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象祠记(王守仁)

 一中大语文 2022-07-02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象祠记①      

[明]王守仁

灵博②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使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③!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有删改)

材料二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瞽叟顽,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瞽叟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④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复事瞽叟爱弟弥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象,传说中虞舜的弟弟,与其父瞽叟多次谋害舜未遂。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君。象死后,当地曾为他建祠庙。②灵博:山名。③干羽既格,相传舜曾命禹征伐南方的部落有苗,有苗不服,舜于是“舞干羽于两阶”,表示停止战争、推行礼乐教化,于是有苗归顺。④匿空,暗穴,隧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

B.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

C.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

D.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蛮夷,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B.曾、高,曾祖、高祖的省称。曾祖是祖父之父,高祖是祖父的曾祖。

C.《孟子》是儒家重要经典,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D.虞舜,舜因建国于虞,故称。舜受尧禅让为天子,又禅天子位于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尉使安君根据苗民的请求,翻修了象祠的房屋,并请王守仁写一篇记文。王守仁根据《孟子》等典籍文献,翻出了新意,表达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B.王守仁认为,象祠绵延至今,有尊崇舜时“爱屋及乌”的意味。象后来在封地任贤使能,安于其位,泽加百姓,这是象被后人怀念的两个重要原因。

C.象原本“不孝”“傲”“不善”“不仁”,最后却变化了性情。王守仁由象的变化而深信人性善变,天下无不化之人——《象祠记》的主旨由此表现出来。

D.舜的家人皆欲杀舜,他们一起设计想置舜于死地。他们以为舜已死于深井,就分割舜的家产:象抢夺了舜的妻子和琴,父母分得了舜的牛羊和粮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⑵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5.“舜德之至”具体表现在哪两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 A [这句话的大意是:有鼻的象祠,唐人就曾毁掉过。象的为人,以作儿子的规范衡量他可称不孝,

以作弟弟的规范衡量他可称傲慢无礼。对象的祭祀,废止于唐代,却仍留存于今天,废止于有鼻那个地方,却仍盛行于此地。]

2.B [高祖是祖父的祖父。]

3.C [“王守仁由象的变化而深信人性善变”错,应是“深信人性本善”。]

4. (1)山下居住着的众多苗民,都把象当作神灵来祭祀。

[第一个分句大意,1分;“咸”“神”“祠”,各1分。]

(2)象的品行不端,大概是他早年的行为,又怎能知道他后期没有被舜感化呢?

[推测语气、被动句、反问句,各1分;大意1分。]

5. ①考虑周详,辅助周全:舜选派官吏治理象的封国,象不能为所欲为,由此而使象成为被人怀念的君主。②恭谨孝悌,不计前嫌:舜的父亲和弟弟设计杀害舜,舜依然对父恭谨、对弟友爱,并封象为有鼻国君。

[3分,其中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灵博山上,有一座象祠。山下居住着的众多苗民,都把象当作神灵来祭祀。宣尉使安君根据众苗民的请求,翻修了象祠的房屋,并且请我作一篇记文。我问他:“毁掉它呢,还是重修它呢?”他说:“重修它。”“重修它?有什么理由吗?”他回答说:“这座祠的来历,大概没有什么人知晓了。然而我们各族中居住此地的人,从我父亲祖父一直到曾祖、高祖以上,都尊崇象并且祭祀他,按时举行不敢废止。”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个地方的象祠,唐朝人就曾毁掉过。象的为人,以作儿子的规范衡量他可称不孝,以作弟弟的规范衡量他可称傲慢无礼。对象的祭祀,废止于唐代,却仍留存于今天;废止于有鼻那个地方,却仍盛行于此地。为什么这样呢?"

我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君子喜欢某一个人,就对那个人房屋上停留的乌鸦也产生好感,何况是对待圣人的弟弟呢?如此看来,祭祀的是舜,而不是象。想那象死的时候,大概是在舜舞干羽致使有苗归顺之后吧!否则的话,古代那倔强而又凶狠之人难道还少吗?可对象的祭祀却偏偏延续于世。我通过这个事例更加体会到舜的道德高尚已极,深入人心,他的德泽流传广远并且悠久。

象的品行不端,大概是他早年的行为,又怎能知道他后期没有被舜感化呢?的确如此啊,象已被舜所感化了!《孟子》说:“舜派遣官吏治理象的封国”,象就不能为所欲为。这正是舜对象爱得深切、考虑周详,而支持辅导他的方法也很周全啊。这可以表明象被舜所感化,所以能够任用贤能之人,而且安于职守,恩德施加到百姓身上,去世之后人们仍然怀念他。

我据此更加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感化的人。这个道理,我准备向天下人说明白,使大家知道,一个人不善良,即使如象一样,也还可以改正。而君子修养品德,达到尽善尽美的时候,即使遇见品行不端如同象那样的人,也还是可以感化转变他的。

(赵伯陶 译,有删改)

材料二

虞舜名叫重华。舜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母亲死后,瞽叟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个儿子叫象。瞽叟顽劣,弟弟象傲慢无礼,都想杀死舜。舜则顺应父母的心意,不失为子之道,对弟弟也很友善。瞽叟让舜去挖井,舜挖井时挖了个暗道通向出口。舜入地挖井已深,瞽叟和象就一起向下推土填井,舜从暗道走出,逃走了。瞽叟与象挺高兴,认为舜已经死了。象说:“这个主意是我想出来的。”象与父母瓜分舜的家产,于是说:“舜的妻子和琴归我,牛羊和粮仓归父母。”象于是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回家见到他,依然侍奉父亲恭谨,依然对弟弟友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