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州诗评(第五期)

 杏坛归客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前言

       六月,正是榴火燃情、荔果飘香、蝉弦引唱、荷风牵吟的季节,惠州诗联学会第五期诗评又与大家见面了。

       本期仍然以惠州诗联会员近期公众号发表的作品为主,点评作品题材涵盖了游记、抒怀、归隐感吟、写景咏物、读史感悟、节日寄兴、凭吊怀古等诸多方面。点评老师选材上也注重多样化,既有老会员作品,也有新会员作品;既有水平较高的作品,也有水平一般、存在瑕疵的作品。尽量争取不重复、多选材。目的是通过点评作品,使诗者与评者共同切磋,共同提高。从而实现不断提高诗联学会整体诗词写作水平的初衷。  

       当然,诗无达诂,限于诗者的本意与评者的理解,诗词点评也无法面面俱到。或是碍于情面而点到即止;或是囿于理解而隔靴搔痒……总之,本学会诗评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拾遗补缺、完善提高。有赖会员诗友共同扶持,砥砺前行。

白玉兰

东风好雨催枝绿,又借玉兰生雪香。

九瓣初涵听露坠,一园还待看蜂藏。

纯情占得年年色,高格修成处处芳。

敢与梅花邀逸士,孤山未必尽红裳。

李硕洪点评

       老诗人赞美白玉兰,赋予了这一植物一种精神,这就是“不输雪香”。赞美松竹梅的诗词多矣,咏白玉兰的相对少,这见出老诗人的匠心。

       頷联和颈联,在作者细致地观察下,勾勒出白玉兰的神貌,也表现了它的风骨。它刚开花时“听露坠”,是那样谦逊和稳健,感恩滋润,铭记于心;当花开满园时,不是炫耀自己,仍是静等蜜蜂采花酿蜜。颈联赞美白玉兰“纯情占得年年色,高格修成处处芳。”水到渠成,也升华了这一咏物诗的境界。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往往思想的深度决定情景语的深度,以及给人启示的深度。尾联表现了作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

齐天乐.伤春

       总无新意聊风景,差比渚园沉雾。暮雨生寒,残红零落,骨鲠似吞还吐。拂尘千缕,待鲜洁如光,月神邀去。曲陌迷踪,欲寻智者问清楚。

        是人间累敝履。岭中茅舍在,容我暂住。泉眼天开,林琴奏响,趁好斜阳迟顾。对天倾诉,掬一捧泥香,奉如知遇。作有情人,学吴歌楚舞。

李锡钦点评

      《齐天乐》原为宋教坊乐曲后衍变成词牌名,变体颇多。诗人选用周邦彦的正体。

       古往今来,描写伤春悲秋的诗词可谓浩如烟海。杜甫有“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陆游有“少逢春归未解悲,千篇曾赋伤春诗。”句……

       本词以“沉雾”、“暮雨”、“残红”为基调,更增伤悲色彩,尤以“骨鲠在喉”使人浑身不自在而别开生面,可谓匠心独运。上阙一二句洗练点题,由于春将去,百花凋零引发愁思,而无意于眼前景色,比渚园沉雾还甚。加上暮雨生寒、残红零落,用词精准凝练而渲染了伤春气氛,如骨鲠在喉欲吞还吐般让人心情低落。此时,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姹紫嫣红、花明柳媚的春光啊,应该是被美丽的月神邀请去了,我要找个智者问个清楚。

       下阙由伤春而发感慨,人间累在很多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不如暂住山中茅舍,赏泉音林琴,在斜阳缓缓落下中,向天倾诉伤春、惜春之情。捧一把芳香的泥土,视为知已,做一个有情人,暂且以吴歌楚舞短暂的欢娱来慰籍伤春情怀。

        全词紧扣主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很好地诠释了“伤春”这一古往今来诗人们不易写好的抒怀寄情之作。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文字驾驭能力与词体写作技巧,为我们写作该方面的近体诗词提供了典范。

亿民山庄游随记之一

 庄园寄怀

为庆诗人节,来从浪漫游,

烟波围小阁,荷芰隔扁舟。

竹影随风舞,泉声为客留。

千杯情不已,一月挂西楼。

邱宇林点评

       诗人《亿民山庄游随记》这组诗用词清奇,韵味颇浓,读后余韵绕梁。今且撷其一赏析之:五律《庄园寄怀》本也是一首酬唱诗,但不着一丝痕迹,想是庄主之处所本也清雅,而非酒肆市井。不闻觥筹声,但有泉声响;不见烟火色,但有竹影舞。全诗起承转合间,将山庄邀游之缘起,山庄景致之自然幽静,宾主双方情谊之旷达,无不描摹殆尽。既有铺陈,又有点染,情景交融、时空转换。对仗工整,意在词外。没有华美辞藻,没有豪言壮语,“小阁”、“扁舟”而已,然而“泉声为客留”、“千杯情不移已”,这难道不是最高规格的待客之道吗?结句“一月挂西楼”,隐隐表达出不变的月光见证了这个难忘的诗人小聚之夜。

归隐

解甲回乡不问年,晴耕雨读效前贤。

晨追丽日青山外,夜看繁星绿水边。

咏去千行诗带梦,描来一幅画含烟。

人生唱晚焉惆怅,岁月如流总向前。

邱宇林点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而诗人在《归隐》这首诗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就是“晴耕雨读”,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晨追丽日”、“夜看繁星”,一起“吟去千行诗”。令人羡慕的“诗与远方”,其实不在远方,而在于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追求,这正是诗人通过诗句想要告诉我们的。把生活过成诗,哪怕“解甲回乡”也好,已至“人生唱晚”也罢,不论年龄,“效前贤”是心之所向!梦里自带“千行诗”,诗人的晚年生活可敬可叹。诗歌写实,多用白描,对仗工稳,稳健从容的诗风与诗题“归隐”暗合。

忆江南·鹅城三阕

 山问

       山问客,何以许罗浮。岭上鹤梅梅鹤径,洞边云水水云楼。无处不瀛洲。

江问

       江问客,何以恋西湖。丰渚风雷长恨句,孤山云雨断肠书。千载梦如初。

云问

       云问客,何以忆东坡。白鹤峰吟行有德,碧风亭笑位无科。心气任天磨。

祁大忠点评

         古典诗词园地中的小令“忆江南”(别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等),颇受词家青睐,史上多有名篇。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以温润、隽永的抒情见长;当然也有发怀古之幽思的作品,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苏东坡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等。

        这首《忆江南·鹅城三阕》,分别以“山问”“江问”“云问”,串起罗浮山、西湖和东坡等惠州三大山水人文景观和历史。在意象呈现上,分别抓住罗浮山的“鹤梅”、西湖的“孤山云雨”、苏东坡的“白鹤峰”等,集中笔墨表现主题。

        小令因字数有限,常直抒胸臆、不事铺陈、直入心扉。此作在非常有限的篇幅中,融抒情、叙事、述史于一体。用词典雅而不晦涩,平实又有韵味。可谓难得的佳作。

卜算子·柳絮

       水岸化飞烟,日色浑如梦。不记东风第几枝,闻笛轻轻弄。

       倏尔舞姿飏,倏尔柔情纵。行在盈盈翠色中,玉向天边种。

祁大忠点评

        当今时代创作传统诗词,对古典意象的引用、化用乃至创造性活用,是各位词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过程中,既要大胆,更要自然,才能契合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和时代审美意趣。

        此作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对传统的“柳”的意象的大胆突破——“玉向天边种”。在古典诗词中,“柳”多象征伤春、离别,鲜有其他表状。此作一改前人意象,赋予“柳絮”以全新的形象刻画,从生与灭的哲学角度,将生命的体验感贯穿“柳”的荣枯全过程,这样的意象(“闻笛”“舞姿”“柔情”)也更加丰满而多元。最后的“玉向天边种”由表及里,意味着超越肉体和表象,回归精神和意志。

读《王阳明全书》感悟

圆融豁达别糊涂,自我提升势不孤。

好胜争强非本领,谦和退让是功夫。

虚怀纳谏千祥集,壮志涵容百祸无。

善辩之能遭嫉妒,心高气傲少人扶。

李锡钦点评

        一首读书感悟七言律诗。作者通过通读《王阳明全书》,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成败得失等方面提出自已的看法、观点与感悟。开篇直入主题,圆融与豁达是处世基本功,这方面能得到自我提升,自然不会觉得势单力薄。古人有“合抱凌云势不孤”句以证。

        颔联与颈联进一步延伸了“圆融”与“豁达”的处世理念,方法、技巧、以及效果。

        尾联道出了古今职场嫉贤妒能、傲气心高而孤独、缺乏共鸣的现象。

       作者读书明志、鉴往知来,以“千古完人”王阳明为典范,结合几十年职场摸爬滚打经验,平铺直叙、直抒胸臆,真正有所感、有所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全篇除了诗意直白缺少委婉外,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读书感悟佳作。

苏堤春晓

朝入苏堤春正深,黄鹂燕雀各清音。

怡情笑问世间事,尽付浮生不足心。

李锡钦点评

        描写苏堤春日早晨景象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直入主题,一语破的;二句描写所闻所见,正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鹂唱燕和的情景。转结句“怡情笑问世间事,尽付浮生不足心”,作者应该是想表达在如此美好的心情下,笑问碌碌众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炼字方面,二句“各清音”似是“斗清音”为好,较能体现百鸟争鸣的场景。转结及末句表达欠佳。既是写苏堤春晓,倒不如增加一些湖光山色、傍花随柳之类来得实在。如改成“此间集得西湖粹,水色花光赏不禁。”等等比较应景切题。

行香子·谷雨山行

       雨润层峰,岚绕岩阿。断崖飞瀑湿青萝。紫藤垂蔓,绿树交柯。曳满天云、半溪水、数声歌。

       朝来乘兴,山中醉赏。入怀清气散还多。春风可待,世事消磨。任花移色、虫清唱、雀争窠。

华慧娟点评

       这首词笔调清灵、舒展,运笔自如。上片布景,动静结合,通过几个动词,如“润、绕、飞、湿、垂、交、曵”的描绘,使画面丰富,有质感,且灵动,状景富有生气。下片,承接上片的景观,把我带进画面,有了表现自我情感的维度。置身美景,舒张胸臆,任浊气散尽,清气复来。“春风可待,世事消磨”,以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结拍以景语言情,更有伸展的空间,让人去遐想,去领悟,余味无穷。

端午再祭屈原

千秋遥祭楚山河,长夜灯前老泪多。

太息情怀同屈子,沉吟轸虑共离歌。

神州是处遭蝇虎,肉食谁今赴汨罗?

又把余杯堂上祷,不堪时事日消磨。  

     注:肉食,出自《左传·鲁庄公十年》:“肉食者謀之,又何间焉?”

华慧娟点评

        起笔凝噎、顿挫,一下就把作者极深沉,极凝重的思想感情表露了出来。这首诗是通过怀念屈原的高洁、冤屈和悲哀,想到如今这个社会人的信仰的崩塌,以屈原的超然,折射当今贪官的龌龊,字里行间深藏着作者对社会上一些问题的忧患,一如当年屈原对现实的痛心疾首。这种沉重的叹息,表达了一种无法解脱的压迫感,一种无可奈何。正是因为内心深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但又因有的情况看不到让自己振奋的精神元素,因此只好压抑自己,借端午祭奠屈原之际来宣泄内心的愁苦。整首诗气息凝重,感情真挚,以悲苦的情怀衬托作者内心的高洁和崇高的理想,这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读屈原名篇有吟

报国无门屈子忧,九章可鉴记春秋。

舍身醒世催天地,禹甸端阳渔父讴。

潘新艳点评

        起句点明了屈原忧的原因:报国无门,大有“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之意境,屈子内心的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承句接着写屈原名篇《九章》,点明主题。特别是《悲回风》, “骤谏君而不听兮“,于是才有了转句”舍身醒世催天地“,纵身一跃,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要以死来唤醒世人。“催”字在这里还要推敲一下,不如用“惊”更佳。结句“渔父”一语双关,一是指《楚辞》中《渔父》一文,二是指捕鱼的老人。总体来说这首绝句结构完整,思路清晰,佳作。

端午

飞舟争渡急,龙跃凤腾遐。

伍子被投水,曹娥哭救爹。

彩绳能避疫,艾草可除邪。

祭祀传千古,诗人情粽夸。

潘新艳点评

        首联描写端午节当天的赛龙舟热闹景象,颔联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吴国大夫伍子胥被吴王夫差逼死后,夫差让人将其尸体装上革囊抛入江河,人们传说他死了之后,成了潮神。另一个是:孝女曹娥救父的故事,其父亲溺于江中,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最近读了很多端午诗词,大多写的是屈原,而人们怀念也是屈原,作者这里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接着颈联写到端午戴五彩绳和插艾草用来避邪防瘟疫疾病的风俗。中间两联略显口语化,诗味略感不足。尾联“诗人情粽夸。”寓意表达不明,语言不流畅。

紫花风铃木

远望如樱近若桃,风铃满树逐云高。

莫非嘉木避王讳,忍把黄袍换紫袍。

任改云点评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寓景于情,作者抓住黄花风铃木与紫花风铃木颜色的不同合理展开想象:是不是因为黄色是帝王的象征,所以为了避讳把黄袍换成了紫袍。

        动词运用的非常到位“如樱若桃”让我们没有见过风铃木的人对风铃木的外形有一个具体的认识,“逐云”形象的说明树的高大。“忍”字体现了把黄袍换紫袍并不是本意,有理趣更有情趣。

 卜算子·桃花谣

        携手醉东风,聚簇桃花笑。千朵新苞恣意开,向日枝头闹。

       人面去无踪,缱绻相思绕。占断春光灼灼红,脉脉风情表。

任改云点评

        词句清丽,上下片用对比的手法,上片一个'闹“字突出桃花正盛、春意正浓,下片”去无踪、相思绕“写出赏花的人落寞。整首词巧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化典于无痕中,值得学习!

行香子·春风

       翠漾霏烟,悄唤流莺。乍吹破、柳眼青青。才茵汀草,又转池萍。恰苔痕浅,波痕细,露痕轻。

       漫摇英蕊,柔沾蝶粉。惹新衫、料峭微生。浮香暗许,解语无声。任晴丝牵,云丝绕,袅丝萦。

赵淑伟点评

        这首词轻快明丽,意韵清新。上阕抓住春风的动态特点,起句的三连动“漾”“唤”“吹”三词,将春风的形动一一呈现,描绘出万物初萌,润物无声之象。后几句的“汀草、池萍、苔痕”尽显春之色,使绿意盎然的春天跃然眼前。

       下阕前几句的“摇、柔、惹”、较上阕的三连动词明显有递进,层次渐深。刻画出春风的灵动俏皮,将上阕景物之虚落到“英蕊、蝶粉”之实,春天便触手可及;后几句的“暗许、解语、丝牵”无不是作者对春风感觉上的解读。使春风有了质感。它的轻柔,细软都是春天的最好写照。

       诗人用自己所见、所闻、所触、所感勾勒出有形、有色、有情、有感之春景,言春何必春,无风胜有风,这就是此诗的精妙之处,或许也是诗人信手拈来的境界吧!

小满

蘼枯杏渐黄,四月麦盈浆。

欲绽荷花蕾,初成榴子房。

微醺情恰好,小满日方长。

垄上逢村老,笑谈丰稔望。

赵淑伟点评

        这首诗落笔清新、诗风质朴,情志淡然。整首诗由景及人,由面至点。首颔两联诗人重笔铺设四景:杏的由青渐黄、小麦刚刚盈浆、荷苞欲放、榴果初结,突出小满时节物候的特点,物象与意想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颈联诗人化典借用“微醺”来延伸小满之意象,“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若即若离,似远还近”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最佳状态,更是人与人相处、乃至人生的最佳状态。尾联由虚入实,聚焦到垄头老人,以“笑谈丰稔望”作结,刻画出对丰景的展望。老人所笑之因,所言之事,所感之情尽在其中。

 惠州诗联微刊编辑部

主编:朱俊龙

组稿:李锡钦

初审:李锡钦

终审:李硕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