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是孤独?

 此生至爱520 2022-07-02 发布于四川

1.一个杯子从桌边滑落,你眼疾手快,把它接住了,可是谁也没看见这一幕,没有人知道你刚刚有多么酷炫。

你在路边看到了一棵奇怪的树,很开心地把它拍了下来,你想和别人分享这桩“奇遇”,打开微信,却不知道要把照片发给谁。

你发了一条朋友圈,明明没有人评论,还是忍不住写了一条“统一回复”,装作好像很多人理你的样子。

这些是孤独吗?

不,不是的。

这只是寂寞的表象。

人的本能就是追求和同类交流,就像寒冷的时候靠近火源一样,人会在寂寞的时候靠近别人,轻而易举地打开心扉,付出信任。

但总有一些生命是可以抗拒本能的,孤独对他们不是惩罚,反而是奖赏。

所以有了“独狼”的存在——狼是群居动物,但是在一片荒野上,总会有几只离群的独狼出没。

有的独狼是在头狼的竞争中失败,被狼群驱逐的;有的独狼则是自己选择了离开。

狼的基因里携带了进行集体捕猎的技巧,它们天生是荒野上最优秀的猎手。但一旦离开了集体,无法对猎物使用最擅长的围追堵截,狼的生存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即使如此,依然有狼选择出走,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活下来。

我只承认那些自己离开的独狼是孤独的,因为,孤独不是失群,而是不合群

失群是被动,不合群却是主动。

2.不合群是一件坏事吗?

或许,它只是意味着你还活生生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特征,有自己的方向。

有的时候,即使你在汹涌的人海里,在整齐划一的方阵中,你依然有不想被裹挟的自由意志,因为你有你想一个人前去的目的地。

有的时候,即使你被地铁里密密麻麻的肉体挤到变形,被迭起的声浪盖过了你思考的声音,你依然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因为你本来就和他们不同。

就像一滴油落到了一碗水里,你可以随波逐流,可以伪装成另一滴水,但你无法欺骗自己,因为那是你的本质。

我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孤独的感觉是在幼儿园的时候,但在我学会如何描述它之前,我就把它忘掉了。

关于孤独的记忆以碎片形式镶嵌在我的脑子里,犹如藏匿于荒草里的玻璃珠,你知道它们就在那里,却无从找寻。

有一天我整理旧橱柜里的杂物,无意中翻出了幼儿园中班的家校联系簿。

我敢打赌,当时写那本家校联系簿的老师肯定是一个女文青。

她用娟秀的字体在留言栏的大段空白上描述一个五岁的小孩如何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坐在花坛边沿上仰望天空,并且用了“落寞”这个字眼来形容我脸上的神情。

我不知道当年我爸妈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做何感想,但我或许应该庆幸那个时候还不流行看心理医生。

可是当我使劲回忆我的童年时,我从许多浮光掠影里找到了我曾经孤独过的证据,就像你看到窗台上遗留的丝网,就能想象那里曾经住过一只勤劳的蜘蛛。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我似乎并不觉得多么讨厌这种感觉,甚至体会到莫名的宁静。

3.或者,孤独只是一种存在形式,它意味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占据的位置——具有排他性的、独一无二的位置。

就像用图书分类学排出编码的书本,在图书馆里它与一串数字加字母的组合一一对应。

当你念出一串编码的时候,虽然那本书和其他所有书一起,毫无异状地躺在书柜上,但是图书管理员一听就知道你要的是哪一本。

在图书馆里,每一本书都是不合群的。

我看《神奇图书馆在哪里》的第五期,马伯庸和赵子琪去找了一个建在海边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馆长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时他在海边读书,遥远的海平线上飘来白帆一片。

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恍惚间想起朗达·阿米塔奇的童书《灯塔守护人》。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孟向前,在退休五年后,他来到“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建在渤海的海边,是最靠近大海的图书馆。它也被人们叫作“最孤独的图书馆”,因为周围那么广阔的一片土地,除了这一座图书馆,再没有第二座建筑物。

有许多人来这里看书,还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拍照。但是无论人们为何而来,图书馆只是独自矗立在那里,不言不语。

这种孤独是真正的孤独吗?虽然前来拜访这座图书馆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懂它的人却少之又少,或许只有馆长一人而已。

也许它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并不孤独,成为网红打卡地以后,它的孤独却随着朋友圈的照片弥漫到了全国各地。

还有一种孤独,源于没有期限的等待。

再漫长的道路,只要知道要去哪里,就绝不是不能克服的;如果踏上一场不知道终点的旅途,即使并不遥远,也容易感到疲惫。

三年前,这座图书馆开始收集普通人的家史。

这些家史的作者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记载的也都是生活的琐碎。但他们的文字里留存了铭刻着时代痕迹的记忆,静静地等待后来者的发掘。

这些记忆是孤独的吗?在这个时代,它们注定默默无闻。

然而,经过百千年后,如果这些家史依然存在,它们便会成为将来的学者们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资料。

虽然,这一天到来前,它们还要孤芳自赏很久、很久。

或许在漫长岁月里,这些记忆会孤独而坚韧地存在着,就像埋藏在我们脑海里的童年回忆一样。

有些事情,你以为你忘了,其实你没有。

那些过往只是埋伏了下来,终有一天,野火烧过,太阳炽烈,那些倾斜而下的光芒便会把你遗落的所有玻璃珠照亮,即使你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时候还丢过这些小东西了。

就在一夕之间它们全都回来了,就像潮水带回你多年前丢进大海的漂流瓶。

孤独。

这个词在我脑海里化成一个画面:

夕阳的余晖洒落,幼儿园里的小孩子一个个随父母离去,人声鼎沸的园区渐渐变得安静起来

但是我爸妈没来,一直没来,直到天色变暗,外边开始刮起呼呼的风,夕阳的光也被风吹散。

满坑满谷的小孩子都被接走了,他们一个个离去,就像做减法一样,但是减到最后还剩下我一个人,应该把我减掉的“那个数字”却迟迟未来。

负责值班、守着小孩等父母来接的那个老师变得焦躁起来,她打电话给我妈妈,电话没通,打电话给我爸,响了一声又挂掉了。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早就不记得了,如果现在问我爸妈这件事,他们肯定也是一头雾水。

但是,那一定是我的孤独感最初的起源。

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一旦对生活失望,我就开始主动寻找它们,甚至成为一种瘾。

4.生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航行,你要驾驶你的肉体,在苦海里翻滚到死亡为止。

但是孤独是生活以外的避风港。

马伯庸说,他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中年男人在下班以后,把车开到停车场,但是不会立刻下去。

他们就静静地坐在车里面抽一支烟,那是他们难得的平静时刻——也是孤独的时刻。

在车里,他们还是自己,一开门,就成了生活的奴隶。

我想起了鲲。

在久远的古代,在庄子以前,鲲是一种只有指甲盖那么大的小鱼的名字。

而庄子笔下的鲲,却成为了一只铺天盖地的巨鱼。

从小鱼到大鱼、从指甲盖到不知其几千里,很难想象它要度过多少艰难和危险,又要煎熬多么漫长的岁月。

我们现在读逍遥游,这只鲲好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个角色:

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故事。

但是对古人来说,从读到第一句开始,就能感受到这只巨鱼的孤独。

鲲为什么要离开北溟?

或许是因为,当它成为鲲的时候,它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所有的朋友,都已经衰老而死去,北溟再大,也无可留恋。

离开,是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它留下。

就像一个人,当他终于可以得到过去想要的一切,却发现其实他早就什么都不想要了。

这一天你惊讶地发现,虽然余生不知道还有多久,但那些过去了的时光,已然无聊到令人绝望。

于是,鲲成为了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长安城里的过往宣告了它的结束,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我们能否如鲲鹏一样逃离?

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逃进无往而不在的孤独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