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9.19.素问·疟论

 昵称1Z7nN02j 2022-07-02 发布于福建

宏五学堂 2022-07-02 04:29 发表于天津

音频:00:0008:41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文分析

本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及针治法则等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篇中指出"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是疟病的发病机理,并据此以说明疟病发作早晏、休作有时,发病时寒热相更替的原因。虽然限于历史条件,未能具体指出疟原虫的致病作用。但从

阴阳更胜的角度阐明病机,对临床上认识其证候及确立治疗法则,亦有指导意义。而关于针治必须掌握时机,于"疟之未发"先时用针而"无刺痛癌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的原则,亦为后世运用针刺或药物治疗疟疾时所遵循。

临床应用

疟疾是古代常见的疾病,从《内经》专列《疟论》一篇亦可看出,在《内经》时代疟疾应该也是常见病。但在当今中国,症疾已经很少见,随着青蒿素等抗疟药的应用及灭蚊等 卫生防疫措施的实施,全世界疟疾的发病率都在下隆。因此,学习本篇未必能用干治疗疟疾,而本篇对疟疾病机分析之细致、全面,以及治疗方法的丰富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如以下收录的病案,对一些急性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窦材治一人,病疟月余,发热未退。一医与白虎汤,热愈甚。窦曰;公病脾气大虚,而服寒凉,恐伤脾胃。病患曰∶不服凉药,病何时得退?窦曰∶《内经》云∶疟之始发,其寒也,烈火不能止;其热也,冰水不能遏。当是时,良工莫能措其手,且扶元气,待其自衰。公元气大虚,服凉药退火,吾恐热未去而元气脱矣。因为之灸命关,才五七壮,胁中有气下降,三十壮痊愈。(《续名医类案·疟》)

江省吾暮秋患疟,三日一次,发于夜,次年仲春犹未止,遍身疼痛,背脊疼。灸之,仅止一日,后仍发,面青肌瘦,此邪在足太阳经(以遍身及背脊疼也)。用麻黄一钱五分,人参、桂枝、白芍、甘草、知母各一钱,陈皮、贝母各七分,姜、枣煎服,痛减半,疟未止。以首乌、白术各五钱,青蒿一钱,乌梅一个,陈皮二钱,姜三片水煎,临发之日,五更服。寻常以六君子加黄、五味、乌梅、草果,调理而愈。(《续名医类案·疟》))

陆祖愚治朱明宇,因暑月多饮水,又烦劳过度,饮食失节,常彻夜不眠。偶赴酌归感寒,头疼身热,胸膈不快,自用葱、姜表汗,转成疟疾,间日一发。医用槟榔、柴胡、草果、青皮、干葛、羌活之类,投之辄吐,及疟发呻吟,烦躁益甚,日久渐危。脉之,气口沉实有力,脐之上下,手不可按,六七日不大便,口干燥,渴极欲西瓜冷水,曰∶可立起也。因投其所喜,用嫩苏叶、嫩薄荷,捣汁和匀,入井水中与饮,吐止,而有微汗,甚觉爽利。随以润字丸四钱投之,渴则以前水饮之,薄暮沉睡,至四鼓腹中响,微微作痛,下燥矢七八枚。后又连行三次,去稠腻甚多,是日微发热懈怠,乃用归、芍、茯苓、知母、贝母、前胡、花粉、人参、甘草等味,调理数日而安。(《续名医类案·疟》)

程武修患疟,每日一发,自已午时起,直至次日寅卯而热退,不逾一时,则又发矣,已及一月,困顿哀苦,求速愈。曰∶头痛恶寒,脉浮而大,表症方张,此非失汗,必误截也。果服截疟丸而增剧。此邪未解面遽 止之,邪不能出,教以八剂,四日服尽,决效矣。石膏、黄梦各三钱,抑阳明之热,使其退就阳明,脾胃为夫妻,使之和合,则无阴阳舛乱之愆,半夏、槟榔各一钱五分,去胸中之痰,苏叶二钱,发越太阴之邪,葛根一钱,断入阳明之路。甫三剂而疟止,改用小柴胡倍人参,服四剂,补中益气汤,服十剂而痊。(《续名医类案·疟》)

王宇泰治蒋先生牝疟。众医因身疼寒甚,欲用桂、附。曰∶源暑未衰,明系邪热,安可温也?经曰,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三阳俱虚则阴气胜,斯骨寒而痛。寒生于内,则中外皆寒。此寒乃阴阳交争,非真寒也。遂以柴胡、羌活、防风、升麻、葛根以升接三阳,以桃仁、红花引入阴分而取邪气出还于阳分,以猪苓分隔之,使邪不复下,一服而愈。(《续名医类案·疟》)

钱国宾治大同右营把总张道,患疟七年,奄奄一息。诊之,六脉弦长,尚有胃气,乃足太阴脾经痰血结于腹右,名为疟母也。且久病血凝经络,不攻痰血,病不愈也。《内经》曰∶疟之间作者,邪气深人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目而作。先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人参、苍白术,服十余帖,经络方活,疟转阳分。又以八珍汤加黄芪一钱,何首乌一两,服十帖,补养正气,疟轻渐早。又以常山三钱,酒炒七次,陈皮、甘草各一钱五分,葱三段,姜五片,煎露,空心热服,疟止。又以鸡蛋上透一孔,用簪搅匀清黄,入番木鳖一个,真麝四厘,纸封头,饭上蒸熟,去壳去木鳖不用,热酒吃鸡蛋,日日空心一个,月余,疟母消尽。凡遇久疟,不知此法不起也。《续名医类案·疟》)

马元仪治宋初臣,年 40,患疟,寒则战栗,热则躁烦。脉之,两关尺空大,按之豁然(若在热发时见此,未可便断为参、附症也)。所服不过汗下温和之剂。曰∶此症得之内虚所感,其受伤在少阴肾之一经也,与风暑痰热发疟者,有天渊之别。法宜大振阳气,以敌虚邪。时一医极力排阻,言之不人。因思此症一误,不堪再误,乃谓所亲曰;病势甚危,今晚可密煎人参一两,附子三钱,即与服,庶可逆挽。如言服之,便得大睡,寒热顿止,再剂而安。一月后,复见呕吐,彻夜不眠,两脉空大。询其故,有穿窬者至,因恐而得。夫恐则伤脾,火随上逆,况大病后,元气初复,虚阳易于上越,遂投以真武汤,一剂而安。(《续名医类案·疟》)

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