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产记录

 熔模铸造每天学 2022-07-01 发布于陕西
       今天正好某厂来我公司进行二方审核,检查现场时发现一大堆问题。特别是生产记录,我想就这件事展开说一说。
       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进入中国已经几十年了,绝大部分企业为了与国际接轨,都通过了9000认证。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工厂仍不得要领。实际上,ISO9000只是国际上最低的敲门砖,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好,如何能真正把质量搞好。说的有点跑题。质量体系的要求专家总结为两句话:怎么写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句话言行一致。
        我们都知道,铸造是一个综合性特别强的复杂学科,牵扯的知识面非常多,因此要求我们无论是新产品开发还是批量产品,在组织生产时一定要自己观察记录实际发生的一切细节,以便事后分析可能的原因。这就是现场记录。
       比如:前面说到的涂料工序的温度、湿度、粘度、PH值、二氧化硅含量等,这些参数对于模壳的干燥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在组织生产时,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记录。如果浇注完毕,我们发现铸件夹砂严重,那我们就可追溯回涂料工序,检查当时生产时的湿度,温度等,再依据产品自身结构,可能就很容易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比如:在中频炉浇注,浇注温度,模壳温度,出模壳时间,浇注顺序,是不是转包浇注,时间长短等等,这些也是影响铸件的关键因素,必须如实记录。还有,模壳清洗没有,清洗状况怎么样?模壳有没有破损,修补没有,这些也应该如实记录。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工厂做不到,这就给后面出现质量问题分析解决埋下了麻烦。每一个工厂做不到每一项产品工艺人员从头跟到尾,样品可以,批量生产不太可能,只有认真做好生产记录,才能保证严格按照设计工艺执行以及事后质量追踪。
       大多数工厂在记录时存在一个问题:记共性不记特性,这是需要特别改正的地方。对于新品生产来说,详细的记录是生产合格品的充分必要条件,特性应该大于共性。而在批量生产时,由于产品已经定型,工艺趋于稳定,可能记录共性多于特性。但切记,生产人员一定要认真仔细进行观察,记录批次间不一致的地方,避免批量报废的风险。
       我的建议是:样品生产,记录要详细,尽量多纸张附在样品单上,要求生产人员尽量能以准确量的方式记录。比如:模壳厚度,质量,减少描述型记录。而批量生产时,将需要控制的参数在工艺文件中注明,由各工序按照工艺要求来组织生产、记录,尽量以准确量的形式,以保证工序生产好掌控。
       民品生产可能不需要如此详细,但是,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方法我觉得值得推广。
       这是我的粗略见解,仅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