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城为什么改名兰州?

 零壹贰012 2022-07-02 发布于湖北

以金城为前身的兰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力支持了汉唐对西域的开拓,更是后世历朝历代控制西北的门户。

图片

图片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的所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实际上,它起初的名字并不是“兰州”,而叫“金城”。“金城”一名,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在西北的重要枢纽,为后来兰州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图片

从白塔山远看兰州。来源.Pexels

图片

汉初,河西走廊一带为匈奴人所奴役:“至于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到了武帝时代,汉朝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去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朝廷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统领万骑出陇西,大破盘踞于此的浑邪王,阵斩折兰、卢胡王。浑邪王惧怕被单于处死,便与屠休王决定投降汉朝。负责受降的大行令李息,也在黄河边筑了一座城,即后来的金城

图片
李息,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李息少年从军,侍奉汉景帝,汉武帝在位时期,李息曾多次担任将军,率军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来源.Pexels

将匈奴人驱逐后,汉朝开始扩大在当地的经营,渡河至朔方以西至令居,通水渠,置田官,移民戍边充实于此。到了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朝廷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两县,划入新设置的金城郡治下。

之所以称为“金城”,史家们一般认为是取固若金汤之意,例如臣瓒认为:“称金,取其坚固也,故墨子曰:'虽金城汤地’。”颜师古在此基础上做了延伸:“以郡在京师之西,故谓金城。金,西方之行。”而建设金城,主要还是为了拱卫长安。金城西控河湟,北扼朔方,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同时高原群山环绕,易守难攻。朝廷借此控制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河西雄郡,金城为最。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

横屏
图片
拱卫长安,金城扼守河西四城之势。


图片

兰州金城公园里“金城汤池”石刻,比喻用金属铸造的城墙,像开水流淌着的护城河。形容坚固无比、牢不可破的城池。来源.Pexels

随着匈奴人的臣服,汉朝的边境压力骤减,金城郡也度过了六十多年安定发展的时光。直到王莽乱政,国家动荡,羌人趁机反叛。更始初年(公元23),先零羌封何诸种杀金城太守,夺占城池,成“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之势。当地官民为了联合自保,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推举颇有名望的窦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

这种割据持续到刘秀重建汉朝,窦融等人审时度势于建武五年(公元29)称臣归附。得到了朝廷的支持,窦融出兵大破封何,斩首千余级,得牛马羊万头,谷数万斛。六年以后,陇西太守马援,先击破先零羌于临洮,后会同扬武将军马成突袭允吾谷,羌人惊慌之下溃不成军,只是马援自思兵少,选择了穷寇莫追。

当时,朝臣认为金城破羌以西路途遥远,周围多是羌人,朝廷应该放弃这里。但马援力排众议,认为城郭尚可固守,且土地肥沃,灌溉流通,倘若任由羌人在湟中盘踞,后患无穷。刘秀最终采纳了马援的建议,命令武威太守将三千余金城客民遣返回原籍。同时,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百姓安居乐业。

图片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扶风郡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著名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来源.Pexels

汉朝通过强迫内迁和武力征服,既得到大批羌人的土地,也引发了羌人此起彼伏的反抗,金城郡作为镇压的前线,其治所也是多次变迁。由于匈奴人的臣服,金城郡无须再承担“隔绝羌戎”的任务,治所从金城县西迁到了允吾,即青海民和县。但也由于羌人激烈的反抗,治所在允吾与陇西襄武间多次变更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黄巾起义爆发,同年冬季,凉州也爆发了以北宫伯玉为首的羌人叛乱。叛军攻烧州郡,杀金城太守陈懿、护羌校尉冷征,胁迫韩遂、边章主持军事,一度入寇三辅。直到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曹操派夏侯渊西征,韩遂败退至湟中被杀,金城郡才重归朝廷治下。

图片
位于兰州西固区的金城公园。来源.Pexels

曹魏控制陇右、河西以后,即以此作为对抗蜀汉的前线,并将治所迁移到榆中。榆中恰好位于一个马鞍形的盆地中,南高北低,中部低洼。兴隆山、栖云山、马寒山群山环伺,只有一面滨临黄河,易守难攻,成为当时一大军事重镇。魏晋时期,北方陷入一片战乱,金城郡也如浮萍般被各族政权反复争夺,甚至还曾出现过两个金城郡的景象一个是前凉、后凉、南凉相继占有的金城郡,治所在黄河以北的允吾县;另一个是西秦、后秦占有的金城郡,治所在黄河南岸的金城县。


图片


“金城”改为“兰州”,还要从隋文帝说起。隋朝尽管结束了战乱,但因为魏晋时政权林立,被滥设的州郡多如牛毛,以至于开皇初年,有州三百一十,郡五百八,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文帝因官繁人弊,而废除郡制,以州统县,置兰州总管府,“兰州”之名也正是在隋唐行政区划变革较大的背景下产生的。经过几番变动,兰州建置最终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固定下来

兰州的设置,起于黄河河道的北移,盆地南面的滩地不断地和南岸地面相连接。西魏时(也有一说在北魏),南岸平川扩大,逐渐具备了建设城市的条件,在距五泉山北约200米的鼓楼巷一带古聚落的基础上建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隋文帝时改为五泉县,也就是汉朝时的金城县。唐代以后,兰州城址再未发生转移,也正好证明金城盆地条件的优越。兰州位于安息北庭两大都护府和长安之间,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金城盆地地势险要,位置正处要冲,可作为朝廷经营西域和抵御吐谷浑、吐蕃、突厥、党项等的前沿基地。

图片
呈葫芦状的金城盆地。

随着金城盆地的扩大,位于金城西北方向、黄河北岸的金城关渡口也逐渐形成,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战略作用。北周武帝为抵御吐谷浑的侵扰,在险要之地设置了关津制度,金城津便是其中之一。取代北周的隋朝面临着同样的困扰,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改津为关,设置令、丞,自然也是为了强化对陇右的控制。金城关更是枢纽中的精华,不仅能有效抵御外敌,还是兰州通往凉州、临州、河州、鄯州的重要通道,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交通网络,来往都是必经之地。

图片

来源.Pexels

图片
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过城区的城市。来源.Pexels

朝廷以兰州为重镇,也是基于政治军事斗争的考量。有唐以来,兰州遭到轮番侵扰,屡被朝廷守将击退。《旧唐书·崔知温传》就记载了一出空城计退敌:“知温四迁兰州刺史,会有党项三万余众来寇州城。城内胜兵既少,众大惧,不知所为。知温使开城延贼,贼恐有伏,不敢进。俄而将军权善才来救,大破党项之众。”安史之乱期间,朝廷以哥舒翰为元帅,河陇精锐悉数集结在潼关。唐玄宗担忧吐蕃趁防务空虚偷袭河陇,对当时的金城太守王思礼委以重任:“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哥舒翰也奏请王思礼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太常卿,足见兰州的战略地位。


图片


至于兰州的得名,则见于《元和郡县图志》:“隋开皇初置兰州,以皋兰山为名。”皋兰山位于兰州城南,既是制高点,也是一道天然屏障。其名最早也要追溯到霍去病的征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 但对“皋兰”的解释,至今也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来自于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而“皋兰”与“祁连”“乌兰”“贺兰”音近,亦当为高峻之义;有人认为来自羌语,“皋兰”是河流的意思,皋兰山即河边的高山;也有人认为来自蒙古语,意为飞奔的骏马。

图片
皋兰山示意。

图片

皋兰山西起龙尾山,东至老狼沟,形若蟠龙,“高厚蜿蜒,如张两翼,东西环拱州城(兰州城),延袤二十余里。皋兰山是兰州城区的屏障,这座大山是兰州沧桑岁月的见证。图为在皋兰山俯瞰兰州。来源.Pexels

但实际上,中原也有“皋兰”一词。《楚辞·招魂》中说:“皋兰被径兮,斯路渐。”“皋兰”,即生长于泽畔之兰,后人注解也多将“兰”解释为香草,而非兰花。在兰州,还生长着另外两种“兰”,一种是随处可见的马兰花(马蔺);另一种则是细叶鸢尾,又称乌兰花,不仅生长在皋兰山北坡,附近靖远县也有一座以之为名的乌兰山,每逢春夏之际,山上便盛开蓝色的花朵。

图片

马蔺,别称马莲、马兰、马兰花、旱蒲、马韭等,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是白花马蔺的变种,多年生密丛草本。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地,尤以过度放牧的盐碱化草场上生长较多。来源.Pexels

图片
细叶鸢尾,多年生密丛草本,生于固定砂丘或砂质地上,鸢尾在野生状态下生长于灌木林缘,阳坡地、林缘及水边湿地。来源.Pexels

《重修皋兰县志》中说此山有一种俗名“皋兰”的兰草,故而得名,至于为什么要去掉“皋”这个字,也只能认为这是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式了。金城改名为兰州,“兰”到底指向什么,还需要我们挖掘更多的史料。总之,以金城为前身的兰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力支持了汉唐对西域的开拓,更是后世历朝历代控制西北的门户。

参考资料

史记.司马迁;

汉书.班固;

后汉书.范晔;

旧唐书.刘昫;

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

史方舆纪要.顾祖禹;

兰州市志.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汉朝对金城的开发与建设.王宗维;

论兰州城址的历史变迁.党瑜;

论典型河谷盆地型城市兰州的发展模式.杨永春;

兰州与“兰”.张崇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