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时期,南阳70多岁名医沈槐病倒了 当地大夫都束手无策,眼看他

 朱永林548cr9af 2022-07-02 发布于湖南
东汉时期,南阳70多岁名医沈槐病倒了。当地大夫都束手无策,眼看他性命不保。张仲景听闻,主动上门,看后开了一个方子。沈槐看后,逢人就嘲笑张仲景。谁料,几天后,沈槐竟然好了。

沈槐已经70多岁了,身体一向安康。只是膝下无儿无女,他愁的是自己的医术,竟无人继承。每每想到这事,沈槐禁不住长吁短叹,暗自伤心:难道我的这些本事就只能随我埋于地下吗?

在那个年代,大部分大夫,都还是比较保守的,一般都只把医术传给自己的子孙,不外传。

所以沈槐才会有如此思虑。

一个人如此长期情绪不好,身体就会出状况。沈槐虽然自己是医生,但也架不住这般焦虑,不久,他就病倒了。

家人为他请来当地的大夫,可惜他们医术不佳,面对沈槐这个病,个个都是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了!

张仲景听到这事后,主动上门来给沈老看病。那个时候,张仲景还没什么名气,和名医沈槐比起来,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

沈槐也没指望张仲景能给他治好了,也就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尽情发挥吧!

张仲景一看沈槐这模样,再仔细把把脉,心下便了然。于是,张仲景提笔便开出一个方子,: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丸,外边涂上朱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槐一看,面上倒是不露声色,他也知道要给人家好心来帮他看病,面子还是要给的,心里面却犯起嘀咕:这人会看病吗?这开的什么药呀?

沈槐暗自嘲笑之后,还命家人,根据张仲景开的方子,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药丸。他才不去吃呢,只是吩咐家人,把这颗还涂着朱砂的大药丸挂在屋檐下。

沈槐不仅指引来往的人看,而且逢人就指着这药丸解说道:“大家瞧一瞧呀,这便是那个叫张仲景的大夫开的药,说是能治好我的病,真是天大的笑话。”

尤其是当亲戚来看他时,他更是把这事当做笑话讲给他们听,不忘奚落张仲景:“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方子。从医这么多年,我还真是头次听说五谷杂粮能医病?”

每天只要有人经过,亲戚探望,朋友来家以及同行,沈槐都不忘嘲笑一番,边笑边说:“张仲景真是滑稽,竟然还要我一顿把这五斤面给吃完,这可能吗?他简直就是胡闹嘛!”

大家也跟着乐呵乐呵,一笑了之。

谁也没想到,沈槐过了几天,病竟然好了。

沈槐起先还没注意,他的家人率先发现了,还问先生:“你的病好像好了呢?”沈槐这才发觉,身体上的不适感都没了。

他是医生,稍稍仔细想想,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一心想着张仲景给他开的方子好笑,心情一放松,忧心多虑的事早就抛之脑后,病自然而然就好了。

亏得自己还一直嘲笑张仲景,殊不知人家的医术比自己高明多了,还如此谦逊。

没几天,张仲景又登门拜访,见到沈槐,拱手称道:“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了,还请先生多多包涵。”

沈槐一听,对张仲景既感激又惭愧。感激张仲景治好了他的病,惭愧的是自己一直在嘲笑张仲景。

张仲景一点儿都没放在心上,笑着对沈槐说:“先生,我们都是大夫,学医不就是为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嘛!先生没有子女,我们这些后辈不都可以当你的子女吗?还担心什么后继无人呀?”

沈槐听了,觉得张仲景说得非常有道理。从那以后,他不再担心医术无人继承,直接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的大夫。

张仲景后来在医学上出了名,还是非常虚心地向别的大夫学习,只求精益求精。

也正是张仲景抱着这样的治学态度,他还真遇到不少医生教他医术,正如他的伯父张伯祖希望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黎民之苦了。”

张仲景成了大家后,也不忘收徒弟传授医术,以求能帮助更多的黎民百姓脱离病痛。

如有闲暇,张仲景便整理记录古代医学著作,总结秦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吸取民间的看病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与疫疾打交道的心得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留给后人宝贵的医学知识。
#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