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见于《左传·庄公十年》
时间:公元前684年
词义:做事情要鼓足劲头,勇往直前,一下子就把它办完。
故事梗概: 公元前684年,齐国进军鲁国。鲁庄公和曹刿来到鲁国的长勺迎战。当时齐国的国力要比鲁国强大很多,齐军率先击鼓进攻。鲁庄公见此,也准备击鼓迎战,曹刿阻拦且劝说:“还不是时候!”齐军看鲁军没反应,在阵前喊了一阵又退了回去。没过一会儿,齐军再次鸣鼓出战,可是曹刿再次阻止了鲁军击鼓迎战。
当齐军第三次击鼓的时候,曹刿才跟鲁庄公说:可以击鼓迎战了。鲁军随着进攻的鼓声出击,奋勇杀敌,此时的齐军就像没有防备一样,顿时乱作一团,四散而逃。最终,鲁国以弱胜强。战斗结束后,鲁庄公一脸疑惑地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擂鼓三次,我们才出击呢?”曹刿回答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也就是说:打仗靠的是战士们的勇气,当齐军第一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正旺,而敌强我弱,肯定打不过他们,当齐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会有所低落,但是打败他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齐军第三次击鼓的时候,齐军的士气几乎已经消耗殆尽了,此时,我们第一次击鼓,士气正盛,正是我们出击的好时机,所以我们能一举战胜强大的齐军。
这就是成语“一鼓作气”的由来,您了解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