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风流人物》:大历史观下细绘生动人物群像

 冰城老D 2022-07-02 发布于黑龙江

以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为“经线”,以一群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人为“纬线”, 《数风流人物》生动诠释伟大建党精神。


作者:西亚

从毛泽东1918年在天安门广场之问“为何当今的中国至今还没有迎来属于我们自己庶民的胜利?”,到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喊出了“人民万岁”。

一问一答,是《数风流人物》的首尾呼应,浓缩着几十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七一之际,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荣誉出品,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数风流人物》正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以及爱奇艺热播。该剧聚焦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刻画了一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作出过突出贡献的革命先驱形象,用人物命运折射波澜壮阔的历史,致敬伟大建党精神。

图片

从2018年的一个想法到2022年的一部成品,四年的创作背后有怎样的历程?广电时评对话《数风流人物》出品方代表,一起走入这部大剧的创作“现场”。

人物为经纬,讲述革命者的“光与热”

“这近四年的奋斗历程中,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最大的困难还在于剧本创作——如何把同样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串联在一起,写出新意。”

在反复摸索后,主创团队决定创新叙事手法——重在“写人”而非“简单写史”,将历史人物还原成一个个普通的人,用新的人物视角来勾连全剧——

以毛泽东的成长轨迹和思想发展为脉络,以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为“经线”,以一群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共产党人为“纬线”,共同架构故事主线,用人本视角,凸显人物的信仰之美、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美

图片

首先是早期共产党人的信仰之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担当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构成人物的精神底色——1921年的“红船之约”是人生命运之约,更是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的信仰之约。

其次是革命先驱们的人性之美。比如,杨开慧被捕之前与孩子们诀别的情节构成了本剧中最催人泪下的段落之一。剧里所描述的早期共产党员,和大多数当代青年一样,在二十多岁年华里,有着年少立志的远大怀抱和朝气活力,在追逐理想的现实路径中,也面临着成长中的迷茫痛苦和失意挫败,全剧贯穿着对人生的叩问思考,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寻。

图片

第三是革命先驱们的情感之美。情感的火花在共同革命的家人中产生,如陈独秀和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毛泽东带领弟妹三人走上革命道路;瞿秋白与杨之华之间的布尔乔亚式浪漫;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与灵魂的羁绊等恋人间的相守,以及战火纷飞下同志间如手足般亲切的革命友谊等,无不让人动容。

图片

人物成长的曲线、无数生动的细节、丰沛的情感,让角色血肉饱满、形象立体,呈现出有温度的历史故事。“以情感带出历史会更有温度”,如出品方代表所说,“这部剧就像一列行进中的革命列车,不能简单地报站名,要把这列车上每一个人物的'上下车’都讲得透彻。”

回到该剧的主题,何为风流人物?

“为了民族复兴而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对于创作初心,出品方代表做出了解答,“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精神谱系的源头,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

创作的“守”与视听的“新”

如果说生动的人物为叙事穿针引线,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与新颖的视听手段,则为作品带来独有的影像风格与戏剧张力。

从视觉来看,该剧有细腻真实的电影质感与较高的艺术水准,由景入境,不仅镜头语言丰富多样、构图考究,光线的运用也颇有隐喻意味,比如在监狱等黑暗的封闭场所,时不时都有一束光照进来打在人物身上,寓意着“理想之光”在他们身上的闪耀与引领。

图片

剧中的许多配乐也让人印象深刻。如邓恩铭就义前给同伴唱的悠扬水族民歌,施洋被抓时一片漆黑雪夜下的悲凉咏叹调,吴佩孚与工会领袖见面时的紧张音乐等,无不为剧情推波助澜、加深情绪表达。为贴合剧中众多的人物、场景,该剧创作了100条音乐来渲染氛围。

图片

邓恩铭就义前给同伴唱的悠扬水族民歌

视听体验的“新”,基础来自制作的“守”——守历史真实底线、守现实主义方法、守匠心创作精神。

在确保历史真实方面,主创为该剧配备了由权威党史专家组成的剧本顾问团队,如邀请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任杨胜群等专家,参与该剧创作、拍摄和制作的全过程,参阅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史》《毛泽东年谱》等上百部权威著作。比如,剧中原有一句台词是“我们自南湖一别已经13年了”,经过专家对比发现,他们见面的时间差两个月才13年,就改成了“我们自南湖一别已经快13年了”。

在这样的严谨态度下,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艺作品,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剧中呈现了诸多历史细节,展现共产党人曲折艰难的求索之路,用真实的历史故事让观众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图片

秉持现实主义创作,让剧集有“大写意”的大历史气魄,也有“小写实”的精雕细琢。该剧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场景散,剧中仅有名有姓有台词的人物近400位,特约演员和群演超过3万人次,拍摄难度远大于一般电视剧,但剧中从毛泽东的诗词,周恩来的胡子,到瞿秋白的钢笔,从韶山冲、安源煤矿,再到南湖红船、长征雪山,无不考究。

匠心创作则最大程度保证理念落地,“置景团队通常是搭建新景和拆卸旧景同步进行,平均每天都要转场三次以上”。据介绍,在拍摄过程中,每设计一个场景、服化道等都需要与时代相对应。同时,运用了超过1200个电影级特效镜头来还原南湖红船、延安窑洞、长征雪山等众多场景。

图片

“可以说'新意’一直是我们创作、拍摄和制作这部剧过程中的追求。”

青春语态,与年轻观众对话

“做一部让年轻人爱看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

近来,主旋律剧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要打动青年观众,青春语态与真诚表达很关键。


“我做了半辈子青年工作,引我为同志者,都称我为永远的青年,我为青年生,也为青年死,没有哪两个字能像青年这两个字,那么令人心驰神往,令人热血沸腾啊,我之死,正可以做一个永远的青年了……”

图片

图片

剧中,36岁的恽代英在就义前的慷慨陈词,让人无限感慨。他脚戴镣铐在泥泞中行走,回首自己入党宣誓时的场景,眼神坚毅无畏、闪烁着信仰之光,这正是青年精神的诠释者。

从叙事层面看,《数风流人物》正是以情感化的表达与普通人的视角,构建了革命先烈与当下年轻人的精神连接。剧中革命先烈就义的场景,打动许多年轻观众,弹幕上有网友评价:“什么样的信仰支持,能让人如此坦然面对死亡”“感谢你们的牺牲,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图片

大量青年演员的加入,让该剧有浓烈的“青春气”。《数风流人物》汇聚了侯京健(饰 毛泽东)、李乃文(饰 陈独秀)、菅纫姿(饰 杨开慧)、孙坚(饰 张国焘)、张洪睿(饰 李大钊)、何建泽(饰 瞿秋白)、张粟(饰 蔡和森)、战菁一(饰 向警予)、许敏(饰 周恩来)、王韦智(饰 朱德)、于恒(饰 李达)、于小鸣(饰 董必武)、丁勇岱(饰 吴稚晖)、赵子琪(饰 高君曼)、吴玉芳(饰 葛健豪)、霍青(饰 汪孟邹)、谭凯(饰 左权)等一大批青年演员和老戏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注主旋律题材作品,这对饰演革命先烈的新生代演员们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多次扮演毛泽东的演员侯京健说,要极力避免程式化的表达,让所饰演的人物“落地”。

图片

主旋律创作如何更好地与年轻人共情?如《数风流人物》主创人员所言,“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把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伟人和英雄还原成普通人,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话语体系构建台词,而不是空洞地说教,要让年轻人透过剧情自己去感受、体验,获得启发。”

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些惊天动地的事件与闪耀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强音。何为初心?谁担使命?《数风流人物》革命先驱的真实故事,给出了生动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