湾,蒋介石集团进入了生死之局,台湾掀起了“反共”的高潮,白色恐怖笼罩台湾,这对中共地下组织构成极大的威胁。

凭借吴石多年的军校学习,他成为隐蔽战线中极为重要的情报官,此次赴台又得到蒋介石重用,所以他想利用自己身居国民党军事首脑机关,掌握岛内大量军事部属情况,做岛内同僚、挚友、门生的策反工作,待到明年三、四月谋略成熟时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台,避免双方人员伤亡。

虽然此时台湾极为危险,但吴石认为解放台湾希望很大,一方面他看到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在他任福建绥靖公署副主任期间,他精心安排军事策略,另一方面蒋介石复职总统以来,从败局至无可收场,大部分官兵开始动摇,他们想到父母、妻儿、子女、兄弟、姐妹都在大陆,都希望早日和家人团聚,都不希望看到两岸隔离相望的那种痛心局面。1947年“二二八”事件,蒋介石残暴镇压台湾民众,使台湾民众对他产生仇恨。而蒋介石派系斗争不断,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历来和蒋介石不和,有兵变计划,他看好吴石为人正派、多才多谋、学识渊博、不图私利,想拜吴石做军师,谋划策略。

吴石意识到利用自己国防部次长这块牌子,做内部策反工作是有可能的。但情况并不比原来设想的顺利,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金门失利,11月,攻打舟山群岛失利。这两仗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发起的渡海作战敲响了警钟,而空海力量薄弱的人民解放军跨海作战,来自内部的准确情报十分重要。因海峡阻隔,基本上与中共切断联系的吴石心急如焚,万分焦虑,在危机时刻至个人生死于不顾,甘冒斧钺,通过何遂和共产党接上了联系。当时的台湾形势越来越危险,蒋介石下令军统部毛人凤,对潜伏在台湾岛内的中共地下组织铺天盖地撒下大网,地毯式搜查逮捕,而吴石再一次把自己陷于虎穴中,他生死不顾,关心他人却胜过关心自己,在危险时刻催促何遂一家赶紧离开虎口,并为何遂买好去香港的机票,目送何遂离开。这一别,成为两位战友的永别,在往后的日子里,何遂一提到吴石都会声泪俱下。随后,吴石在台湾的情报工作遍布东南长官公署、保定司令部和空军部队,他以参谋人员的立场,猜测中共目前需要的情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吴石在中共特派员朱枫的协助下,从台送出许多重要情报,其中包括《台湾防区军事态势图》,国民党空军各大队番号、驻地、飞机种类、架次;炮兵团、战车团数量,所装备的大炮、坦克数量;舟山群岛和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海区的海流资料;台湾岛各个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海军基地舰队部署、分布情况;空军机场并机群种类、飞机架数;陆、空部队的番号、代事情和各部队的官兵人数、火器配备;国民党军在海南岛屿的设防情况等等。这些情报资料具有极大价值,成为中共掌握台湾情况的重要渠道。

就在大陆的中国共产党等待更多情报,积极筹备解放台湾的时候,台湾岛上却风云突变,一场意想不到的叛变葬送了1100多位共产党员,成为台湾现代史上的“扑杀红色时代”。此时,台湾环境越来越危险,国民党对出岛控制极严,基隆港船已停运,朱枫此时处于十分危险中,她找到吴石帮忙。吴石为了保全同志,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他为朱枫开出通行证,帮助朱枫搭乘空军飞机飞往当时仍为国民党控制的浙江定海。随后吴石暴露了身份,夫妇被捕,随去台湾的两个子女被赶出家门,无依无靠。吴石在狱中度过煎熬的3个多月,深知自已与死神靠近,在画册背面留下遗书,短短的2000多字遗书,却是他留给家人,留给世人心底的颤音。遗书简述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寄托了对家人的怀念和愧疚,文章末了是对子孙弘扬清廉家风的最后叮嘱。 

历史永远定格在1950年6月10日这一天,一场血腥的屠杀在台北马场町上演。那天台北上空乌云翻滚,久阴不雨,位于台北植物园附近的马场町警车鸣叫,宪兵林立,几声枪响过后,为祖国统一而奋斗的吴石将军及随从副官陈宝仓、朱枫、聂曦殉难于此。临行前,吴石俯首执笔写下感人的就义诗,“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照片中的烈士从容淡定,这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给世人最后的纪念,也是留给亲人们刻骨铭心最悲壮的记忆。因为海峡两岸的战时对峙以及隐蔽战线的特殊需要,几十年间吴石之名淡出人们的视野,也淡出了历史,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根据国民党保密局在“吴石案”档案的“综合检讨”中认为,这次之所以能破获吴石案,皆因朱谌之与蔡孝乾等联络,暴露身份,犯了“横的联系”的严重错误。国民党当局从办案中知悉重要军情已流向大陆后惊呼:“要不是因为台湾共产党组织的破坏影响……那么吴石将是中共兵不血刃而解放台湾的功臣。”

英雄背后的血与泪

多年前,电视连续剧《潜伏》最后一集余则成和翠萍最后一次的相遇感动了不少观众,然而现实则是更加残酷的。

1923年,正步入而立之年的吴石与同乡王碧奎在家乡螺洲喜结伉俪。1949年10月6日,吴石在台湾照相馆留下最后一张与妻子和小儿子的合影,虽不是一张完整的全家福,但却是一家人的幸福缩影。吴石案发后,王碧奎也牵连入狱,后经吴石故旧多方营救才被释放,当她走出国民党保密局大牢时,双眼看到的是人去楼空,流离失所。在贫困交加中,她遵照吴石遗嘱,含泪勇挑培育6岁小儿子的担子。在此后的近50年余生中,王碧奎常常生活在对丈夫的追忆中。作为吴石的妻子,王碧奎可谓是吴石将军身后最坚强的支柱,在吴石牺牲后她所承受的痛苦非笔墨所能表达。吴石牺牲后,考虑到情报工作的秘密性,中央有关方面指定何康将噩耗面告了吴石在大陆的儿子吴韶成,并告知此事作为国家最高机密未经批准不能向他人透露,对父亲无限的怀念和哀思只能深深埋藏在吴韶成的心底深处。1994年,他终于踏上父亲洒下鲜血的土地,把父亲的骨灰抱回了祖国大陆,时隔近半个世纪,父子终于相聚,他将父亲的骨灰供置于自家堂前,吴韶成说:“我舍不得我父亲,我到老了都没有能给他尽孝,我想跟他好好团聚,到过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给他烧烧香,端上一盘饺子……”。对于吴韶成来说,父亲虽然离开四十几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犹存心中。父亲一生没有给儿女留下多少资产,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精神遗产,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许多地方,却未留下寸土片瓦。遗憾的是,在他有生之年,父亲的唯一资财(书籍)未能收集到,纪念馆未能办起,父亲遗愿终未实现,犹感愧疚不安。 

1975年12月20日清晨,生命垂危的周恩来总理,这位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海峡另一边的朋友,并嘱托罗青长:“千万不要忘记台湾的朋友,他们曾经帮助过我们,如果祖国将来统一了,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我们不要忘记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我们不能忘记台湾那边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周总理特别提到两人——吴石和张学良。

凭将一掬丹心在 泉下差堪对我翁

“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这一首诀别诗是吴石毕生为人的写照,道出了吴石内心深处的最强音。

吴石性情忠厚,待人以诚,他忠心爱国,赤诚为民,襟怀坦白,疾恶如仇,周济贫困,救人危难。身为国民党高官,吴石两袖清风,清贫一生,没有给子女留下寸草片瓦,唯一资财全在书籍,他在狱中遗书望儿辈应知自立为善,谨守吴家清廉俭朴家风并为其整理保存,并希望得友好相助为其建个图书馆以作纪念,遗憾的是,吴石最后离开家乡时留下的书籍,后来荡然无存。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普天同庆新中国诞生的时刻,隐蔽战线上始终坚守着为祖国统一、人民解放的无名英雄,他们无声无息地生活在刀尖上,直到用热血映红黎明的天空,用大爱与信仰铸就不灭的灵魂。淼淼海峡,浩浩长天。如今,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吴石为人民解放、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而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是新时代的呼唤与强音。

(作者:吴行 吴指南,分别系吴石侄孙、吴石曾侄孙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