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HO第5版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笔记:没有明显谱系分化的PitNET-零细胞PitNET

 ICON伽玛刀 2022-07-03 发布于上海

没有明显谱系分化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urs without distinct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细胞PitNET /腺瘤Null cell PitNET/adenoma

定义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显示垂体激素和转录因子PIT1、SF1和TPIT无腺垂体分化迹象。

ICD-O编码

8272/3细胞PitNET/腺瘤

ICD-11编码

2D12.Y其他特定的内分泌腺或相关结构的恶性肿瘤

相关术语

可接受:pituitary transcription factor- and hormone-immunonegative PitNET/adenoma

不推荐:immunonegative PitNET/adenoma

亚型

位置

细胞PitNETs是鞍区肿瘤,常为鞍上和鞍旁生长,有时伴有海绵窦和/或蝶窦延伸。

临床特征

与其他无功能PitNETs患者相似,细胞肿瘤患者通常表现为肿块占位效应症状,包括视觉障碍、头痛和不同程度的垂体功能低下。除了偶尔由于垂体柄占位效应引起的轻度高乳素血症外,患者没有表现出激素量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是由于垂体卒中相关的神经系统恶化而发现的{31401793}。

神经影像:细胞肿瘤通常为大肿块,常伴有鞍上延伸和视神经交叉受压;它们比临床上默的促性腺激素细胞肿瘤更容易侵海绵窦{31401793}。

流行病学

目前关于零细胞PitNETs的流行病学数据有限。通过对垂体转录因子和垂体前叶激素的抗体辅助使用,细胞”PitNETs的比例已经降低到小于5% {29434339;33396509}。一项研究表明减少到1%以下。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171个特征良好的PitNET队列中没有肿瘤被归类为“细胞”PitNET{33852418}。这些数据支持先前的预期,即“细胞”PitNETs/腺瘤的数量将随着方法学的改进而减少{7456308}。

病因

未知

目前还没有已知的参与转录因子和激素免疫阴性PitNETs发病机制的基因或表观遗传因素。大多数先前诊断的细胞腺瘤可能表现为激素阴性的促性腺激素细胞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PitNETs,不能通过垂体激素和转录因子的免疫组化识别。最近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3188396733908609}。

细胞肿瘤与促性腺激素细胞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在病理上是否不同还需要确定。需要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来证明是否有一定比例的细胞肿瘤代表了真正的细胞PitNETs,来源于没有向成熟垂体细胞谱系分化迹象的垂体干细胞。

宏观表

细胞肿瘤的宏观表现与其他PitNETs没有区别。细胞PitNETs通常是大肿瘤。它们主要是实质性肿瘤然而,偶尔可以被确定囊性或出血性改变。

组织病理学

一般来说,细胞PitNETs的组织病理学与静默性促性腺激素细胞瘤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没有区别。肿瘤细胞中偶尔可见嗜酸细胞改变。神经内分泌标物,突触素和通常也有嗜铬粒蛋白A呈阳性。然而,SF1、TPIT、PIT1和所有腺垂体激素的免疫染色均为阴性。

免疫组化:当肿瘤满足细胞PitNET的标准时,推荐使用一组扩展的针对垂体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的抗体,如GATA2 {11910101}, GATA3{30390035},雌激素受体{9171231},和ISL1{11910101}。GATA3阳性增加副神经节瘤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角蛋白反应性的鉴定支持PitNET,但这些肿瘤并不总是角蛋白阳性因此,酪氨酸羟化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的区分。TTF1、CDX2{20602288}或5 -羟色胺{28719461}的免疫阳性不支持PitNET的诊断。

鉴别诊断:罕见转移性NETs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需要广泛的免疫组化检查。大多数(但不是所有)转移到垂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都有适当的临床病史,包括已知的颅外原发灶、独特的免疫组化特征和肿瘤原发部位的转录因子标记,以及通常比大多数PitNETs更高的增殖指数。对于罕见的细胞PitNETs患者,应考虑多学科团队{31112312}进行PET/CT等影像学检查以寻找其他器官的NET。与原发性鞍副神经节瘤的重要鉴别在免疫组化切片中讨论。

细胞学

细胞”肿瘤的细胞学特征与其他PitNETs相同。

诊断分子病理学诊断这些肿瘤不需要分子测试。应考虑基于临床病理发现筛遗传肿瘤的种系。

必要可取的诊断标准

必要:垂体转录因子和垂体激素缺乏免疫反应性的PitNET/腺瘤

可取:增加免疫染色以排除鞍副神经节瘤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期

没有被普遍应用的垂体/鞍区肿瘤正式分期系统。1973年,Hardy提出了CT时代一种基于肿瘤大小和侵袭方式的方法。见: [Hardy J.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of hypersecreting pituitary tumors. In: Kohler PO, Ross GT, e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ituitary tumors. Int. Congress Series No. 303. Amsterdam: Exerpta Medica, 1973:179-198.]。随后Knosp于1993年发表了基于MRI的鞍旁肿瘤扩展的标准化评估{8232800}。

目前还没有得到国际病理组织认可的病理标准化报告模板。在欧洲垂体病理小组于2019年提议后,垂体肿瘤的病理报告模板于2011年引入{21526962}。

紧随其后的是2019年欧洲垂体病理小组的提案{31578606}。

预后和预测

有数据表明,细胞PitNETs在诊断时可能具有强的侵袭性,并相比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有更具进袭性的临床病程和短的无进展生存期{31401793}。然而,数据是基于有限的病例数,并没有提供分子遗传学数据来证实缺乏垂体细胞系分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