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年代的事》(小说)作者:董莉田 诵读:完美幸福

 静韵雅轩 2022-07-03 发布于河北

NO:1296

《那个年代的事》

作者:董莉田 

诵读:完美幸福

    名字,原本是一个人的代号与标志,它往往蕴含着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期盼和希望。然而,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在那个年代里,名字,这一最感性的称呼却被浓厚的政治色彩所侵蚀、所扭曲……

1974年初夏的一天,月亮刚刚爬出窝,红旗公社向阳大队第五生产队的大队长侯喜来,就召集全家老小十来口子人聚在自家的老槐树下开会。会议的中心就是给他刚刚出生才十天的孙子起名。也难怪侯老汉如此心急,都奔六十的人了才见着孙子,能不急吗?

说来话长。侯老汉生有三男二女,“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暂且不论,已成家的两个儿子——老大立春、老二大暑商量好似的,不偏不倚齐刷刷每家两个丫头片子!侯老汉心里真格格得不痛快。可是,上有“妇女能顶半边天”口号指方向,自己又是堂堂的大队长,也只好“满腔苦水藏心底”! 

去年春天,三儿子秋分刚结婚,这侯老汉就悄悄地再三叮嘱侯老太太:一日三餐,顿顿放醋.他是天天想、日日念、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深山出太阳!三儿媳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侯老汉的心也一天比一天吊得高;三儿媳临产,候老汉攥紧了拳头铆足了劲,大有生不出孙子誓不罢休的斗志。天随人愿,听到孙子呱呱的报到声,侯老汉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抹把额头的汗珠,苦大仇深的脸上终于放晴……

晚风挤过老槐树密密的叶子,送来丝丝凉意。侯老汉肩上搭一件对襟的粗布白褂,蹲在老槐树旁的大石墩上,两手不停地把早已卷好的烟卷搓了又搓、捻了又捻。此时的他尽管心里像是揣着个活蹦乱跳的兔子,高兴的劲儿扑棱棱地往上窜,可一想到自己大队长的身份,就马上绷起脸来,一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表情,领导嘛,就得有点领导的样子。

“各家管好自己的娃,现在开会。”侯老汉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可一说开会却钉是钉、卯是卯,“这个这个当前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在这大好的形势下,老三家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个这个……今儿开会 就是让你们寻思寻思,给我这大孙子起个像模像样的名儿!这个这个……这名儿啊,要显出咱贫下中农的政治思想觉悟。老规矩,立春,你先说说。”侯老汉说罢,把那支搓了无数遍的烟卷夹在耳间,从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小纸片,卷了烟丝,用舌头舔湿,又搓捻起来。

大儿子立春憨厚老实,为了这个穷家,他十二岁硬是早早地离开了学校,跟着侯老汉没白天没黑夜地扎到了庄稼地里.春播夏耕秋收,风里来雨里去,小小年纪已吃够了苦,受够了穷!他做梦都希望有一天能过上舒心的日子。家里地里,立春都是侯老汉的好帮手,是这个家的半块天,凡遇大事小情,侯老汉总要先听听立春的意思。

“爹,这事我也琢磨好几天了,就叫'增福’吧,让大侄子过好日子,别再像俺们一样受穷。”立春席地而坐,叭咂着和爹一样的烟。

立春的话似乎让侯老汉感到有些意外,他微微一愣,赶忙摆摆手说:“不行不行!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穷咋啦?越穷越光荣!”

    “爹,我是顺嘴说说,您别生气,我再琢磨琢磨。”一贯孝顺的立春瞅瞅爹的动静,赶忙岔开话。。

“老二,该你啦。” 侯老汉划着火柴,点上了烟。

“爹,我……我……还没考虑好哩……”二儿子大暑被媳妇纳着鞋底的手一撞,这话可就拐了弯。也是,上有老大,下有老小,自己夹在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儿,还是少操那份闲心吧!

初为人父的三儿子秋分,这几天乐得后脑勺都在笑。也不知从哪弄了本发黄的字典,早上查,晚上看,翻了一遍又一遍,人家早已是胸有成竹:“爹,我都查好了,就叫'明慧’吧,聪明智慧,将来孩子肯定有知识,有学问……”

“停停停!”此时的侯老汉刷地拉长了脸,用夹着烟卷的手戳着老三,压低了声音说,“你这是走白专道路!你们咋总往歪道上想哩!咋就不能和上面保持一致哩!”

“这咋叫歪道?在家也不让说真话啦?”老三碰了一鼻子灰,满肚子的不服气。

“谁不让你说真话啦?说真话也得跟得上形势!亏你还当民兵排长,这点觉悟都没有啊!”

“这和民兵排长有啥关系?总不能民兵生的孩子都叫民兵吧!就不许叫个斯文点的?就不许有个好的盼头啊?”老三的嗓门大了起来。

“你还越说越有理啦?想嚷嚷到大街上去啊!生个儿子就翘尾巴啦?骄傲使人落后,不知道啊?告诉你,我是你爹,是生产队长,做主的事还轮不到你!” 侯老汉的低音炮震住了老三,也镇震住了大家,一时间,一家人像是吃了花椒——闭了气,谁也不敢吱声……

“爹,要我说就叫臭蛋吧,好养活。”老实巴交的老大媳妇抖着胆子打破了僵局。

“哎呀哦,大嫂,都啥年代了还臭蛋臭蛋的,一听就是个土疙瘩,”不等侯老汉吭声,老二媳妇哧哧地纳着鞋底开了腔,“爹,我和大嫂都没生过小子,也不知道生小子是个啥滋味,要说这小子,可是给老祖宗续香火的,马虎不得,这名儿还是得你起。”

“他婶子,爹让咱寻思,咱就替爹费费心呗。爹,您要是嫌'臭蛋’土气,那就叫'促产’行不?您不是开会常说抓革命促生产吗?,这可跟形势。”老大媳妇满腔热情,一根犟筋。

“行啊,大嫂,刚一会工夫你就长学问啦?'促产’还真跟得上形势,可就怕叫久了成了'流产’!”二儿媳眼皮也不抬,纳鞋底的绳子是越拽越响。

一直摇着大蒲扇的老太太一看这架势,终于开腔了:“当家的,这娃是芒种这天生的,依我看就叫芒种吧,好记……”

老太太话没落地,老三秋分“嚯”地站起来,火爆爆地嚷开了:“我的亲娘唉!你还嫌咱家的节气不全是咋的!立春、大暑、秋分还不够,再来个芒种,成万年历啦?”说完,跳起腿进了屋。

老三这一咋呼不要紧,一家老小七嘴八舌地嚷成了一锅粥。

这嘈杂的声音并没有搅乱侯老汉的心思,他叭咂了两口早就灭了的烟屁股,随后又将烟屁股往石墩上使劲一摁,像是做出什么重大决定似的咳了两声,郑重地总结道:“好了好了,甭讨论了,我来说两句。这个这个咱家世代贫农,根红苗正,啥事都得跟得上政治,所以哩,这个这个孙子的名字一定要显出咱家的政治觉悟,要紧跟形势。听你们刚才说的,哪一个说到点子上啦?这个这个当前全国正在开展批判《水浒》运动,我反复琢磨,秋分家的大胖小子就叫'批浒’了……”

“爷爷, 小弟弟咋叫屁股哩,多难听!” 机灵鬼般的小孙女截住爷爷的话,她是一脸的惊讶。

“小孩子家家的,你懂啥!是'批浒’,批判的批,水浒的浒。批浒……批浒……” 侯老汉站起身来,挺直了腰板,倒剪着双手,得意的一遍一遍地叫着孙子的名字。

月光透过老槐树浓密的叶子,斑斑驳驳地洒落到地上,一家人在侯老汉“批浒批浒”的絮叨声中各干各的去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批浒”变成了“屁股”,“侯批浒”变成了“猴屁股”……





作者

简介

董莉田(网名小诗),中学高级教师,爱文学,爱跳舞。鹿泉区诵读协会副主席、鹿泉区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五月槐花开》、《位置》、《母亲是条河》《留一丝惊喜给日子》等作品发表在《燕赵晚报》上,诗歌《牵手》被河北广播电台“声动河北”栏目选用。



个人

简介

高建平(网名:完美幸福)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河北鹿泉诵读艺术协会会员(常务理事)、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静韵雅轩平台主播、喜欢音乐、喜欢文字、用声音传递温暖,用音乐感悟生活。




谢您对平台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敬请您在文章底部右下方,点击“点赞、在看”并转发。有您陪伴,用爱相传,传播正能量,分享更多人。您的鼓励就是我们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本平台所用图文及音视频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