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痛苦和欢乐一样重要 范维胜 巴尔扎克说过:“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 罗曼·罗兰也这么说:“人类的痛苦达到顶峰之后,必须回降。要么痛苦而死,要么习以为常。” 普希金却说:“学会忍受,谁就算最幸福。”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将痛苦和欢乐对立起来。殊不知我们的生活,痛苦和欢乐是等价的,痛苦和欢乐一样重要。纪伯伦曾这样说:“当你欢乐的时候,深深地内顾你的心,你就知道只不过是那曾经使你痛苦的又在使你欢乐。当你痛苦的时候,再内顾你的心。你就看出实在是那曾经使你喜悦的,又在使你哭泣。” 痛苦和欢乐一样,都是人的生命中不可能缺少的组成部分,生活的美好有时在于苦中作乐。纵观人的一生,欢乐与痛苦相依而存,正负相等。你的欢乐不会比你的痛苦多一分;你的痛苦也不比你的欢乐少一分。比他人幸福的人,同样也是比他人痛苦的人;比他人痛苦的人,同样也是比他人幸福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那些所谓成功的人士,人们只能看到他们得到快乐的模样,又何曾在意过他们在痛苦面前依然选择了承受呢?海伦·凯勒是痛苦的,但是海伦·凯勒同样是欢乐的,磨难使她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爱的甜蜜,以致成为著名的作家,是莎莉文老师让她在痛苦中获得欢乐。 欢乐和幸福的生活并不是没有苦难,而是不向苦难屈服、勇敢面对,学会忍受、学会坚强、学会在习以为常中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人格。成功之人,并没有什么追求快乐幸福的门道,只不过灵魂和身体更加坚强地选择了承受巨大痛苦罢了。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如此。他的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没有这样的痛苦,何来精神的幸福?何来民众心中的丰碑? 痛苦和欢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惟其痛苦,才有欢乐”。痛苦与欢乐只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感觉方式。痛苦与欢乐的程度越大,说明其对生命的感受力越强,也标志着其生命的能量越大。哲人说,经历苦难的意义不在于经历本身,而在于它启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贝多芬以一句充满豪情的“惟其痛苦,才有欢乐”概括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贝多芬长年被疾病缠身,晚年,他的朋友和亲人们一个个都离他而去。在这样极其痛苦的情况下,他却能将痛苦转化为动力,创作出像《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乐》等众多的世界名曲。给世人带来欢乐,是他最大的欢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