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HO第5版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笔记(7):PIT1谱系-未成熟PIT1谱系PitNET

 龙在天涯ok 2022-07-02 发布于北京

成熟PIT1谱系PitNET /腺瘤

定义

PIT1系腺垂体细胞组成一种不成熟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细胞异型性,向促甲状腺素细胞、生长激素细胞/或泌乳素细胞有限分化。

ICD-O编码

8272/3 多激素PitNET /腺瘤

ICD-11编码

2D12.Y 其他内分泌腺或相关结构的特定恶性肿瘤

相关术语

可接受: immature PIT1-lineage tumour, Immature PIT1-positive tumour.

不推荐:silent subtype 3 PitNET/adenoma, Poorly differentiated PIT1-lineage PitNET/adenoma

亚型

这些鞍内肿瘤经常侵周围的解剖结构。

临床特征

大多数未成熟的PIT1系肿瘤在临床上是无功能的,这就解释了先前默亚型3的分类。然而,高达30%的证据显示激素量,包括甲状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溢乳、闭经和/或高乳素血症{19170710;26743473;34067494}。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人出现肿块占位效应的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颅神经麻痹、垂体功能减退和卒中{19170710;26743473}。

神经影像学:它们几乎都是对比度增强的大肿瘤,广泛侵邻近结构。通过蝶鞍底向下外侧延伸进入蝶窦、斜坡和鼻咽,以及进入海绵窦,约17%的患者以鞍上生长为主,但最常见的是下外侧和鞍上同时生长{19170710;26743473}。

流行病学

未成熟的PIT1系肿瘤很少见,约占所有PitNETs的1-3% {19170710;26743473}。在两大谱系5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1:1,就诊时的平均年龄约为40岁{19170710;26743473}。

病因

在大多数患者中,病因尚不清楚,但在多发性内分泌瘤1型(MEN1)中有罕见的病例报道{19170710}。

发病机理

根据组织病理学研究,这些肿瘤被认为起源于早期PIT1系祖细胞,并与甲状腺素细胞瘤部分重叠。事实上,一项泛基因组学研究发现,PIT1系多激素肿瘤转录组甲状腺肿瘤最接近然而,有关的研究没有区分成熟和不成熟的形式{31883967}。

宏观表

大体表现与其他大的侵袭性大肿瘤相似。

组织病理学

未成熟的PIT1系肿瘤常扩散为多角形或纺锤形色细胞的结节性增生,伴有明显的核典型性、核内假包涵体和大核仁。与甲状腺肿瘤相似,基质纤维化也可见,可能与局部生成FGF有关{12114648}。在超微结构上,与甲状腺细胞部分重叠,表现为具有丰富粗面内质网的大极性细胞单一群体,光滑内质网聚集,多极高尔基体,细胞间指丛状,稀疏的100- 200 nm分泌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周和细胞质突一个独特的特征是存在电子致密的核内含物,被称为球形体[Asa SL, Perry A. Tumors of  the Pituitary Gland. AFIP Atlas of Tumor and Non-tumor Pathology, 5th series Fascicle 1, ARP Press,  Arlington, VA, 2020.] {26743473}.。

免疫组化:呈弥漫性PIT1免疫反应,但TSH、GH和/或PRL的表达通常有限。虽然70-80%为多激素,至少代表两种激素,但很少的例子只表达一种或甚至不表达PIT1家族激素;在这种情况下,弥漫性PIT1染色、典型的细胞学特征和/或超微结构特征(见下文)可进行诊断确认。大多数肿瘤也表达α亚基、ER和GATA3,以及可变的细胞角蛋白染色,同时出现核周和核旁纤维体模式。

鉴别诊断:未成熟的PIT1系肿瘤与成熟的肿瘤重叠,以及甲状腺素细胞瘤和嗜酸干细胞瘤。成熟的PIT1系肿瘤具有更多的细胞学一致性,细胞质丰富,广泛的激素免疫反应,通常缺乏核异型性、大核和核假包涵体{31112312}。甲状腺素细胞肿瘤同样缺乏未成熟的PIT1系肿瘤的细胞学特征,应该是单激素肿瘤(只有TSH)。嗜酸干细胞肿瘤是嗜酸细胞,液泡化,通常以PRL激素为主。

细胞学

尚未发表细胞学研究。

分子病理诊断

诊断这些肿瘤不需要进行分子测试。基于临床病理发现应考虑遗传肿瘤的种系筛

必要和可取的诊断标准

必要:弥漫性PIT1阳性,通常伴有一种或多种PIT1系激素(TSH, GH和/或PRL)的斑片状表达;组织学:核典型性,大核,核假包涵体。

可取的:神经影像学上的大的侵袭性肿瘤核球的超微结构检查变的GATA3和ER免疫反应性。

分期

没有被普遍应用的垂体/鞍区肿瘤正式分期系统。1973年,Hardy提出了CT时代一种基于肿瘤大小和侵袭方式的方法。见: [Hardy J.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of hypersecreting pituitary tumors. In: Kohler PO, Ross GT, e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ituitary tumors. Int. Congress Series No. 303. Amsterdam: Exerpta Medica, 1973:179-198.]。随后Knosp于1993年发表了基于MRI的鞍旁肿瘤扩展的标准化评估{8232800}。

目前还没有得到国际病理组织认可的病理标准化报告模板。在欧洲垂体病理小组于2019年提议后,垂体肿瘤的病理报告模板于2011年引入{21526962}。

预后和预测

这种通常侵袭性的PitNET/腺瘤亚型以其更具进袭性的生物学特性、较低的可切除率和肿瘤复发倾向而闻名然而,一些数据表明,它对放射治疗很敏感{3372677163169521917071026743473}。虽然这些肿瘤的增殖指数往往较高,但尚不知道它们是否能预测预后{263301912943433930897548}。总的来说,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在一个系列中,第二次手术的平均时间只有16.6个月{19170710}。另一项研究发现,近80%的未成熟PIT1系肿瘤对MGMT呈免疫阴性,这表明替莫唑胺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然而,该标物的免疫组化通常具有挑战性,目前缺乏替莫唑胺治疗原理的证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