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原创作者、历史达人 原创不易请君关注一下吧 那么,中国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编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明朝内陆版图 上图:汉代十三州(部) 唐朝后期局势 南宋时期的东亚大陆 西夏文字 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 何尊: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者 辽国的一国两制 元朝版图 难能可贵的是朱元璋和朱棣两位大明少有的明主开疆功在中国西海岸:设立三宣六慰和旧港宣慰司是中国成为两洋国家! 明朝后期版图 中国概念和疆域的最终形成是在清朝。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乘机入关,快速消灭了汉地的几大割据政权,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随后,清朝又和准噶尔汗国打了100多年的战争,最终将蒙古、西藏、青海、新疆重新纳入到了版图。 清朝也继承了元朝的做法,在外交上使用“中国”作为国号。如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时,就是在历史上首次在国际条约中使用“中国”为国号。 雍正皇帝首次对“中国”的概念做了法定的解释,他说: “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也就是认为,少数民族同样属于中国。 清朝的开疆扩土将最终完成二元制帝国的建立,中国成为了东亚大陆农耕文明和游牧、游猎文明的结合体。 清朝鼎盛时期,中国拥有领土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维持了100年,到了后期还剩下1100万平方公里。 在清朝末期,清朝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阻碍,因此推翻清朝势在必行。 然而日本等国却开始重新拿起“华夷之辨”来大肆宣传,试图瓦解中国。 孙中山等革命人士初期也受到日本的影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后来,孙中山也意识到这个口号的局限性,因此又提出了“五族共和”。 从辛亥革命到北洋军阀建立,五族共和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 1912年,清帝退位,宣布“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使得中华民国得以合法拥有清朝土地遗产,同时也粉碎了西方企图分解中国的阴谋。 以上 |
|
来自: jimyjackson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