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中央随即调3辆卡车士兵搜山

 风声之家 2022-07-03 发布于江苏

导语:1964年,伐木工郭桃仁到县城参加全县林业工作会议。他那天早上吃好早饭,带上自己的笔记本和笔,匆匆赶往县城参加会议。会议领导交代任务时,他就拿着笔在本子上胡乱记着,他没读过书,也不认识字,只能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记录领导所交代的任务。

图片

坐在他旁边的人看着他“记笔记”的方式觉得好笑,便翻着他的笔记本一页一页看着,边看还边开玩笑,说郭桃仁记的东西好玩。郭桃仁被他取笑到有点纳闷,但郭桃仁突然就看到那人不知道看到什么,脸色突然就变了,将笔记本还给郭桃仁,连会都等不及结束就走了。郭桃仁感到奇怪,这人怎么能不遵从会场纪律呢?

图片

中午散会时,郭桃仁就收拾东西准备走人,结果几个身穿警服的人将他拦住,还把他带到局里。一路上郭桃仁十分紧张,心想他也没犯什么错啊,怎么就被警局的人带走了呢?等到了警局,公安便让他把笔记本拿出来,还询问他本子上的印章是哪来的。一听警方问这个,郭桃仁便放松下来。

那个印章是1963年郭桃仁进山伐木捡到的,这个印章看起来很普通,而且还有瑕疵,上面还刻有几个大字,但对于郭桃仁这个不识字的人来说根本毫无作用,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将这枚印章带回家充当自己的收藏品。郭桃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有瑕疵的印章,能让中央调3辆卡车士兵来搜山

图片

那这枚印章有什么来历,会引得中央费大量力气来搜山?这枚印章是顺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制成的。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就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因为根据地的增多,需要一个政治实体来表达共产党人的主张,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顺势而生,此后中共湘鄂赣省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也相继成立,这枚印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作而成。

图片

这枚印章外圈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几个大字,四周还有麦穗和稻穗环绕,中间有镰刀、锤子,制作精美,透露出政府的威严和公正。为了防伪,这枚印章还是用白银铸造,因为白银制作出来的印章熔铸时会形成缺陷,这样就能和指纹一般有独特性,利于防伪

这枚印章的制成,激起了不少人的革命意识,使得群众革命热情异常高涨,这边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活动举行的如火如荼,国民党那边眼见苏区日渐壮大,十分恐慌,便对红军发起了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这次调集了100万国民党大军,企图将革命势力掐死了摇篮里。

图片

虽说革命势力不断壮大,但红军主力也就10万余人,和武器精锐的国民党硬碰硬完全就是以卵击石,而此时中央却采用了博古等人的错误方法,与敌人打阵地战,红军损失惨重,不得已进行长征。

这边省委政府也遭到敌人大量进攻,形势危急,只能拿着重要文件和印章匆匆转移。而拿着文件和印章的五位同志也在半路遭到敌人的伏击,便和部队分散了。

五人躲进了山林里,四周都是敌人,几位男同志为了掩护女同志都相继牺牲。剩下的两位女同志见敌人穷追不舍,就知道这次在劫难逃,便将文件和印章埋在一颗大树下,并用树叶掩埋好。随后她们便将敌人引开,在逃跑过程中还是牺牲了。

图片

党组织得知敌人什么都没有得到后,就知道他们应该将重要文件藏在了某处,但是派人去寻找几位同志的遗体都一无所获,再加上那时中央红军正经历危急的长征,此事便不了了之

直到1964年,一位伐木工的无意发现,掀开了多年前红军革命的历程。这枚印章竟然出现在江西万载县,而这个县又与当时红军的经过历程一致,便可以确定当初几位烈士是将文件和印章埋在这里的树林了。县政府就将此事上报中央。随后中央便派出了三辆卡车的士兵来搜山。

图片

但很遗憾的是,大家竭力搜寻,只是找到了零星的物件,没有搜到烈士遗体,或许烈士并没有在这里牺牲,又或者烈士的遗骨早就入土为安了。知道了整件事经过的郭桃仁百感交集,他一边觉得惊讶,一边对这些牺牲的烈士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结语:郭桃仁最后将这枚印章交给了当地政府,随后这枚印章就出现在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内,让来这里参观的人们直到这段鲜红的革命历史。

收录于合集 #笔记本

 2

下一篇何应钦主持南京受降仪式,一个举动丢尽中国颜面,被日本人看不起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