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痹痛方剂大全收集整理(五)

 火帝养生_WSH 2022-07-02 发布于云南

131、麻黄散

  【别名】海桐皮汤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天门冬3两(去心,焙),汉防己1两,海桐皮1两(锉),丹参1两,桂心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2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肌肤不仁。

  【用法用量】海桐皮汤(《圣济总录》卷二十)。

  【摘录】《圣惠》卷十九

131、胜骏丸

  【处方】附子1枚(炮,去皮、脐)当归(酒浸一宿)天麻(酒浸)牛膝(酒漫)酸枣仁(炒)熟地黄(酒浸)防风(去叉)各60克 木瓜120克 乳香15克(别研)麝香0.3克(别研)全蝎(去毒)木香 没药(别研)羌活 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地黄1.5千克,洗净,研烂如泥,入无灰酒2.4升,煮烂如膏,与前药和匀,杵令坚,每30克作10丸。

  【功能主治】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治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手足挛急,脚趾连脚面拘急,行走疼痛,筋脉不伸等一切足弱、鹤膝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临卧酒下。如无生地黄,可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盐汤或温酒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132、三七伤药片

  【处方】三七52.5g 草乌(蒸)52.5g 雪上一枝蒿23g 冰片1.05g 骨碎补492.2g 红花157.5g 接骨木787.5g 赤芍87.5g

  【性状】显棕褐色;味微苦。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瘀阻,关节痹痛;急慢性扭挫伤,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本品药性强烈,应按规定量服用;孕妇忌用;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133、三滕酒

  【处方】络石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 木瓜60g 白酒3000ml

  【炮制】将上述6味药材,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制成药酒2000~3000ml即成。

  【功能主治】此酒有祛湿、通络、舒筋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30ml,每日1~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民间验方》

134、伤筋药水

  【处方】生草乌120克 生川乌120克 羌活120克 独活120克 生半夏120克 生栀子120克 生大黄120克 生木瓜120克 路路通120克 生蒲黄90克 樟脑90克 苏木90克 赤芍60克 红花60克 生南星60克 白酒10千克 米醋2.5千克

  【制法】上药在酒、醋中浸泡七天,严密盖闭,装入瓶中备用。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止痛。治筋络挛缩,筋骨酸痛,风湿麻木。

  【用法用量】患处热敷或熏洗后,用棉花蘸本品轻擦,每日三至五次。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135、伤湿止痛膏

  【处方】伤湿止痛流浸膏50g 水杨酸甲酯15g 薄荷脑10g 冰片10g 樟脑20g 芸香浸膏12.5g 颠茄流浸膏30g

  【性状】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炮制】以上七味,伤湿止痛流浸膏系取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丁香各1份,肉桂、荆芥、防风、老鹳草、香加皮、积雪草、骨碎补各2份,白芷、山柰、干姜各3份,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约为1.05的流浸膏;按处方量称取各药,另加3.7~4.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关节肿痛。

  【用法用量】外用,贴于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136、少林风湿跌打膏

  【处方】生川乌16g 生草乌16g 乌药16g 白及16g 白芷16g 白蔹16g 土鳖虫16g 木瓜16g 三棱16g 莪术16g 当归16g 赤芍16g 肉桂16g 大黄32g 连翘32g 血竭10g 乳香(炒)6g 没药(炒)6g 三七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性状】为微红色的片状橡胶膏,布面具有小圆孔;气芳香。

  【炮制】以上二十三味,除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外,血蝎、乳香、没药、三七、儿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1.05的流浸膏,其余生川乌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的稠膏。与上述流浸膏合并,待冷却后加入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混匀,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腰肢酸麻,腹内积聚,风湿痛。

  【用法用量】贴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或遵医嘱。

  【规格】(1)5cm×7cm(2)8cm×9.5cm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137、三两半药酒

  【处方】当归100g 黄芪(蜜炙)100g 牛膝100g 防风5g

  【性状】为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甜、微辛。

  【炮制】以上四味,粉碎成粗粉,用白酒 2400ml与黄酒8000ml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在漉液中加入蔗糖840g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60ml,一日3次。

  【注意】高血压患者慎服;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138、牛膝独活酒

  【处方】桑寄生30g 牛膝45g 独活25g 秦艽25g 杜仲40g 人参10g 当归35g 白酒1000ml

  【炮制】1.将所有药材洗净后切碎;

  2.放入纱布袋中,缝口;

  3.放入酒中,浸泡30天;

  4.将药渣取出,过滤备用。

  【功能主治】补养气血,益肝强肾,除祛风湿,止腰腿痛。主治腰膝发凉、麻木、酸软疼痛,腿足屈伸不利,痹着不仁,肝肾两亏,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每次10~30ml,每日1次(上午9~11点服用为佳)。

  【备注】(1)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人参:养血益气。秦艽:法湿宣痹止痛。

  【摘录】《千金方》

139、麻乌四物合剂

  【处方】麻黄10克,乌梢蛇15克,生地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清热化瘀,软坚通滞。主风湿凝结,血热郁滞,阻于肌肤,壅塞腠理。(全身性硬皮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甫白方

140、龙蛇散

  【处方】地龙250克,蜂房60克,全虫20克,白花蛇4-6条,乌梢蛇60克。

  【功能主治】驱风胜湿,祛瘀通络。主风湿瘀滞经络。

  【用法用量】将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筛后装入胶囊,每次服4-6粒,日服3次。

  【摘录】李志铭方

141、临汝药酒

  【处方】当归250g,高良姜250g,生草乌750g,丁香250g。

  【制法】取丁香制成粗粉,余药切片,混合装入袋内,加61℃白酒6000毫升,密闭,水浴加热,使内温达65~70℃,保持24小时,降至室温,过滤,压榨残渣,合并滤液与压榨液。另取红糖1000g,炒至棕色味苦,加入酒内搅匀,静置5~7天,纱布过滤,至澄清液灌装,灯检,包装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活血祛风。主风湿麻木,腰背冷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产后中风。

  【用法用量】口服,每服1毫升,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

  【注意】服后两小时内禁热饮食;高血压、心脏病、孕妇忌服。

  【摘录】《河南省药品标准》

142、六生散

  【别名】菖蒲散

  【处方】生地黄根2斤,生姜1斤,生菖蒲根1斤,生枸杞根1斤,生乌头1斤,生章陆根1斤。

  【功能主治】消症逐血,补诸不足,令人肥白。主阴虚血瘀,风湿外侵,身体羸瘦,周身关节酸痛;五劳七伤,五缓六急;寒热,胀满大腹,中风垂曳;急风痹,身躯拘痛;腰膝痹。

  【用法用量】菖蒲散(《圣济总录》卷二十)。

  【注意】忌猪羊肉、冷水、芜荑、饧。

  【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范汪方》

143、苦参藓皮汤

 【处方】苦参10克,黄柏12克,苡仁10克,白藓皮20克,生地9克,赤芍10克,牛旁子10克,地肤子10克,浮萍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祛风除湿。主风湿之邪,留滞皮肤,久则化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史定文方

144、老鹳草膏

  【处方】老鹳草480两。

  【制法】将老鹳草洗净泥土,水煎3次,每次过滤去滓,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浓缩收膏,以不渗纸为度。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袪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麻木,筋骨不舒,手足疼痛,皮内作痒。

  【用法用量】每1两清膏,兑炼蜜2两,装瓶重2两。每服3-5钱,温开水冲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45、昆明山海棠片

  【来源】为昆明山海棠经加工制成的浸膏片。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微苦、涩。

  【炮制】取昆明山海棠,切成碎块,加50%乙醇浸泡1小时后,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减压干燥成干浸膏。取干浸膏250g,粉碎,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注意】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146、蠲痹汤

  【处方】羌活1钱,独活1钱,桂心5分,秦艽1钱,当归3钱,川芎7分,甘草(炙)5分,海风藤2钱,桑枝3钱,乳香(透明)8分,木香8分。

  【功能主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

  【用法用量】水煎服。

  风气胜,更加秦艽、防风;寒气胜者,加附子;湿气胜者,加防己、萆薢、苡仁;痛在上者,去独活,加荆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间有湿热者,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肿处热辣,此寒久变热也,去桂心,加黄柏3分。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147、金刚活血酒

  【处方】金刚莲300g,甘草300g,当归250g,五加皮250g,川芎180g,紫草茸180g,三棱90g,莪术90g,苏木90g,枳壳90g,青皮90g,见血清120g,红毛藤根120g,桂枝150g,大血藤60g,白酒30公斤。

  【制法】以上各药为饮片,均放入有盖大缸中,再入白酒20公斤,密封浸渍1周后,用纱布滤过,另放缸中密闭贮存。其残滓再用白酒10kg浸渍1周,如法用纱布滤过,将上两次浸渍溶液混合待用。此液为棕红色澄明液体,气微香,味甜可口。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主扭、挫伤和风湿痛患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晚睡前10-20毫升,内服兼外搽。

  【摘录】《古今名方》引《张天乐十二秘方制药经验》

148、活血止痛膏

  【处方】辣椒、干羌、生川乌、独活、甘松、樟脑、冰片、丁香。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主扭伤、挫伤,风湿骨痛,腰背酸痛。

  【用法用量】橡皮膏剂,敷贴患处。

  【摘录】《常用中成药》

149、黑神丸

  【别名】镇风丹

  【处方】草乌头(不去皮,生用)、五灵脂(拣如鼠粪)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6月6日滴水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瘫痪风、风湿麻木。

  【用法用量】镇风丹(《袖珍》卷二)。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草乌头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五灵脂气味甘温,入足厥阴。此因中风瘫痪年久不愈,五脏虽无伤,而经络四肢为邪痹阻,伸缩不能自如者,非辛热有毒之药及通瘀行血之品不能直走病所,故服药后欲其微知麻者,取其药性到也。

  【摘录】《本事》卷一

150、桂枝附子汤

  【处方】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摘录】《伤寒论》

151、关节炎汤2号

  【处方】赤节9g,白芍9g,桂枝3g,生地9g,熟地9g,细辛1.5g,当归9g,秦艽9g,片姜黄9g,独活9g,桑寄生30g,桑枝30g,防风6g,薏苡仁20g。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通络。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型.

  【各家论述】方中独活、秦艽祛风湿,通痹止痛;桂枝、细辛、防风通经脉散风寒;当归、赤芍、白芍、姜黄促进血液循环,活血止痛;白芍、熟地养血;桑枝通络走四肢;薏苡仁利湿。其中赤芍、白芍、桂枝为一组药,常用于四肢疼痛;细辛、生地、熟地为一组药,一辛一散一滋补,细辛去熟地之腻,可补真阴,填骨髓,止腰痛;桑枝,桑寄生为一组药,能强腰膝、通络止痛,治风湿所致腰膝酸痛,屈伸不利。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152、关节炎汤2号

  【处方】黄耆24g,党参15g,白术9g,制附片6g,白芍9g,桂枝9g,生地9g,熟地9g,细辛2g,独活9g,桑寄生30g,十大功劳叶12g,牛膝9g。

  【功能主治】补气益肾,散寒通络。主风湿性关节炎虚寒型,关节疼痛,有凉感,遇寒及劳累痛甚,舌苔白,脉沉紧。

  【各家论述】方中补气用党参、黄耆、白术,党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的病症,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桂枝、细辛、独活散寒止痛;制附片、寄生、十大功劳叶、熟地益肾;生地、白芍滋阴养血;牛膝引药下行。上药合成共达补气益肾、散寒通络之目的,治虚寒型关节炎为宜。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153、干生地黄

  【处方】干生地黄90克。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经12~50天治疗后,治愈9例,显着进步3例,血沉恢复一般在症状消失之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显着进步9例,进步1例,无明显疗效1例。

  【用法用量】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去药液约300毫升,为1日量,1次或2次服完。

  【摘录】《单验方》

154、附子汤

  【处方】附子3枚,芍药3两,桂心3两,甘草3两,茯苓3两,人参3两,白术4两。

  【功能主治】风湿寒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南阳太阳例中,甘草附子汤本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千金》借治湿痹缓风,可谓当矣。又恐辛温太过,津随汗泄,更合少阴例中附子汤,取人参固气,芍药敛津,茯苓渗湿,并助桂、附之雄,庶无风去湿不去、虚风复入之患矣。

  【摘录】《千金》卷七

155、风湿骨痛胶囊

  【处方】制川乌、制草乌、红花、甘草、木瓜、乌梅、麻黄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味微苦、酸

  【炮制】上七味,取制川乌、制草乌、甘草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用于寒湿痹所致的手足四肢腰脊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以上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注意】本品含毒性药,不可多服,孕妇忌服。

  【规格】每粒装0.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156、风湿膏

  【处方】独蒜4两,大椒4两,生姜4两,生葱4两,蛇蜕1条(全者佳),香油1斤。

  【制法】上药共入油内熬出汁,滤滓后入黄丹6两,熬成膏。

  【功能主治】风湿骨疼。

  【用法用量】摊贴之。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157、防己地黄汤

  【处方】防己7.5克 桂枝22.5克 防风22.5克甘草7.5克

  【功能主治】滋阴凉血,祛风通络。主治风入心经,阴虚血热,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脉浮;或血虚风胜,手足蠕动,瘈疭,舌红少苔,脉虚神倦,阴虚风湿化热,肌肤红斑疼痛,状如游火。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癔病、癫痫等证属阴虚热伏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药,以酒200毫升,渍12小时,绞取汁;用生地黄1千克哎咀,蒸1小时,绞取汁;以铜器将上二种药汁和匀,分二次服。

  【备注】方中重用生地黄滋补真阴,凉血养血为君;防己善搜经络风湿,兼可清热为臣;防风、桂枝调和营卫,解肌疏风为佐;甘草调补脾胃,和协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滋阴凉血,祛风通络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158、防风天麻散

  【别名】防风天麻汤

  【处方】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天麻半两,羌活半两,香白芷半两,草乌头半两,白附子半两,荆芥穗半两,当归半两(焙),甘草半两,滑石2两。

  【制法】上为末。热酒化蜜少许,调半钱,加至1钱,觉药力运行微麻为度。或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散郁结,宣通气血,解昏眩。主风湿麻痹走注,肢节疼痛,中风偏枯,或暴喑不语,内外风热壅滞昏眩。

  【用法用量】防风天麻汤(《医学六要》卷五)。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天麻丸”(见《杂病源流犀烛》)。《证治宝鉴》有独活。

  【注意】热势太甚及目疾口疮、咽喉肿痛者,不宜服之。

  【摘录】《宣明论》卷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