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刘梦楼:琐忆父亲的老照片

 中州作家文刊 2022-07-01 发布于河南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950】

琐忆父亲的老照片

    河南邓州    刘梦楼


在我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父亲在南阳农校上学时期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我也只是在小时候看到过,印象很模糊,后来就一直束之高阁。现在再看这些发黄的老照片,一股难言的情绪不禁涌上了心头。一张照片,一段故事。在每一张照片里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负载着一段段回忆,带给我们一缕缕情丝。

亲作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青年学生,在那火热的年代里,在伟人的号召下,也曾意气风发地跟随同学们串联闹革命,因此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父亲和同学们在一起拍摄的老照片。或许现在的许多人都已经忘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为了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这些老照片,共同回忆父亲的过往,留下历史的记忆吧。

这一张是父亲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留影,上面的字是父亲用毛笔题写的,依稀可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日。父亲侧身而立,手里拿着一本小红书,也许就是《毛主席语录》吧,目光眺望着远方,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这一张是父亲在天安门前的留影,右下角写着:北京天安门,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左下角写着:革命串联留念。这一张与上边的照片并不是同一天拍的,只见他臂带红袖章,胸前戴着毛主席像章,手里也同样拿着一本小红书,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这一张是父亲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前和同学的留影,右边写着毛泽东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左边写着:重庆红岩,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日。照片上右边为父亲,他头戴帽子,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腰里围着皮带,手持红宝书,一个典型的红卫兵形象,也是那个时代的学生最流行的装束,充满着一股豪情壮志。

在这张照片上,父亲(左边第一人)没有题字,不知摄于何时何地,背景上是一座高楼。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并不多,假若有人能够认出在哪里拍摄的话,也可以告诉我。我估计是在上海吧,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父亲当年也去过,也只有在这座城市里,才有这样的高楼大厦,才能吸引着人们对它的向往。或许在那时,虽然我还没有出生,他就想着将来给我起一个这样的名字吧。

这一张,父亲在上面写着:南京雨花台,一九六六年十月。背景上是南京雨花台的纪念碑,碑上尚能看清毛主席的题词:死难烈士万岁。父亲有点侧立,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臂上带着红卫兵袖章,手里拿着红宝书,目光炯炯有神地望向前方,这也是那个时代学生照相的标配吧。

这一张应该是在照相馆里照的吧!右一为父亲,背心上的南阳二字依稀可见,两人衣服都搭在胳膊上,父亲手里仍拿着一本小红书,看上去挺潮的,一副神气的样子。右下角题字为:同窗友谊。

这一张也是在照相馆照的,右边题写着:革命的红卫兵合影,左下角的时间已经看不清楚。左边为父亲,只见他左手插在腰间,右臂带着红卫兵袖章,手持红宝书,英姿勃发,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一张,同样是在照相馆里照的,右边为父亲,一只胳膊插在腰间。右上角的题字已看不清楚,细心的读者可以帮我辨认一下。左下角尚能依稀可认:同学留影于舍下,一九六六年八月十日。

这一张,也是最后一张了,以前在一篇文章中曾经配发过,觉得也有必要在这里再说一下吧。右上面父亲仍然写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左边为:南农八一八植保六七全体战士毕业留影,一九六八年八月十日。这一张也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八一八”是一个红卫兵组织的名称,同学称为战士。我唯一有疑问的是:不知父亲是一九六七年毕业,还是一九六八年毕业?上面题字中这两个时间都有,谁能帮我确定一下呢?

照片上除了父亲外,其余的都是他的同学,可能时间久远了,以前很少听父亲说过。他的这些同学们,我都不认识,更不知道他们是谁,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都还健在?如果有人认识的话,可以给我联系,让我们再续父辈的友谊。

以前,我对父亲的这些老照片不甚在意,现在却觉得它们弥足珍贵。这些充满着强烈时代感的老照片,见证着时代的记忆,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也牵挂着我对父辈的情思。这是一个时代的回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今天,重温这些发黄的老照片,也是寻找一段历史,寻找一段回忆,致敬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毕竟,历史,我们是不该遗忘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