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书“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处在不稳”

 新用户96181648 2022-07-0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沈曾植 -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南杨旗田,今存曲靖县一中校园内。碑高5尺4寸,宽1尺8寸。碑额书“晋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15字;正文13行,满行30字,共336字,字径约1寸;下列题名13行,行4字。碑额、正文、题名均为正书,前后风格一致,体在楷、隶之间。

沈曾植(1850-1922) 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字子培,号撰斋,别署乙盦等,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司。

今天,我们欣赏沈曾植节临《爨宝子碑》。

图片

图片

图片

#

沈曾植节临 

图片

 沈曾植《楷书临爨宝子碑轴》

纸本楷书 

59×34cm 

嘉兴博物馆藏 

 【释文】在阴嘉和,处渊流芳。宫宇数刃,循得其墙。 

【款署】爨宝子,寐叟。  

【钤印】植(朱文)、海日楼(白文)、蕉雨山房(朱文)

沈氏书法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钊;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在书学上,沈氏首次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碑与帖的联系发展脉络。在实践上早年攻帖学,仿黄山谷时尚不能得势,中年学钟繇,后来穷魏碑,极章草,终使“抑扬尽致,委曲得宜”,进入了碑帖融合的独有理想境界,创造了奇峭博丽的沈体书法。

曾熙曾评价沈的书法:“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处在不稳”。沈氏还善绘山水,但艺术成就不如书法。

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秋湄、罗复堪、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