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执教13年发现的真相:差生并不差,有些老师更像演员

 千面凡君 2022-09-09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19位真人故事

我是嵩哥,1978年出生于北京。23岁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执教十余年,我亲眼看到学生拿到通知书那一刻选择自杀,才明白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
也见识到很多差生混得并不差,只因孩子的成长有早有晚;更接触了很多焦虑型家长,搞得孩子也不高兴。
最终大家在教育中内卷,只会卷走安全感
最终,我从号称“清北收割机”的北京四中离职,也在培训机构当过讲师,才发现当教育跟市场挂钩时会有更多弊端,老师更像演员……
(2018年我在澳门岗顶前地)
01
我家是双职工家庭,爸妈都是工人,每天上班都很忙,我基本上算是被爷爷带大的。
小时候都是爷爷接送我上学,在家没事时会教我背唐诗、练毛笔字和一些基础的英语。爷爷96岁时去世了,在那之前我们一大家子一直住在一起。
爷爷是天津人,曾经在南开中学读过书,自学了英语,二十多岁来到北京,解放前在洋行里打工,英语水平很高。
爷爷一直工作到86岁才退休,只不过他做的是图书进出口工作,时间相对来说空闲一些。
我上大学时碰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拿去问他,不管多么生僻的词,他都能脱口而出告诉我答案。
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没有辅导班,爷爷对我的要求并不高,他只有一个硬性要求: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家庭作业,之后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爷爷的教育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上小学时我的成绩一直在班上保持名列前茅,离不开他对我的悉心培养。
直到现在,我都保持着先完成工作再去玩的好习惯。
(我在北京四中时,数学组的集体照)
我的整个小学时期基本上都过得比较顺利,但即使是好学生也会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对待。
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规定,连续三年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可以保送去区重点学校。
我成绩很好,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四年级时却因一个同学家长走后门,原本属于我的三好生被班主任直接送给了那个同学。
六年级时,我们换了一个班主任,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
班主任竟然不给任何理由,也没让同学们选举,直接撸掉我的大队长一职,转身交给了新同学。
虽然这两个老师的教学技能都过关,但在这种事情上处理得让当时的我心里很不舒服,不像另外一个数学老师那样,受到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同学的尊重。
这个数学老师不仅上课上得好,而且对所有学生都很和蔼亲切,从不勉强我们做什么事情。
即使偶尔他也会批评我们,但被他批评的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清楚,他这么做是真心为我们好。
(四中运动会,我和学生在看台)
02
在我印象中,还有一个姓宫的音乐老师也非常好。有一次我作为合唱团一员代表学校去参加合唱比赛,下台时不小心崴了脚。
身材瘦弱的宫老师二话不说,背起我这个一百多斤的小胖子,爬坡时都没把我放下,一直把我背回学校。
那个年代的大部分老师是真好,发自内心地疼爱学生。
哪怕不好的老师也不是那么差,他们的教学能力都很不错,只不过偶尔的不公平也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所以,我当老师的时候特别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从不干涉学生评班干部这件事,顶多会从旁引导一下。
对于成绩特别好,但其他方面不突出的孩子,我会引导大家选他做当别的班干部,而不是当班长。
但绝不会因为个人意见,或者别的因素,直接撤掉工作合格的班干部。
(身为老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
身为老师,我始终提醒自己,对学生犯下的每个错误都可能会造就人格的畸形、心灵的痛苦和磨难。
当孩子走进学校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就无限相信你,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对于他,你就是智慧、理性和道德的楷模。
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珍惜来自学生的信任,因为那是他们对老师的爱。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学校从来不是仅仅用来传授知识的冷冰冰的地方,教师的工作也不单是智识工作,更是情感工作。
小学时的数学老师让我对数学有了好感,而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却让我既爱又恨。
(1997年高中毕业去云蒙山游玩)
91年我考上重点初中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但我的数学老师在这方面特别有先见之明。
他告诉我们,计算机将来一定大有前途,鼓励我们现在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甚至每周专门拿出一节数学课给我们上计算机课。
之后我的同学里学计算机的人很多,遗憾的是,后来我并没有学这个专业。
我喜欢他超出时代的新鲜观念,可有时也会对他的一些做法非常不满。
03
上初中后我变得贪玩起来,一开始成绩还很好,期中考试考了全年级第一。
当时他认为这是因为抓到我贪玩后请了家长的缘故,结果到期末考试时发现我的成绩退步了,把我好一顿批评。
谁知下一次我的成绩更差了,又被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到最后我干脆生出了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成绩一路往下掉,以至于高考失了手,没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客观来说,我需要对成绩的退步负起一半责任,但另一半也跟他当初种下的种子关系很大。老师一味地批评,没有鼓励和引导,真的能毁掉一个孩子的自信心。
(2001年大学毕业合影)
2001年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了一名数学老师。可是我始终以此为戒,经常反省自身,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有没有犯下同样的错误。
从自信心被摧毁的角度来讲,我其实挺恨他的。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虽然因为太年轻,他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了一点,但对我们这些学生的确是满腔热忱。
在我辞掉学校工作,创业非常不顺利的那段时期,还曾经接受过来自他的指点和帮助。
虽然没有挣到大钱,但至少维持了基本生活,还有余力继续发展事业。
但错过的时光再也无法弥补,初中那几年,我的成绩虽然退步了,却也达到了保送高中的资格。
只可惜那时候我已经泄了那口努力拼搏的气,高中几年有了一点混日子的感觉,最后只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
(2007年离开西城外国语去了北京四中)
大学毕业后,我去参加一个招聘会。招聘会上有来自各个区的教委领导,西城区来的是一个人事办公室主任,特别傲慢,看人的时候鼻孔朝天,一副瞧不上我们学校的样子。
我不喜欢他的做派,没看西城区的那些重点学校,最后进了西城外国语学校。西城外国语虽是一所民办公助学校,可工资比一般公立学校要高一些。
2001年我每个月的工资已经达到4000元了,而周围房价才6000元一平。
04
参加工作以后,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师傅。而且刚好赶上他退休前最后三年,跟着他完整地走了一遍从初一带班到初三的过程。
我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东西,还被他推荐到区里,担任了一些职务。由于我自己想要弥补之前那十年浪费的时光,特别努力地工作。
那几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慢慢有了一些名气。
(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那会我托师傅的福,在区里认识了一个领导,他很欣赏我,希望能把我调到区里工作。
我在西城外国语学校干了6年,正好带了两轮学生,很想去区里做教研工作,可是学校这边却不肯放人。
虽然我很感激当初外国语学校能收下我。但这几年学校一直让我当班主任,班主任当久了,没时间钻研教学,让我非常苦恼。
我两次争取离开都没成功,为了留下我,学校领导对外说我工作不认真。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越发渴望立刻离开这里,这个愿望在我遇到第二个师傅后,终于实现了。
第二个师傅是个从四中退休后被学校返聘的老师。那年四中刚恢复初中部,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我,让我去应聘。
由于知道消息的人少,很多人错过了这个机会,最后我成功应聘上。
成功通过面试后,我没有第一时间签合同,而是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希望和外国语学校好聚好散。
然而希望再一次破灭,我和外国语学校最后还是不欢而散,2007年离开这里去了四中。
(在四中,带过的学生邀请我合影)
跟外国语学校一样,我在这个学校再一次遇到了好师傅。
他对年轻的老师特别无私,把自己所有的技能和经验倾囊相授,可是由于要求太严格,反而招来了很多人的反感。
而我因为自己的经历,特别能理解他的做法。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老师,有的老师教育技巧未必很高,但却有一颗赤诚的心;还有些老师教育技巧很高,但并不是发自内心对学生好,只是很会做人,跟学生相处很融洽。
两者兼有的老师毕竟是少数,年轻时的我和师傅都属于第一类人,因此愿意真心地向他学习。
而一个老师对学生是否真心,也许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明白,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成年以后都能分辨出来。
好老师皆有一副热心肠和一双冷眼。
热心肠,意指其完整而丰富的人性素质,对教育、对学生有诚挚的爱和真正的理解。
冷眼,则指他于教育的习以为常处,能静观默察,触机生悟,从容应对日常教育生活中各种棘手的事情。
(要维护好学生的尊严)
05
我刚参加工作时,班里出现了一起失窃案,有一个学生丢了5块钱的零花钱。02年的5块钱不算太少,既然学生报案了,我们自然要帮着找。
找了好久没找到。学校主任、年级组长和我一起商量,放学后把所有学生留下来,等在教室外面,然后一个个进来,把讲台当作拿钱的孩子来批评。
一个老师坐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表情,最后基本锁定了三个嫌疑最大的孩子。
我们分别跟这三个孩子单独谈话。在开口询问前,与孩子约好了,如果你主动承认,这件事我们不会追究,也不会跟家长告密或者给你一个记过处分。
有个孩子很快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是让我惊讶的是,他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坦白的,因为那5块钱已经被他丢进厕所冲走了。
尽管我不是一个嘴很严的人,但时至今日,我们三个老师依然保留着这个秘密,从来没对其他人说出过孩子的名字。
即使他并不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要给他一个改过重来的机会。
(2018年我在《财经》杂志)
这件事之后,班上再也没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后来我听说这个孩子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心里很欣慰。
从这个学生身上我发现一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上学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将来都一定会过得很差。
后来我采访过一个当初上学时不太努力,最后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后来,他家出钱送他出国读书。
但去了国外以后,他没有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吃喝玩乐,反而开始奋发图强,用父母给的一点创业基金成功创业了。
听了他的故事后我有些感慨,古人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但现实生活中却不乏看走眼的时候,每个孩子成才的时间或早或晚,各有不同。
孩子是一颗蕴含生命力的种子,有自己的发展使命和成长方式。
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开花、结果的时间、方式都不同,家长有时真的不必过于焦虑,拔苗助长。
(不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
只要孩子没有走上歪路,将来什么时候成才,甚至是否“成才”,都不应该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把他的个性充分地张扬出来,而不是用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把本来具有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的人培养成单向度的人。
06
当了十几年的老师,我教过很多学生。
其中一个被家长逼得最严的孩子,已经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却因为抑郁症主动选择离开人世。
在那之前,他尝试过三次自救都没成功,最后一次跟几个好朋友聚完会后,毫无征兆地走了。
生命和教育是一体的,教育本来就是为生命的成长而准备的。
教育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一个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同时拓展他的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帮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2018年我在马耳他)
记得,我在四中的一个学生在考上大学后特意来感谢我。他告诉我,因为成绩属于中等,他经常被父母逼着好好学习,考上最好的大学,压力特别大。
而我作为他的班主任,没有一刀切地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以清华北大为目标,相比较而言,减轻了他一部分的压力。
虽然我对这个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但不代表我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我在四中带了五年的初中毕业班,接着又带了两年高中。那时学校规定,高中班主任要在三年内对班上每个同学至少进行一次家访。
有的老师并不看重这件事,而我却认认真真地挨个家访,结果却发现自己凭良心去做的事情,学校根本不在乎,顿时感到有些寒心。
而最让我寒心的,还是学校的过河拆桥。
(2014年我和妻子在北海道)
原本我之前一直在教初中,而且在初中老师这个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在同龄老师中可说是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然而学校当时缺高中老师,安排我去当高中班主任。
我接受了挑战,还把班级的总成绩提高到数一数二的位置。
谁知教完高二,学校不让我教毕业班,又安排我去教初中,还找了一堆站不住脚的理由敷衍我。
看到学校领导的蛮横态度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再一次生出了离意。
既然已经跟领导之间产生了龃龉,与其等着将来被人赶走,不如自己主动离开。
07
学校领导的风格,对一个学校的影响太大了。现在很多家长朋友问我怎么给孩子选择学校,我的答案都是先要了解学校领导的风格。
学者型或者致力于提高孩子分数的领导,一般来说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
但是如果是那种一门心思只考虑如何提升业绩的领导,在我看来不是个很好的选择。
(2019年去美国学英语)
2014年一时冲动离开四中后,我没了方向,先后进了几个教辅机构,成了他们的名师招牌。
我上课的时间并不长,别人一天上10个小时,我一天最多上3个小时。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上课时间长了,教学质量必然会下降。
虽然我也想挣钱,但挣这种钱会感到良心不安。
由于我的底薪比普通老师高,很多机会我都让给了年轻老师,有时间时还义务指导一下他们。
可是后来我发现,当教育跟市场挂钩时,真的会出现很多弊端,尤其是在大机构里。
如果机构领导人是教育出身的还好,至少他们真的懂教育。不论是寻找真正有实力的名师,还是致力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准,起码在教育上用了心。
(最希望自己带过的学生能成才)
可很多机构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像老师反而更像是演员,对着镜头照本宣科背台词,跟学生没有太多的互动和答疑。
在我这种正统教育出身的老师看来,这其实是教差生的一种方式。
而且在机构里教书的老师,为了提高业绩,还得学会自我营销去招更多的学生,从而压缩了很多提高自身水平的时间。
这种做法和我内心的理念产生了一些冲突,让我拿着高薪也没法踏踏实实地做下去,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着创业,和朋友合作一起做一些良心的产品,东西都做出来了,结果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只能搁浅了。
在教育行业待了这么多年,我深深体会到一个道理。
以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成绩不好,花钱报个班就能解决问题。他们不明白的是,不仅仅孩子需要成长,家长也特别需要成长。
(2019年我在美国)
近几年我接触过很多家长,发现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教育方面的能力正在下降当中。
他们缺少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和思路,完全依赖于老师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动力等等。
教育其实是一件需要三方合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时间各占一半,回到家里以后,其实在很多学习问题上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可有的家长却特别希望老师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这种想法不太现实。
还有另一种家长正好相反,他们心里已经想好了要怎么教育孩子。之所以跟我交流,其实是只是为了得到我的赞同,实际上该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2020年我在C罗老家徒步)
老师和家长都有同一种困惑,那就是双方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该如何合作的问题。
08
在我看来,家长需要找到专业可靠的途径,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如果自己并不是专业人士,最好不要过度自信,也不要盲目崇拜那些已经成功培养出考上名校孩子的家长。
教育不具有复制性。成功的家长能教出一个成功的孩子,不代表可以照搬到别人家孩子,哪怕是他自己家其他孩子身上。
不管是盲目迷信老师,还是崇拜成功家长,企图用一套模板一劳永逸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不可取的。
向别人请教也罢,向老师求助也好,家长们都需要学会分辨和鉴别,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
还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很多家长经常问我,要不要让孩子学奥数。
这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学奥数的经历。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上的是数学实验班,每升一个年级筛选一次,录取率是50%,完全靠成绩说话。
而且学费非常低,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一种选拔数学人才的模式。
(2021年我去乌兰察布看火山)
那时选出来的都是一些有数学天赋或者愿意学数学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奥林匹克学校,只要有钱就能上。
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考入名校,不得不逼着孩子参加奥数班,或一些五花八门的选拔比赛,到头来家长和孩子都很痛苦。
我认为如果奥数成了一种必要的升学通道,家长要送孩子学习奥数,也要看看是否满足两个前提。
一个前提是孩子是否有数学天赋,另一个前提是就算孩子没有很高的数学天赋,但比较喜欢,至少不讨厌数学。
否则的话,家长强迫孩子学习奥数,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不过当奥数并不能成为升学通道时,我们不如选择一些孩子相对来说更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不用非逼着孩子跟奥数较劲。
事实上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更多时候应该是一个协助者。
帮助孩子做好全面规划,了解所在地区的入学政策,发现孩子的兴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021年我去兰州旅行)
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上了初中的孩子,家长一旦帮他确定了学业的基本路线后,不要轻易地修改。
因为人云亦云而摇摆不定,只会浪费时间和生命。
小到报什么课外班,大到将来是否准备出国留学,都需要家长自己多学习,多做准备,始终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放松空间,不能逼得太紧。
因为家长的每一点成长,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家庭。人的一生如果能遇到若干好老师,是一件幸事。
但如果还能遇到愿意成长的家长,那么他从一开始就已经拥有了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