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溪古韵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雁南飞茶田往东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明清时期兴建的16座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质朴却又不失宏伟。古民居继善楼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是客家建筑的一朵奇葩,石桥、溪水、民居、古树构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园风光画卷。 桥溪村吟咏 5月28日,随老爷子、万福方丈、黄大等尊贤,经雁洋三乡,从“桥溪古韵”石刻处,进入万峰透绿碧连天的大山深处,适逢小雨洗青山,桥溪村小桥、溪水、古树、民居展现在眼前,特别是感慨继善楼等横排檐壁崇高,可谓大哉崇基!又幸得朱氏理事会会长朱新辉叔台盛情款待,万分感激。幸甚乎哉,欣然而作七律一首以记。 万峰透绿连天碧,一路桥溪檐壁雄。 卜筑营居霞举雨,叩头玩水柳斜风。 陈朱两姓崇基志,岩嶂五峰造化功。 古树民居泉石韵,笔端红翠寄陶翁。 游桥溪村有咏 桥溪村是一块天赐之福地。“桥溪古韵”石刻到桥溪古村落,还有数公里的山路。由此联想到“逢山必有客”的俗语,客家先辈迁徙到南方,主要在深山里落脚、开基、创业。有感于客家人与山区分不开,念想游桥溪村一路所吟诗句,组合起来,竟成七律一首,莫非巧合,抑或阴那山灵气使然,暗自惊奇。诗曰: 雄峰五指抹云霞,奇石一溪逐浪花。 七杠阳坡挑屋脊,九遐云汉啄檐牙。 山涛岭浪堆植被,玉雨金风拢树桠。 惟有深山真好客,涧泉丘圃足安家。 忆念桥溪村咏怀 一水长流牵绮梦,五峰苍紫绕诗魂。 栏桥岁月见斑驳,杠屋光阴留墨痕。 清水幽兰从不怨,花溪奇石亦无言。 灵山西麓笠嫲地,天赐客家第一村。① 注:①笠嫲地,借用桥溪村南面“笠嫲顶”山名。作者《桥溪村:读你千遍也不厌倦》(2020.7.28梅州日报【简缩版】和梅州文学网【全文版】):“客家先辈为躲避战乱,从北方辗转迁徙,定居在嘉应州(今梅州)后,发现五指峰下群山起伏,原始森林密布,桥溪村一带是四面皆山,东面五指峰,南面笠嫲顶,西面义安寨,北面秀炉峰,东西向的小溪穿山流出,是理想的落脚地,从而播撒了文明的火种。” 魂眷桥溪村咏怀 奇石一溪兰草幽,雄峰五指送泉流。 观瞻杠屋山添色,顾盼栏桥水如绸。 黄绿相间沟谷里,赤橙齐挂树稍头。 三乡洵美桥溪景,五彩霞蒸心底留。 似水流年桥溪梦有咏 五峰萦紫映天苍。九曲泉流岁月长。 溪水有情微褶皱,枕磐无意逞金黄。 山风染翠纳余润,兰草摇青浮暗香。 杠屋庆门连地脉,桥溪梦境细端详。 初夏小山村 襟袖薰风春去远,绿阴幽草映山光。 深窠碧涧牵秋色,壑谷青藤引夏凉。 栀子开花生蝶梦,芭蕉写影入荷香。 鸣蝉高树如丝竹,皱水清流石赭黄。 白露浮思有咏 立秋出暑晷移慢,白露来临天未寒。 湿热饱和催节气,清风缭绕换支干。 古书记载观星象,今日浮思入夜阑。 眷念莲花磐石净,那堪皱水绕幽兰。 忆桥溪清流 五指雄峰萦紫烟,一溪皱水绕千年。 青兰滴翠凝桥下,赭石浮光亮眼前。 眷念縠纹情未了,观瞻霞举意留连。 安生寄梦存山野,常读凤鸣咏九天。 忆游阴那山下僻村 僻村风日觉容与,野径悠闲生曲弯。 及目岭岑堆竹影,转蓬泉涧洗尘颜。 幽兰郁郁绿光湿,皱水清清赭石斑。 万籁无声萦树色,千山有雾绕云鬟。 山村襟袖春色染 树摇风影逐香尘,一路山村步步春。 丘圃菜花开绚烂,橙黄日色任铺陈。 青岩巘巘曲藤旧,赭石斑斑皱水新。 红翠飞声溪渚响,金檐铁凤啄良辰。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戴颖箐;校对:苏荷; 策划:周逸帆;责编:诗晴;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钟奎华,男,梅江区西阳镇人,中学高级教师。多篇作品发表在《增城日报》《荔乡情》《清风笺》《丹荔》《杨梅》等报刊杂志或网络,多篇征文在比赛中获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