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

 喀什噶爾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五张名片看宁夏
01
河套江南,塞外秀景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身居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之处,南部是以流水侵蚀为主的黄土地貌,北部是以剥蚀、风蚀为主的干旱地貌。
宁夏虽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但从中卫入境的黄河与横亘西北的贺兰山脉在此造就了河套地区“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理奇观,造就了丰饶富足的鱼米之乡和文明发源地,也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地理地貌。

宁夏地形图
在这里,我们可以同时欣赏到大漠狂沙的苍凉和丰茂水草的旖旎。在宁夏不过六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局了高山河谷、沙漠湿地、绿洲森林、黄土草原、“赤壁”丹霞等除冰川以外几乎所有的自然地貌类型,可谓是“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

宁夏西吉丹霞地貌

中卫市沙坡头北区沙漠

黄河大峡谷十里长峡

须弥山烂漫桃花

腾格里湖深处,洗耳听天籁
02
沙中湿地,物产丰饶
宁夏的地貌多样,生物种类丰富,又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外受到重视。目前宁夏已设立有九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各类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以及独特的生态资源。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
在各类景观中,还数银川的“沙中湿地”最为引人注目。银川市也称成为“塞上湖城”,曾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贺兰山下的湿地是多种国家级保护鸟类迁徙与生存的依靠,更是人地和谐共生的写照。

宁夏湿地 黄河岸的绿洲

沙湖鸟岛 百鸟争鸣翔集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的黑鹳种群

宁夏已成为候鸟迁徙和生活的美好乐园

宁夏湿地中的大型猛禽
宁夏素有“一半江南,一半荒漠”的称号,如此矛盾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也使得宁夏的物产种类格外丰富,其中以贺兰石、枸杞、甘草、滩羊皮和发菜这“宁夏五宝”最为著名。宁夏平原独特的地理条件不仅适宜枸杞、甘草和发菜的生长,而且创造出了得天独厚的“中国十大草场”之一。使用贺兰山中产出的贺兰山石制作的贺兰砚乃是书画界“一端二歙三贺兰”四大名砚之一。

贺兰石世代以来靠人工采挖

“色如端砚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

枸杞:十全妙用之果

“药王”甘草

滩羊皮毛光泽细润,洁白如玉

宁夏回民收获发菜的场面
03
岁逐水草,相融共生
宁夏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有先民在贺兰山石壁上留下过自己的印记;直至500年前,仍有蒙古族人在贺兰山的肌理上刻下文身。宁夏地区古来便是西北少数民族游牧部落频繁活动的地点,伴随着中原王朝的扩张和民族的迁徙,这里的人们依托着黄河的天然优势屯田灌溉,发展农业,富如天府的宁夏黄河古灌区由此逐渐形成。

石壁上的岩画刻痕新旧堆叠,为不同时期先民所做

画面上是长足水禽、水草及类似太阳等其他符号

黄河滩头,蒙牛牧场

稻渔空间生态园

金鸡坪梯田

宁夏万亩鱼塘
历史上,在中原王朝占据宁夏平原之后,中原移民对黄河水利的开发无疑是贯穿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主线。直到现当代,宁夏地区的诸多水利工程仍然延续着古人的智慧,现存的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美利渠、七星渠等渠道内仍有黄河水流淌。不仅如此,当代人们在探索沙漠与绿洲的平衡时,也展现了治沙的智慧和人地共生的理念。

清代宁夏黄河流域及渠口位置图

三条干渠从上往下分别是西干渠、唐徕渠和汉延渠

“九渠渠首”宁夏青铜峡市

宁夏青铜峡市引黄灌区

“沙漠绿洲”沙坡头
宁夏不仅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与交融的载体,也是一片人与人交流的热土。除去见证了千百年来农牧文明的冲突和融合,作为著名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宁夏地区更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前沿。
04
驼铃声声,古佛含笑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自长安始,途径我国西北各省,穿越中亚诸国,甚至通达北大西洋沿岸,串联起了整个欧亚大陆乃至非洲,而宁夏在这条商贸通道上无疑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将迥然相异的文明国家相连,以商业贸易为主要的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形式,一峰峰“沙漠之舟”的背上承载的不仅是货运商品,也是文化明珠。宁夏这一重要的丝路驿站也因此保留了许多宗教文化和中亚文化遗存。宁夏段丝路沿线的古佛石窟便是这段文明碰撞的历史中最好的见证者。

须弥山石窟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须弥山北周石窟的精华之作——“须弥之光”

须弥山北周石窟中的“华章”之一

修缮须弥山石窟内佛像

石空大佛寺洞窟之一

石空大佛寺身处丝绸之路灵州道
05
古今塞上,关山月下
宁夏在沙漠瀚海之中巨大的辐射作用,不仅体现在繁华丝路的交流中,也体现在农牧文明与金戈铁马的对抗中。宁夏地区的长城遗迹一笔笔重重地绘出了农牧文明的边界线,也见证了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兴衰胜负。

宁夏的奇观:长城与省界和等降水量线重合
在宁夏境内,人们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一个朝代修筑的技术风格迥异的长城遗存。各个朝代独特的建筑结构、加固手法和自成一体的防御体系,使得这片边关要塞素来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苍茫塞上,长城的砖泥在时间里沉淀过后,来到当代,成为了历史的放大镜,其考古价值可想而知。

贺兰山的明长城

长城沿着贺兰山麓向着远方延伸

北岔口长城

宁夏青铜峡附近的长城宛若黄土丘陵的飘带

吴忠市韦州古城

十五里墩烽火台
01
塞上水乡:古河道上的苇荡
历史上黄河河床多次摆动,宁夏平原因此留下了很多黄河故道,造就了这一地区的湖泊湿地。在环抱银川的众多湿地湖泊之中,以沙湖为最。

沙湖鸟瞰
沙湖是银川平原西大滩的一片碟形洼地,它的形成和保持皆以黄河为依托。早在1500多年前,沙湖地区就有屯垦戍边的记录,清代以来几经开发,形成如今以沙漠湿地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的生态自然保护区。

湖光山色,瀚海起伏,沙湖兼有粗犷与灵性

沙湖远眺贺兰山

沙湖中的大漠风情

沙湖国际沙雕园

秀水映天色

游艇在芦苇中穿行

沙湖鸥鹭

小天鹅来到沙湖栖息越冬
我们将了解黄河与宁夏平原的地貌条件究竟是如何创造了这得天独厚的塞上绿洲;探索古河道型湖泊的成因以及南岸流动沙丘对沙湖产生的影响;在国际沙雕园欣赏现代沙雕艺术,并亲手制作完成一件自己的沙雕作品。
02
民族兴衰:贺兰山下的峥嵘
古往今来,宁夏先后迎来羌戎、匈奴、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西北少数民族,马蹄声声来去,但在这几千年的兵家战略要地上刻下深邃一笔的还要数党项民族建立的西夏政权。

贺兰山岩画,传达出游牧先民的生活与信仰
西夏王朝是11-13世纪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块拼图。然而,由于史料短缺,民族湮灭,我们只能从具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及周边遗存中一窥峥嵘岁月。

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像西夏被消灭得如此彻底

4号陵的陵墙

西夏王陵复原图

西夏疆域图

拜寺口双塔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西夏佛塔
我们将在贺兰山驻足,欣赏刻在石头上的天书图腾,聆听古代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的驻牧游猎故事。也将在西夏陵遗址俯视耸立在一片空旷、荒芜上的数百个陵塔、墓丘,听它们讲述那些被湮没的辉煌而悲壮的西夏历史和一个民族的荣辱得失,感受那份特有的气势与苍凉;观察遗址的保存现状,深入了解考古发掘情况,学习考古测绘。

固原文物分布图
在历代战争之外,固原更是亚欧商贸动脉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固原遍地的文物遗存正是多文化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固原博物馆将这片土地上民族文化的交融历程铺展开来,每一件文物都刻着民族兴衰的烙印。

固原北朝墓葬出土的部分陶俑

镇守固原的权臣李贤墓出土兵马俑

出土于北周贵族李贤墓中的玻璃碗

漆棺画,固原博物馆镇馆之宝
我们将在这里见证鲜卑、月氏、昭武九姓等二十多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和迁徙组合;发现古印度、伊朗、阿拉伯与东来中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感受固原大地遍布的考古宝藏独有的风韵和姿态。

唐人面镇墓兽

具有波斯风格的镇墓将军

在宁夏出土的罗马金币及波斯银币

国宝级文物“鎏金银瓶”

具有强烈的中亚风情的金覆面
03
水润河套:古代灌区的智慧
宁夏灌区最大的一条唐徕渠曾在西夏的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直至2003年,卫宁平原的水利灌溉仍在使用无坝引水技术,足见先民超越时空的智慧。此外,中卫及银川的黄河两岸多有一种古老的提灌工具——黄河水车,其设计构造巧妙,今天虽然已不再投入使用,但仍矗立于黄河两岸,仿似一座座农业丰碑。

宁夏引黄灌渠示意图
古老的水利灌溉技术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中的智慧及其对宁夏平原千年发展的重要贡献永远不会磨灭,现代的青铜峡水利枢纽也传承和发展了古老的灌溉智慧,在宁夏的工农业生产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现出无限生机。

青铜峡水利枢纽

青铜峡灌溉主要源自唐徕渠、秦渠、汉渠等

唐徕渠复原图

水车是使用在黄河沿岸的古老提灌工具

经历代开渠引水,宁夏成为我国著名粮食产区
我们将在青铜峡回溯宁夏灌区历史,了解在无坝引水时代,唐徕渠在西夏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观摩黄河水车这种古老的精妙提灌工具,探索它在往昔的岁月中有怎样不可忽视的地位,并通过实验来理解轮轴应用和水力动力是怎样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增大功效、节约人力的。
04
人地共生:治沙史上的奇迹
曾经的沙坡头深陷“沙逼人退”的困局,在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来自祁连山的石英碎屑和沙砾被风裹挟,堆叠成连串的沙丘,年年向着沙漠绿洲逼近。而如今的沙坡头已成为“沙漠绿带”的中心,每年前来探访的游人和科考人员络绎不绝。这都要归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治沙工程,以及该工程的核心技术——麦草方格。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

沙坡头“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

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沙坡头研究治沙问题

1985年村民用麦草方格治沙

麦草方格

麦草方格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固沙方法
我们在将沙坡头这片麦草方格的绿洲上,亲眼见证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了解“麦草方格”究竟是怎样发挥治沙作用的,并尝试亲手编制和搭建麦草方格;在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野观测研究站与科研人员一起探索沙漠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治理。
05
地质盛景:叠嶂玲珑的奇观

秋日火石寨
在被誉为“中国最壮美丹霞地貌”、“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中,我们将亲临“落在地上的晚霞”,观赏刀劈斧削般的断崖峭壁,体会塞上丹霞的雄浑壮美的气势,置身于沧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感受文明边缘的原始野性。

云台山是火石寨八大景观之首

刀背岭是景区中最险峻、最陡峭的地方

擎天柱景观

丁香谷每年5到6月迎来花期

远眺丹霞山
此外,我们还将来到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在水洞沟遗址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触摸中国旧石器文化,在遗存中寻找四万年前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

水洞沟——“东方史前考古的摇篮”

水洞沟遗址

灵武恐龙发掘现场

灵武恐龙博物馆内部

浏览154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