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子哥想当特工没人敢答应,周恩来亲自拍板,事后才知此举太高明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2-07-03 发布于四川

1928年春,白色恐怖下的上海。

30岁的周恩来,收到了一份来自陈赓的报告。在这份报告里,陈赓以中央特科下属的身份,请求周恩来做一个决定:是否要吸收一位名叫杨登瀛的广州小伙,成为我党特工?

说实话,这份报告有些特殊:

一来,中央特科自1927年11月成立以来,陈赓就担任了情报科(二科)科长的职务,由他发展的特工数量不少。一般情况下,发展这些特工并不需要个个都向周恩来请示,他自己完全是能拿主意的。

二来,这位广州小伙并不是陈赓发现的“苗子”,他是由咱们一线的骨干情报人员陈养山同志发现,并推荐过来的。

了解我党情报系统的朋友,应该对“陈养山”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长期活动在敌统区,是当时中央特科的骨干力量之一。因此,陈养山在工作中如果想发展一两个下线,也是不需要惊动周恩来这一级别的领导的。

既然如此,为何最后这份吸纳新人的报告还是到了周恩来手上呢?原因很简单:无论是陈养山还是陈赓,都不太敢作主用杨登瀛。

很快,陈赓就收到了周恩来的答复:

在隐蔽战线的斗争中,确实需要这样的“内线”。我决定留住这条“内线”,必要时,由陈赓单线联系并掌控!

这,是周恩来思考再三的慎重决定。多年后,大家自然会明白其高明之处。

而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领到命令的陈赓必须马上跟杨登瀛联系,讨论潜伏事宜。

一、公子哥要当特工?

从陈赓、陈养山、周恩来的慎重态度里,我们不难推测出:杨登瀛跟一般特工相比,确实是不太寻常的。

杨登瀛1893年出生在广东省,从小家境不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岁那年,被家人送到日本留学,而且入读的是有名的早稻田大学。

良好的家庭背景、不俗的教育背景,毕业后的杨登瀛回到上海,自然成了精英人士。因为精通日语,他同时为多家日本通讯社撰稿,对日本的政界、经济、文化可谓无一不通。

年轻的杨登瀛有一个重要特质:社交能力极强。

一方面,他跟爱国青年走得很近,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因此或直接、或间接地认识了不少共产党人,其中就包括活动在上海的陈养山;

另一方面,因为有老乡在国军中任职,杨登瀛与陈立夫等国军高层,也都是认识的。同时,跟上海滩的帮派,杨登瀛也有不少接触。

总之,在彼时的上海滩,年轻的杨登瀛是一个很“吃得开”、“兜得转”的人物。他频频出入各种酒会,在觥筹交错中与方方面面的人,打着交道。他信奉的交友哲学很简单: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结交人总归是没错的。

但这种“社交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这一消息,让杨登瀛气愤不已,他多次公开发声谴责。

但事已至此,再愤怒也没用,杨登瀛必须做出决定:是帮陈养山这些共产党朋友,还是帮国民党。思虑再三后,杨登瀛找到了陈养山,并说出了那句:我愿意暗中帮助你们。

陈养山跟杨登瀛接触了那么久,自然明白他的诚意。于是,他当即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陈赓,最后得到了周恩来的亲自拍板。

看到这里,相信朋友们对为何吸纳杨登瀛要如此慎重,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一个混迹上海滩多年、与国军高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个人生活方式上又习惯于大手大脚的公子哥,确实很难让人把他跟一个红色特工联系到一起。

不过,最终周恩来还是同意了。毕竟,在当时的中央特科系统里,像杨登瀛这样能接触到方方面面人物的特工,实在太少了。

于是,1928年5月,在上海霞飞路的一家咖啡厅,陈赓约见了杨登瀛。

彼时年仅25岁的陈赓,化名为王庸,活动在上海。杨登瀛明白:见到了王庸,其实就是联系到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层。

这注定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谈话。对杨登瀛来说,是如此;对陈赓来说,亦然。

细细交谈中,杨登瀛并没有藏着掖着,他把自己与国军高层之间的种种关系,都一一说了出来。并诚恳地希望陈赓能理解:这些关系,都是“四一二”之前建立的。

陈赓对杨登瀛的诚意,是非常欣赏的。他给杨登瀛的指示是:希望他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淞沪警备司令部、公共租界及法租界的巡捕房,都继续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以备后用。

当然,为了表示对杨登瀛的支持,陈赓也当场承诺:今后不但每个月会给他300大洋的活动费用,还将在其它方面配合他的工作,只要他有需要。

在中央特科那么困难的时候,每个月拿出300的活动费用,陈赓对杨登瀛的期望值不可谓不高。

二、陈赓的安排:配保镖、配秘书

在与陈赓见过面后,杨登瀛就成了我军的一把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此后,他的情报基本都是直接跟陈赓汇报的。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这里,都会觉得:像杨登瀛这样的社交场老手,干特工这一行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这样想,那显然就低估了白色恐怖时期敌人的狠辣程度。事实上,那几年正是我地下党骨干损失最大的时期。

对于第一次当特工的杨登瀛来说,正是因为他了解敌人的狠辣,所以他才会心慌。他曾找到陈赓,提出自己的困难之处:他不知该如何让敌人信任自己。敌人如果要问他要“剿共”的工作成果,他什么也拿不出来,那怎么办?

对此,陈赓的回复是:你放心,以后会不断向你提供我们的文件、传单,以及一些机关刊物,让你拿去给国民党交差。同时,陈赓还曾特意安排一些“会场”,准备一些文件,做成共产党人刚开完会的样子。杨登瀛带国民党去查的时候,虽然抓不到人,但这些东西能证明他是做了事的。

当然,在做完这些后,陈赓还做了一项重要安排:给杨登瀛配了一个保镖和一个女秘书。

可以说,这一安排是实打实地给杨登瀛吃下了“定心丸”。毕竟,身边有自己的同志,在关键时候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的。

这名保镖,名叫连德生。

连德生,当时可是陈赓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也是个情报老手。他是浙江人,早年逃难到了上海,参加工人起义后加入我党。1925年,他曾被派到莫斯科进行了系统地学习。

把连德生派去做杨登瀛的保镖:一是因为他身材魁梧、力气过人,看上去确实很像一个保镖;二是他胆大心细,很熟悉上海的环境;三是因为他曾在中央特科任职,大场面见得多,关键时候能沉得住气。

而这位女秘书,同样来头不小。

她的名字叫安娥。是的,大家没看错,就是后来成为田汉妻子的那位著名女剧作家。事实上,当年我党的女地下工作者里,有大量像安娥这样的爱国文艺女青年。

安娥出身书香世家,20岁加入我党后,也曾跟连德生一样被派到苏联学习。1929年回国后,她也进入了中央特科,成为了陈赓麾下的一员女将。

连德生和安娥,一个作为保镖,一个作为女秘书,被先后派来,杨登瀛的特工生涯可谓是“如虎添翼”。此后,他在敌营的官也是越当越大。

1930年后,杨登瀛被徐恩曾任命为国军驻上海的特派员。为表示对他的重视,陈立夫还曾亲自到上海,把由蒋介石签署的委任状交到他手上。

此后,但凡杨登瀛有了新情报,基本不需要亲自出手,只需要交给连德生和安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陈赓手上。后来,陈赓谈到这一段历史时,曾自信地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时,国民党在上海的特务机关,实际上掌握在我们手里”。

仅凭陈赓这句话,我们就完全能想象出当时杨登瀛、连德生、安娥这条线,有多牛!

三、立下奇功后,暴露!

从1928年开始潜伏,到1931年暴露,杨登瀛潜伏的时间在特工里并不算长,但他却数次立下奇功。篇幅问题,笔者只提到两件事,大家就能明白他这条线当时的重要性。

第一件事,铲除叛徒白鑫。

1929年8月份,时任中央农委书记的彭湃,赶到上海开会。24日下午,会议在上海沪西区的一幢小楼里进行。当时周恩来本来也是要参加的,因临时有事没去成。谁知,会议刚开始没多久,敌人就把小楼团团围住,彭湃等多名同志被当场逮捕。

事发后,周恩来痛心不已。他当即把陈赓叫来商量,安排了两件事:

其一,会议是秘密进行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咱们内部肯定出现了叛徒。为避免其它损失,此人必须除掉;

其二,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营救被捕的同志。

这两件事要想办成,周恩来和陈赓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杨登瀛。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让杨登瀛出手,再没有其它办法了。

以杨登瀛在敌营的地位,要打听出谁是叛徒并不难。很快,陈赓和周恩来就收到了一个名字:白鑫。

此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担任彭湃的秘书。“四一二”后,白鑫越想越害怕,萌生出叛变投敌的想法。他早早地联系上国民党上海党部情报处长范争波,出卖了彭湃等人开会的地址。

明确了白鑫是叛徒后,周恩来指示开展营救工作。遗憾的是,因为敌我力量的悬殊,虽然杨登瀛提供了押解路线,但最终还是没能营救成功。8月30日,彭湃等人在龙华被杀害。

英雄已逝,但叛徒不能不除。随后,周恩来向陈赓下达了对白鑫的“锄奸令”。此时的白鑫深知自己的处境,根本不敢露头,陈赓带着锄奸队把上海寻了个遍都没找到他。最后,还是靠杨登瀛和医生柯麟(潜伏在敌统区的一名医生)的双重信息,确定了白鑫的位置和出行路线。

1929年11月11日,在霞飞路的一个公馆门口,白鑫准备出发前往南京邀功。就在他将要上车之际,3名中央特科的队员朝他开枪。可耻的叛徒倒在了血泊里,敌人还没反应过来,锄奸队已经离开。

顺利清除白鑫不但为彭湃等人报了仇,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毕竟,此人知道的事还不少。而在这件事上,杨登瀛提供的情报是立了大功的。

杨登瀛立的第二大功,是保护了周恩来。

周总理一生经历了多次险境,1930年在上海这一次,多亏了杨登瀛的情报才没出事。

1930年,周恩来在上海收到了昔日“弟子”黄第洪的来信,称自己从苏联留学回来,问“恩师”能否给自己安排工作。

这黄第洪出身黄埔军校,当年周恩来在学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时,就和他认识了。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在,所以当黄第洪提出要在邮电局旁边见面时,周恩来一开始并没有拒绝。

而此时,杨登瀛却匆匆传出情报:黄第洪已经叛变。他一回国就给蒋介石写了密信,称自己还和周恩来有联系,一定能把他约出来。事成之后,还希望蒋校长能重用自己。

当时,这件事属于绝密信息,蒋介石直接把信和批示都交给了亲信陈立夫。陈立夫又把此事交给了特务头子徐恩曾。杨登瀛告诉陈赓:我的情报来源是徐恩曾,错不了的!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当然不会再赴约。最后,在中央特科的多方求证下,黄第洪叛变一事被证实。初冬的一个黄昏,两个戴着礼帽的年轻人,敲开了黄第洪的家门。这个差点儿对周恩来构成威胁的叛徒,被顺利除掉。

以上两件事,只是杨登瀛立下奇功中极小的一部分。对于一个特工来说,任务执行得越多,暴露的风险就越大。但杨登瀛的暴露,却并非因为他个人身手问题,而是因为中央特科骨干顾顺章的叛变。

对于特科的情况,顾顺章是非常清楚的。他的叛变,使上海地下情报网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当时,陈赓其实已经通知了杨登瀛,让他迅速转移。

杨登瀛见陈赓在这样的时候,还能冒死来通知自己,非常感动。不过,他还是想留下来试一试,他认为自己的身份应该是能顶得住敌人的细查。

陈赓见实在劝不动他,只能叮嘱他:“万一顾顺章咬死你,你就反咬他!”临行时,杨登瀛握住陈赓的手说:“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后悔交了你这个朋友!”话毕,陈赓消失在夜色里,奔向另一个战场。

陈赓离开后不久,4月底,杨登瀛果然被逮捕入狱。好在,最后敌人因为抓不到实证,再加上其老上级的保释,他被放了出来。不过,自此后他也就与陈赓等人失去了联络。

四、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后,杨登瀛并没有回老家。他当时已经是56岁了,和家人在南京生活着。虽然只是个平头百姓,但他过得很踏实。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当地在审查他的历史情况时,发现他曾在国民党政府当过高官,所以逮捕了他。直到这时,杨登瀛才亮明自己当年的身份,并表示:陈赓能为我作证。

见他说得有板有眼,法院的同志迅速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陈赓。得知杨登瀛还活着,陈赓自然高兴不已,他当即开出证明:

1931年以前在工作上曾和我联系,在此期间对党贡献颇大……

与此同时,当年把他推荐给陈赓的陈养山得知他的情况后,也同样写信到南京,证明他曾立下大功。

有了他们俩的证明,杨登瀛立马就被释放了。此后,陈养山和陈赓一直跟杨登瀛保持着联络,并经常关照他的生活。

1956年3月,陈赓还特意邀请杨登瀛到北京一聚。陈养山得知后,更是亲自到火车站去接他。老朋友再聚,众人都是感慨万千。在人群中,杨登瀛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安娥。

20多年不见,昔日过命的交情还在,他跟安娥有着说不完的话。而当安娥提到当年的“保镖”连德生时,杨登瀛则伤心不已。

原来,当年顾顺章叛变后,连德生就转移到了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后于1935年被敌人包围,英勇牺牲,年仅42岁。

能在北京见到诸多老友,也算是了了杨登瀛多年的心愿。此后,南京公安局每月都给他发放100元的生活补助。这在当时,已经能解决他家的大问题了。1969年12月19日,杨登瀛在南京病逝。

尾声:

陈赓大将是1961年去世的,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每一次去南京公干,他都会去找杨登瀛叙叙旧。如今,我们已经不知道这对老朋友都聊了些什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段艰难的岁月,那些曾并肩作战的人,是他们都不曾忘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