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离脾扭转

 忘仔忘仔 2022-07-02 发布于山西


来源:缤纷影像

临床史 

一名20岁初产妇在妇科医生处出现持续的下腹部不适、疼痛和尿频增加。常规妇科检查发现一个巨大的肿块,位于左下盆腔区域。怀疑左侧卵巢肿块。该患者被推荐进行骨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影像学表现 

轴位CT图像显示一个边界清楚的大的逗点状盆腔肿块,在非增强序列上呈软组织密度,在静脉期造影后呈均匀强化,子宫向右移位。

增强T1图像显示下腹部边界清楚的均匀强化肿块,内部血管结构在中心点融合(黄色箭头)。

此外,在左半腹部可以发现旋转的血管蒂,引起漩涡征(黄色箭头)。

冠状位增强T1图像显示了弯曲的血管蒂(黄色箭头)。注意,左上象限的脾脏缺失。

在腹腔镜图像上,由于蒂绕其自身轴旋转,可以识别出增大和轻度充血的脾脏。

讨论 

游离脾或异位脾是一种仅通过长血管蒂附着的高度活动的脾,该血管蒂允许其在整个腹部移动。没有悬韧带的作用,这种状态容易发生脾扭转。

有两个主要的发病高峰。第一种见于1岁以下的儿童,由于脾悬韧带发育不全。第二个发病高峰出现在生命的第三个十年,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腹壁和悬韧带上的压力被认为是该组中的原因,例如,妊娠和疾病导致脾肿大。

症状与腹部肿块和肿块压痛以及相关的胃肠道主诉有关。脾扭转可引起脾静脉闭塞和充血。脾脏可能会缺血和梗塞,这通常是急腹症。

放射学检查最重要的征象是一个带血管蒂的逗号状肿块和脾脏缺失。脾扭转时可见漩涡征。CT是首选的方法,因为它更容易获得,尽管磁共振(MR)在检测游走脾和脾扭转方面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非增强CT中,高密度血管提示血栓。对比增强CT对评估脾实质的活性很重要。

超声(US)也是有用的,尤其是多普勒检查,用于评估血管蒂和脾实质的活力。当在超声检查中发现一个逗点状的肿块时,在左上腹一个缺失的脾脏几乎是流浪脾的特征性诊断。

放射线照片是非特异性的,但是当在异常位置有肿块并且在左上腹看不到脾影时,可以怀疑这种情况。

由于无症状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高达65%,因此对游走性脾脏病例几乎必须进行手术。只要有可能,腹腔镜脾固定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保留脾脏应该是优先考虑的,尤其是对儿童。在脾扭转中,腹腔镜去旋转是外科治疗的第一步。如果充血的脾脏恢复,可以进行脾固定术。如果有脾梗塞,就应该进行脾切除术。脾切除术后,患者必须接受抗菌治疗,以防止脾切除术后严重感染。

本文源自eurora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