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过桐泾公园

 苏迷 2022-07-02 发布于上海
《苏州日报》2022年06月23日 A12版
  □周 湧

  苏州古城西南角上的桐泾公园,占地约20万平方米,是目前苏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公园。

  桐泾公园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是一处绝佳的休闲公园。但是,这座看似普通的公园,对我来说却不一般,她就像是我一位已经出嫁的女儿,每次走过桐泾公园时,我都要停下来,走近她,再去拥抱她的每一处池塘、假山、花木与草地。

  记得那是2002年年初,尚未改制的苏州市虎丘区动迁办接到一项重要的动迁任务——桐泾公园动迁改造项目。

  这个项目由苏州市园林局负责规划建设,前期的房屋动迁工作则交给了虎丘区动迁办。

  桐泾公园这个地块原本属于虎丘区横塘镇。这次面临动迁改造的范围较大,且区域所在的友联村及盘南村因城区多次合并,归属也发生了变化。如区域东南面的盘南村已经划给了沧浪区,西南角上的马号坟的一角已归横塘居委会管辖,而区域的主要地块水车浜与蔡家村则属于友联村。

  历史上的水车浜和毗邻的蔡家村以种水稻和三麦作物为主。1981年起友联村改为蔬菜村和生猪供应点。单单1999年,友联村年生产总值就达3248万余元,生猪年出栏1200余头。到了2002年年初我们进入桐泾公园作动迁前期调查时,单水车浜的一个养猪大户,就在村里的几排猪圈里养了400多头猪,供应给市民食用。

  当然,桐泾公园区域的动迁,不但有400多头活猪需要挪窝,更主要的是还有水车浜、蔡家村、马号坟和盘南村的上千号居民需要搬迁和安置。这些具体问题的落实,自然是得到了虎丘区委和市园林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几次赴现场考察调研,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置、搬迁、过渡等方面的动迁方案。而我则是这些具体方案的执行者之一,整日奔波于村民家中,耐心解释各项动迁政策。

  实施动迁,在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以后,它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事情。这项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实施的惠民工程,如果你没经历过,肯定体会不到它的难度在哪里。就拿桐泾公园的动迁而言,上百户被动迁户中就有精神残疾户四户,其他类残疾户十几户,他们都需要在这次动迁中得到政府的照顾。而落实到我所在的动迁小组的则有马号坟的一户精神残疾户,以及蔡家村的几户有残疾人员的家庭。

  精神残疾户在我以往的动迁工作中也遇见过,此种情况本人一般不直接参与,他的动迁谈判事宜,多数由其监护人代理。极少数家庭,如有母女仨均有精神残疾的特殊家庭,她们的安置与补偿问题,在相关手续确认后,则由住地居委会代理此事务。但是,马号坟的这户精神残疾户有点特别,他一直认为自己没有精神残疾,家里重大的搬迁问题不给老婆管,每次谈判他都要亲自出马,和动迁工作人员争长论短的。对于这户特殊的动迁对象的谈判,我们动迁组是十分重视的。首先,千方百计地向村干部和村民打听这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得知他基本不会动武的前提下,按照工作规定,每次至少去两人到他家进行谈判,一人负责与他交谈,另一人则负责观察他的表情和动作,如一旦发现他的表情或眼神有异常,则立刻暗示终止谈判。就这样,多次小心翼翼地谈着,总算是把这户老大难的安置补偿问题给解决了。

  事后,我们也得到了他老婆的肯定,说我们有耐心,有方法,有经验,把他家的事情给解决了。不过她又说,老公的亲自谈判她也一直在为我们捏一把汗,每次老公谈判前后她都要叮嘱他吃药,以稳定他的情绪,自己也尽量盯紧他,不让他惹祸。她这感谢之言,倒是把我们参与谈判的人吓出了一身汗来,让人既难忘又后怕。

  显然,我们对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残障人士家庭的关爱与细心照顾,作为其他有残疾人的被动迁户来说,还是看在眼里的。那之后,蔡家村有一户独生子女家庭,他家的女儿在四岁时不知是啥原因,成了聋哑残障人员。这户村民原本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再生一个,可是,那时他家经济上还比较困难,且又听说孩子的病可以治好,所以就想花大钱为他女儿治病。谁知,他女儿在八岁时病情短暂好转后,又恶化了。尽管夫妻俩又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终他们的女儿还是被送进了聋哑学校。家里这样一折腾,也就耽误了生二胎的时机了。好在这个聋哑女儿长大后是既漂亮又懂事,还分担了她父母不少烦恼。听说,她去年还为父母找来了一个愿意上她家来做上门女婿的聋哑学校同学当毛脚女婿呢。

  这个聋哑女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她却很会观察,我们进村入户的举动,也被她了解得七七八八。这户聋哑之家,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所以他家把最好的房子全部出租了,而自家人则蜷缩在三楼的阁楼上。阁楼由于低矮,不便待客,当我们每次费力爬上他家三楼时,只能坐在宽敞的露台上谈话。而这个聋哑女孩眼睛尖,她只要发现我们上了她家阁楼,就会主动冲着我们微笑,而后去拿玻璃杯为我们泡上几杯清茶。

  这个聋哑女孩的父母也很客气,而他家所有的谈判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聋哑女孩来谈的。因我们常谈到聋哑女孩的事,她父母又生怕她从谈话口型中看出什么东西来,所以每次谈判时她父母都让她回避。可是,这个聋哑女孩有趣,每次都不愿意进阁楼,只是把她的藤椅拖到露台的一角,再默默观望着谈判桌上的点滴动静。聋哑女孩的父母,也知道我们在动迁上对残疾家庭比较照顾,所以一直想把他们那位还没有进门的毛脚也算上一个人头,并且加以照顾。这事自然是难办,但这家人家好像也铁了心,当我们两周后再次上他家门时,发现这次主动为我们泡茶的竟然是一位十分帅气的聋哑男孩了。这男孩显然是想在我们面前露一手,处处主动,又显热情。等聋哑女孩的父亲把他俩支到阁楼里后,聋哑女孩的母亲便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包用红布包好的东西给我们看。这红包裹还没有打开,聋哑女孩的母亲就低声说,我女儿女婿前两天已经领好结婚证了,你们看,这两本证还是崭新的。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但不知怎的,那个聋哑女孩的灿烂微笑依旧还在我的眼前闪现。而苏州市从苏府规字(2011)3号文实行以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政策已大有改善,而且与之配套的“关于被征收人(户)大病、残疾、贫困、高龄补助标准”也同步开始公开实施。从此,如果房屋征收过程中再遇见聋哑女孩这类特殊困难家庭的话,征收工作人员不需要再走立项、报备,再会办、审批等复杂程序了。苏州市此项房屋征收的惠民政策可能也算是省内首创,并且得到了多数被征收群众的拥护。

  苏州是一座名扬世界的园林城市,先民为我们留下了百余座有江南特色的园林。而今,拙政园、沧浪亭等九处园林已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入新时代后,苏州在打造园林城市方面又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有了新目标,必然就会有新动作。我这些年作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先后参与了苏州环古城风貌带、桐泾公园、大运河风貌带、石湖“三园”建设、胥江风貌带等多个项目某标段的前期动迁工作,实实在在地为苏州市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初夏,我闻着桐泾路两侧白色或粉红色的夹竹桃花香,再一次走进了桐泾公园。当年那个聋哑女孩的蔡家村,而今已是种植了一百二十余种植物的盲人植物园了。此时,植物园里的几棵红叶李已经长成挂满果实的大树。植物园内外,鸟儿在鸣叫,石榴花、广玉兰在满眼绿色中开着花,花坛里的月季、萱草、金鸡菊也开得鲜艳夺目。草坪中,园子里的猫和玩耍的孩子都寻到了一方碧绿的草地休闲着。蓝天上,数十个纸鸢悠悠飞翔着。池塘里,红鲤鱼自在游荡着,而儿童乐园一角的池塘,一群鹅鸭正齐声欢叫着,它们仿佛唤醒了我一丝过往的田园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