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山新韵

 苏迷 2022-07-02 发布于上海
《苏州日报》2022年06月28日 A12版
  □顾小平

  坐轨交3号线无缝对接有轨电车2号支线。坐上有轨电车,犹如坐上城市观光车,高楼向后退去,阳光慷慨地照射着迎面的绿树、青山,河水波光闪闪,还没来得及看手机,便到了高新区树山村。

  这个坐落在苏州城西的小山村,似曾相识。我想起多年前来过一次,是家住树山村的一位朋友带我来的,从早上七点上公交,转三次公交,一路颠簸,尘土飞扬,中午才到树山村,并不晕车的我直想吐。走进院内,角角落落都是杂草丛生,泥土和鸭粪、鸡粪混合在一起,一股难闻的刺鼻味道。好在面前一片青山郁郁葱葱,飘来淡淡的清香,抬头一看精神立时焕发。

  朋友手向南一指,说,那高高的就是大阳山。大阳山峰峦逶迤,满目青葱,素有吴中普陀之誉。而树山村地处水网平原东部,西北树山,东北鸡笼山,南部大石山,像一把太师椅,树山村稳稳当当坐在这把椅子上。树山村的田地呈狭长带状,东部狭小,西部开阔,地势东高西低,形若网兜,踞高睨下,眼界宏阔。

  朋友拿来一张用树根做的简易凳,介绍说,树山村境内有“三山四坞”,唐代以前,这个坞那个坞的,都默默无闻,一是因为这儿的山被南边大阳山的“英名”掩盖了,二是因为吴王夫差英雄末路的悲壮,使诱人的风光“藏在深闺人不识”。但还有一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唐代以后,李频来了,写下《题阳山顾炼师草堂》的诗。李频名气不大,关键是顾炼师住在大石坞,信息开始传递出去。著名诗人陆龟蒙来到大石山,虽没有为大石山写过诗,但说明值得一游。后来范成大、吴宽、沈德潜、叶士宽等也来过,把他们的吟咏慷慨地洒在这个地方。

  我望着周围的山,看到山坡下土路地带,平地上有高高的草垛,是农民储存的柴火,还有低低的栅栏,细小的溪流……最吸引眼目的是那一簇簇、一团团,大片的绿色森林,浓绿色,把整个山包裹了起来,十分养眼。那是原始的自然环境。色泽和光线很奇妙地结合,照射在物体上便散发出非同寻常的色泽和韵味来。这种美是天然的,是光线作笔,大地为纸画出的最美山水画。听到了鸟鸣声,闻到森林中的书香,这画真是绝妙了。

  突然一声“轰轰”巨响,门窗被震得晃晃的。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朋友却很是习惯似的说,这是炸山。

  炸山!?我感到十分惊讶。朋友说,村民为了致富,炸山卖石头,我脱口而出,山越炸越少,炸了就没有了。也是毁了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

  这时,村喇叭响了:“各位村民,真山真水的自然村子,不能炸,要保护。山上有清泉,有茶树,有杨梅,有文人遗迹,有莲花峰、象鼻峰、一线天,这些宝贵的财富会给子孙带来幸福生活的。”

  那个时候的广播声还在我耳边缭绕,朋友说,广播稿是村干部请学校老师写的。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不能不佩服当时放弃物质利益全力保护青山的干部的眼力和前瞻性,如今这里的村民都享受着大石山带来的幸福生活。

  21世纪初,苏州市全面禁止开山采石,树山村种了四百多亩梨树,既能美化环境,为绿水青山增加一景,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此后几年内,全村种了一千多亩梨树。出售梨的价格由二元一斤到四元,再到一斤六元,有时一斤能卖到十元钱。村民们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效益。

  一年一度的梨花盛开,引来了大量游客。梨花过后,便是采茶,采茶过后没多久,便是树山杨梅上市,再过一段时间,便是梨子上市了。游人是一批接着一批,络绎不绝。

  如今,我随着游人从村北“梨花大道”走过,梨树开满了花,如雪如海。漫步在树山村,已经找不到朋友家的院子了。原先低矮的草房子变成了二层或三层的粉墙黛瓦的楼房,一排排点缀在通往大石山的道上。整个村子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这些房子的一楼都成了农家乐,院内撑起遮阳伞,伞下有游人悠闲地喝茶、观景。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笑迎八方来客。

  我走进大山,通往山上的路已经铺了长长的木栈道,弯弯曲曲直通山上,犹如一根绸带扎在美女的腰间。抬头俯首,都是一片树丛繁茂,峰峦叠翠,闲庭信步其间,看到一片竹林所有的枝头全部昂扬直指蓝天白云间,地下冒出的竹笋个个站得齐齐,像是欢迎游人。途中可小憩,走进茶楼,泡上一壶茶,享受柔软的树山时光,听到鸟鸣声,只可惜,不知道鸟的名字。

  远处传来琅琅的读书声,那是从山上书院里传来的。那些名人留下的足迹,经过修缮,已经全部展现在面前。走进大山,看到了摩崖石刻,“劈剑”二字篆体,相传是干将劈剑解恨之石;“拜石”是米芾拜石留下的见证。摩崖石刻“唯和呈喜”,更有意思,四字共有“口”字,然成一圆印,独出心裁,构思巧妙,十分有趣。意指和和气气、喜气洋洋,只有心境平和,才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天下太平、社会安定是最大的和气,丰衣足食、无病无灾才有喜可言,有了这两条,在百姓眼中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唯和呈喜”与构建小康社会不谋而合,它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又是百姓的生活写照。和谐才能发展,才能各方见喜。

  大自然是美好的,漫步在树山,有一种特殊的能量,是无言的大善,是安慰和教诲。我感受到一种力量,这片土地,让人们踏实地生活。

  下得山来,农家乐里飘出诱人的香气。我坐在大大的遮阳伞下。院内火红灯笼,脚底的青砖,时鲜的果实和家养的禽畜……这是过去节日和喜庆时候才有的景象,如今是家常便饭了。正吃着,来了几位外国年轻人,其中一位女青年举着相机不停地对着大山调焦、取景,一位男青年用手比划着点菜,四十多岁的老板娘熟练地与他们比划着,笑着。我看到这位老板娘无比自豪与自信的表情,她手指着周围的山说,你看我们这里绿水青山多漂亮啊,看看这些山,也值回饭钱了。

  树山村保存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优势得于天,文化优势得于人,天人合一形成了这座生态文化名村。农民生活在青山绿水中,农民成了青山绿水的主人,青山绿水惠泽着这里的祖祖辈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