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80后女孩,北漂10年,32岁买房,却始终不结婚,为啥?

 朱小鹿 2022-07-03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这是【朱小鹿】第128期真实人物故事

我是80后大龄女青年,泽青@泽青的快乐生活。
 
曾听人说,在北京没有搬过五次家的人,都不足以谈人生。
 
北漂10年,我从朝阳搬到大兴、昌平、最后搬到海淀五环外的城中村。
 
房租每月2200元,生活费每月控制在1500元以内。

每天骑行8公里上下班,从不点外卖。
 
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但从我搭上北漂列车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就不在平淡无奇。
 
(我的自拍照)
 
2020年,我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北漂生活。
 
却因为35岁还在单身,被人嘲讽:都快绝经了,能有人要吗?
 
我想说,人活着的意义并不是只有婚姻,即便单身我也活成了最好的样子。
 
不被世俗所束缚,我是最勇敢的!
 

 
有人说,人生有三件事无法做选择。
 
第一,不能选择父母;第二,不能选择性别;第三,不能选择出生。
 
不过上帝发给我的这副牌,却让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1986年,我出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小县城,郯城。
 
虽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十八线小县城,但这里却是享誉全省的“中国银杏之乡”。
 
我家是工薪家庭,父母同在一个单位工作,日子虽比不上省会城市,却也算得上富裕。
 
我还有一个姐姐,在父母眼里,我和姐姐是他们最宝贵的礼物。
 
为了给我们姐妹俩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努力着。
 
(我的家乡)
 
1997年,提出“一国两制”的老人逝世,香港回归祖国,东亚金融危机爆发。
 
这一年,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年。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深化,“下岗”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而我的父母面临同时下岗的失业危机,刚开始谁也不愿意相信几十年的企业,说没就没了。
 
那时,环境相对封闭,很难接收外界信息,对外界的压力也无从感受。
 
直到火烧眉毛,父母才发现下岗并不是谣言。
 
家里一下断了经济来源,父亲就像锅里烙的大饼,反复被烘烤。
 
上有年迈的老母亲要赡养,下有一双女儿要花钱。
 
40出头的父亲比过往多了几分沧桑,眼神也暗淡许多,硬是愁得几个星期都没上整觉。
 
母亲整日四处寻求生计,但正值下岗浪潮,想要上岗堪比登天。
 
原本其乐融融的家,一夜之间变得危机四伏。
 
菜市场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晃悠,等着菜贩子把烂菜叶扔掉,捡回家。
 
而这些人十有八九都是下岗职工或是家属,为减少开支大家都想着法的生活。
 
虽然,我们家还没走上那一步,却也在勒紧裤带缩衣节食。
 
父亲说,山也有吃空的时候,要懂得自力更生,凡事靠自己。
 
郯城,素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名声,种植技术可以追溯到千年之久。
 
它又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以作为观赏树,果实还可以作为食材、药材,就连叶子都可入药。
 
在农村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桃三杏四梨五年,银杏当年能换钱。”
 
于是,父亲决定靠银杏发家致富,整日研究怎样种树,怎样种好树。
 
父亲拿出一部分积蓄,在乡下承包了6亩地,顺理成章的成了种树人。
 
(我自己做的蔬菜沙拉)
 
母亲则负责在家稳定后方,不让父亲分神。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父亲本是单位会计,工作能力虽强,可对种树却是一窍不通。
 
为了种好树,无论是艳阳高照天还是风雨交加日,父亲一直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每天不辞辛苦的扛着锄头除草松土,给小树苗浇水施肥,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树苗的变化。
 
闲暇时间,父亲就去请教有种植经验的种树人。
 
大半年的时间,父亲从一个种地小白,彻彻底底的变成了种树高手。
 
无论是修枝、定型还是打药,父亲都干得井井有条,也从不让母亲操心。
 
即便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父亲却从未埋怨过生活的艰辛。
 
他始终相信只要肯努力,肯吃苦,一定能改变家庭的窘境。
 

 
而生活往往会让你在意想不到时,给人致命一击。
 
因为种银杏树的人太多,导致供大于求,银杏大幅度跌价。
 
新鲜的银杏叶从最初每斤两块,降到每斤5毛钱。
 
干银杏叶从十几块降到8块钱每斤,这对父亲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纵使有万般艰难,父亲看上去依旧云淡清风,不慌不忙。
 
父亲就像我们家的定海神针,即便当下没路可走,他总能寻得一条活路。
 
为了能维持生计,供我们上学,父亲决定把剩下的积蓄拿出来给母亲开一间杂货铺。
 
从此,母亲负责看店,父亲照旧在田地里种树。
 
他们虽是各司其职,却都在为家庭共同努力,相互携手。
 
(我家乡的雪景)
 
父母凭着自己的双手,把我和姐姐一路供到大学毕业。
 
我想正是因为父亲这不畏艰辛,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影响了我。
 
22岁大学毕业后,我的人生突然进入新阶段,内心迷茫,跌跌撞撞找不到方向。
 
与此同时,很多同龄人都选择北上广。
 
北京,更是一座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去的城市,有数不清的人相信自己能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
 
或许是不愿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又或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环境,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2年开春,我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
 
我一边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闯荡北京,一边憧憬着北漂的新生活。
 
来这之前,我做好了睡地下室,找不到工作的各种准备。
 
但我却无比幸运,很快就进入一家不到100人的公司做手机界面设计,每月工资到手3500元。
 
刚好公司的女同事也在租房,我俩便决定合租。
 
那时,北京有很多房屋中介公司,我和同事初来乍到对北京不熟,把希望寄托在中介身上。
 
后来,通过中介我们在四环边上租了一间12平米的次卧,房租每月900元,每人450元。
 
这是一套四居室,里面住了八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厨房。
 
因为人实在太多,每天光是洗澡就要排队一个小时,更别谈洗衣做饭。
 
为了节约开支,我每天都自己带饭,尽量不在外面吃。
 
除去房租、生活费,每月能存2000元。
 
(我在家吃的美食)
 
虽然,住宿条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辛酸,却并未影响我想要在北京立足的决心。
 
我时常取笑自己就是天生的小强命,无论环境有多恶劣,我都能活下来。
 
只是铁打的小强,也顶不住流水室友的糟心。
 
其他房间的室友,从来都不打扫厨房和卫生间,公共场所,相互之间没少发生争吵。
 
一年后,房子到期我和同事立马把房退了。
 
却不料原本租房的中介是个地痞流氓,他们找各种理由要扣掉我们的押金。
 
我是那种以理服人的人,但对方根本就是油盐不进,甚至还差点动起手来。
 
幸而我明白一个道理,强龙不压地头蛇。
 
最终,我和同事不得不忍下这口气,只拿到400元的押金。
 
有过前车之鉴,我和同事在找房子就显得特别的小心眼,一定要反复查看中介的资质之后才敢放心租房。
 
后来,我在四环边上的一栋老小区租了间次卧。
 
虽然房子又老又小,离公司也要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好在交通方便,周围环境也很好,出门就有菜市场。
 
相比那些住地下室的人,我已经很满足了。
 

 
2014年,我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做电视界面设计,每月薪资7500元。
 
通勤只需半小时,这为我省下不少时间。
 
然而,这家公司的效益并不好。

一年的劳动期满后,我便辞职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
 
古文里曾说: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身上,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我想,我一定是上天看重的那个人。
 
(我的家乡)
 
我的房租从原来的450元,飙升到2200元,为节省开支,我只能寻人合租。
 
无奈房东每年都要涨一次房租,没几年的时间房租就涨到每月6500元。
 
而我和室友,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租房压力,只能搬走。
 
2018年,我搬到北5环外的昌平与人合租。
 
虽然房租每月只要1200元,但11平的小次卧却一年四季都见不到阳光,室友也换成了一对小情侣。
 
与情侣合租,我总觉得不太方便,我便萌芽出在北京买房的念头。
 
一到周末我就四处看房,从回龙观一路看到昌平、丰台、大兴。

两个月时间前前后后看了几十套房子,越看越是心凉。
 
随便一套房,都不低于200万,想要买一套自己喜欢的,没有400、500万根本拿不下。
 
于是,我打消了在北京买房的念想。
 
2019年,我靠自己打拼,在青岛买下一套89平的房子,首付60万。
 
虽然没能在北京买房,但能在我喜欢的城市给自己一个家,也是一种幸运。
 
2019年年底,公司有租房福利,我便通过公司在5环外租了一间0居室38平米的房子。
 
除了不是毛坯房,屋子没有任何家具电器,每月房租2200元。
 
从此,我便开启了一个人的独居生活。

好在公司离家只有八公里左右,即使坐公交我也能在通勤上节省不少时间。
 
(我的小家)
 
可独自北漂的艰辛又有几个人能懂呢?
 
不说生活压力有多大,就连上班996都早已成为生存的潜规则,加班、熬夜已经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就连生病,也要强忍着身体不适继续工作,丝毫不敢懈怠。
 
每个月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先交房租、还房贷,其次才是生活费。
 
2020年疫情席卷各大城市,生存压力变得异常艰难,很多公司开始不同程度的裁员。
 
没有人知道疫情期间,有多少北漂人离开了,而我或许就是下一个。
 
开会时,老板说优胜劣汰,做不好就准备被裁员。
 
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34岁的我如果被裁员,该怎么办?
 
后来,在网络上刷视频时,看到很多博主一边工作一边拍视频,他们的励志让我很有感触。
 
于是,我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北漂生活,说不定还能开启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
 
然而,想要做成一件事,没有坚持和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开始每天拍视频,因为不懂剪辑,常常琢磨到凌晨1、2点。
 
(我在骑行路上)
 
由于长期坐办公室,以及熬夜,我的颈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有天晚上,我的脖子突然动不了,吓得我心脏加速,总担心自己会不会中心偏瘫。
 
强忍着不适,凌晨12点独自拖着狼狈不堪的身躯到医院挂急诊。
 
我突然发现,人在病痛面前所有的坚强都不堪一击。
 
好在医生说这是职业病,只要多运动,坚持治疗会有所好转。
 
后来,我索性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骑行上下班。
 
业余时间除了拍视频而外,我还开始学习舞蹈,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为自己的人生再添一抹色彩。
 

 
北漂生活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那种背井离乡的刻苦铭心。
 
有段时间,团队接了新项目,但设计组同事手里已经有几个项目都堆在一起,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及时完成工作,不增加设计组同事的工作量,我经常加班到半夜。
 
我把所有的设计图、后期视频剪辑、推广、文案都做了。
 
然而,当领导看到我加班时长时,却对我说了一句:“你的工作效率怎么那么低?”
 
我当时觉得特别委屈,为什么那么努力,领导会质疑我的工作能力。
 
在工作上我是那种默默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人,无论加再多班,多辛苦我不会发朋友圈让大家知道。
 
或许,这就是领导质疑我的原因。
 
于是,我决定把自己所做的工作都跟一一告诉领导,最起码要让他知道我为什么要加班。
 
(我养的绿植)
 
后来想想,工作不就是这样吗?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谁都避免不了受委屈。
 
面对委屈,只会宣泄情绪,或是跟身边人吐槽,妄求得到理解。
 
这不仅没有帮到自己,反而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无能。
 
而委屈、玻璃心是弱者选择逃避的最佳理由,却是强者最珍贵的养料。
 
既然改变不了职场问题,那就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好。
 
曾有人问我,既然北漂那么难,为何不离开。
 
《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有一句台词:

我在努力让自己的肩膀强壮起来,或许会苦、会累,但是每一分钱我都挣得硬气、花得踏实。
 
这座城市的激情和温柔,没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永远不懂。
 
多年的坚持,我在事业岁虽谈不上事业有成,但也算是有在北京立足的资本。
 
而我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短视频两年,副业也发展得顺风顺水,全网粉丝也从0增长到10万+。
 
最重要的是,我也因此结识到很多北漂朋友。
 
(我在骑行路上)
 
但也时常因为单身原因,遭受某三观不同的网友攻击。
 
其中,有一条最难听的评论让我记忆犹新。
 
内容是这样的:35岁还没结婚的女生肯定有问题,你肯定想找个有钱的,有钱的肯定想找年轻的,都快绝经了,谁会要啊?
 
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对大龄剩女不太友好,大多喜欢冷嘲热讽,毫不客气的高谈阔论,让人觉得无可救药。
 
我曾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因为太在乎对方,我一直小心翼翼讨好他的家人,迁就他的一切。
 
而他却太过懦弱,无论我在他家人面前受多大的委屈,他永远只有一句话:那是我家人。
 
最后,我被伤的遍体鳞伤,只能带着伤痕累累的心狼狈收场。
 
即使,受过情殇,但我依旧相信爱情,期待婚姻。
 
朋友和同事都在为我介绍对象,虽然10次的相亲经历不算多,但没有一个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没有共同语言、爱好,甚至连三观都不同。
 
如果和不喜欢的人一起生活,该怎样去创造幸福呢?
 
因为相亲的不成功,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眼光高过于挑剔,对待婚姻太过理想化。
 
面对我的疑惑,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
 
(我准备的美食)
 
她说:

“你很优秀,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等合适的人出来你就勇敢交往,如果没有,自己过也不是不可以。”
 
是啊,大不了不结婚了,单身又没什么好丢脸的。
 
只要我努力过,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那又怎样呢?
 
结婚对于我来说,我是真的喜欢这个人,往后余生我想跟他在一起生活。
 
在一起时,快乐要大于不快乐,我要嫁给爱情,并不是嫁给时间。
 
更不能因为世俗的眼光而选择结婚,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优秀。
 
当我遇到那个对的人时,我会大胆的告诉他:“嘿,我准备好迎接爱情从天而降了,你呢?”

口述:泽青

编辑:朱小鹿&廿一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朱小鹿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