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类偏头痛,一方见效

 谷山居士 2022-07-03 发布于上海
导读:一剂仅5味药组成的名方,药味精简,用量却很考究。附3篇病案,想治偏头痛的朋友不妨收藏吧~ 

救脑汤治疗偏头痛举隅

“救脑汤”一方,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辨证录》头痛篇中,谓可治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之“真头痛”。该方由当归、川芎、细辛、蔓荆子、辛夷花五味组成,其中当归、川芎重用至30克。

偏头痛一证,疼痛或左或右,目胀似脱,用药一般不外养血祛风、潜阳定惊、祛痰开窍一类,往往收效甚微。因头为诸阳之会,居诸脏之上,多由血虚有风,上扰巅顶,内入脑海而发。高巅之上,非风难入。陈氏救脑汤一方,大凡诸药不效而以血虚生风为其因者,虽兼有它证,而以此方加减,投之辄效。其中奥妙之处乃当归、川芎各用30克,取其养血祛风之强效,为主药;辅以细辛、蔓荆子、辛夷花治头痛之专药,载药上行,诸药相配,相得益彰。兹摘录数例,窥其一斑。

例1:血虚生风头痛

卢某,女,28岁,工人。初诊:1982年2月2日。

偏头痛十年余,产后六年来发作益甚,或左或右,发则头痛如裂,目胀似脱,甚则抱头大哭,痛不欲生,每每持续数日不解,每月发5-6次,月经前后痛必加剧,非止痛药数粒不解。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十年来服药六百余剂,观其方药,多为化痰祛风定惊养血之剂,但收效甚微。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而血藏于肝,肝血不足,虚风内生,上扰清空之府,发为巅顶之疾,所谓:“头痛巅疾,下虚上实。”下虚者,精血不足也,上实者,风阳扰于上也。故养血以实其下,祛风以泄其上,仿救脑汤意加味。

处方:当归30克,川芎30克,细辛5克,蔓荆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潼白蒺藜各15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

服药二剂,适逢经行,头痛未作,唯觉头昏重胀,但未服止痛片,续服原方出入廿余剂,疼痛已除。停药观察至今,未再发作。

按:内伤头痛,或因于风,或因于痰,或因于精少。血虚生风,上扰巅顶,可致头痛,头为清旷之区,最忌阴浊之邪,脾虚气弱,运化乏权,痰湿内生,上泛巅顶,肾虚精少,脑海失养,均可致痛。而偏头痛一证,因于风者居多。患者偏头痛十余年,几经图治,未见起色,前医用药,亦曾用归、芎之类,然其用量均在5-10克之间,岂知病久日深,非轻剂可解;巅顶之上非平剂可达。今仿陈氏救脑汤加减,用当归、川芎各30克获效。

例2:血虚夹湿头痛

张某,女,50岁,干部。初诊日期:1982年3月11日。

头痛8年余,逐渐加重,以致每日痛不休,服止痛药不断。每月平均有两次大发作,甚则头痛如劈,目胀似脱,恶心呕吐,饮食不进,大便溏泄,面色少华,神萎不振,舌质黯红,苔薄白腻,脉细。证属血虚生风,上扰巅顶;脾虚生湿,胃失和降。宜养血祛风,化湿健脾为治。

处方:当归30g,川芎30g,辛夷花10g,蔓荆子10g,细辛5g,白芷10g,苍术10g,荷叶顶10g,升麻10g,木香10g,苏梗10g,生甘草5g。

上方续服廿余剂后,头痛虽未大作,但有时仍有小痛不舒,需间服止痛片,后改当归40g、川芎40g,又服9剂,疼痛方除。

按:患者年已半百,且病程日久,气血本虚,然夹痰湿,故养血祛风治其本,化湿健脾治其标,辅以清震汤加味,升清降浊。服药廿余剂,大痛未作,小痛稍有,证治相合,然病久日深,正虚邪实,非轻剂易解,故改当归40克、川芎40克,加大其量,重可去实。再服九剂,头痛已除,至今未作。如遇病久恙深顽固反复者,归、芎可再加重其量,确能收药到病除之功。

例3:瘀血头痛

孙某,女,48岁,工人。初诊日期:1982年5月21日。

患者旧有偏头痛之疾,经治已愈,1月前跌倒,左侧着地,头、面脉络受伤,血溢脉外,故左侧头面青紫肿痛,气血阻滞,痛如针刺,脉细,苔薄白,质黯红。细谛其因,乃瘀血为病耳,当以活血为治,加上患者面色少华,此乃气血不足之象也。故于活血祛瘀法中加入养血祛风之味,冀其新血渐生,瘀血得去。

处方:当归30g,川芎30g,细辛5g,地龙10g,川牛膝15g,自然铜15g,白芍10g,酸枣仁15g,莪术10g,僵蚕10g,生甘草5g,生山楂15g。

共三诊,计服药八剂,诸症悉除。

按:患者旧有偏头痛之疾,经医治头痛虽除,然血虚之根未杜,外伤后,头面脉络受伤,血液外溢,阻于肌表,瘀血停滞,脑海失养,头痛又作。故取川芎活血之功,当归养血之效,辅以地龙、川牛膝、自然铜、莪术、僵蚕、山楂活血化瘀之品,白芍、枣仁柔肝养血以安神,服之面部青紫退,头痛除,寐转佳,纳食增。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