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53 关系面前,人人平等

 了用民 2022-07-01 发布于陕西

图片

NO.353

可朝臣们却依然没有放弃。

之后的几天,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又纷纷上疏请立太子。

李恒这个人大概是属西红柿的,抗压性能比较差,因此尽管内心一万个不愿意,但迫于群臣的压力,他还是不得不正式下诏,立景王李湛为太子。

说来也怪,太子的地位确立后,他的身体居然也慢慢地恢复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朝政相对比较稳定。

自从宣武的叛乱被平定后,各地藩镇颇受震慑,局势也太平了很多。

而朝堂上则是宰相李逢吉独揽大权。

和他搭班子的另一个宰相杜元颖本就庸懦无能,加之此前在宣武问题上又没站对立场,现在自然更不敢提任何反对意见,完全以橡皮图章为己任,要他鼓掌他就鼓掌,要他举手他就举手,要他发言他就发炎——借口肠胃发炎,溜出去上洗手间……

此时的李逢吉内有宦官王守澄相助,外有众多党羽为援,在朝中一言九鼎,一手遮天。

凭借着手中的权力,李逢吉大力排斥异己,最终将被他视为最大威胁的尚书右仆射裴度排挤出了朝廷,贬为山南西道(治所今陕西汉中)节度使。

除了裴度,另一个被李逢吉赶出京城的,是政坛的后起之秀——翰林学士李德裕。

李德裕出身名门,是宪宗朝宰相李吉甫之子,自幼聪颖过人,博学多才,但他天性高傲,自恃门第高贵,不愿与普通书生一起应试,所以没有参加科举,而是以门荫入仕。

宪宗元和年间,其父李吉甫在朝中执政,当时刚满20岁的李德裕为了避嫌,主动离开京城,辗转在各地藩镇任职,直到公元819年才回到朝廷,出任监察御史,穆宗李恒早在当太子时就听说过李德裕的才名,因此在继位后便将李德裕擢升为翰林学士,不久又让他兼任知制诰、中书舍人等多个要职。

在担任翰林学士期间,李德裕卷入了对未来的唐朝政坛影响颇为深远的一起事件。

那一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

主持考试的,是礼部侍郎钱徽和右补阙杨汝士,由于唐代科举考试不糊名(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封贴遮挡起来),因此请托成风,包括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在内的不少高级官员都为自己的关系户向钱徽打了招呼。

没想到结果出来后,段文昌、李绅两人傻眼了——他们推荐的人都没有上榜!

再一细看,他们发现上榜的人中也有一些是有关系的,比如中书舍人李宗闵的女婿、主考官之一杨汝士的弟弟等。

段文昌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关系面前人人平等!凭什么这些人都能录取,而我举荐的就不能录取!

他当即上书向皇帝李恒告状,说这次考试有严重的舞弊问题。

李恒向李德裕、李绅、元稹等几位翰林学士询问段文昌的指控是否属实。

没想到三人的意见竟完全一致,都认为段文昌说得对。

不过,三人的观点虽然是相似的,但其实各有各的理由——李德裕是因为李宗闵曾在十几年前的那次制举考试中抨击过自己的父亲;李绅是由于自己推荐的人落榜而怀恨在心;而元稹则是因为与李宗闵有嫌隙——两人当时同为中书舍人,又都雄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所以彼此都视对方为自己的劲敌,一直在暗暗较劲。

在他们的共同挑动下,李恒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对拟录取的十四人重新进行考核。

负责复试的,是中书舍人王起和知制诰白居易。

王起是李德裕之父李吉甫的老下属,而白居易则是元稹的多年好友。

不知是基于他们个人的立场还是之前的考试确实有猫腻,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总之,经他们复核后,这十四个拟录取的考生中竟然只有四人合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