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行旅(四)

 留香阁818 2022-07-03 发布于四川

  (四)

这一天的行程,还没结束。下一处打卡点:八廓街,大昭寺。

对,就是去认个道,打个卡。

下车后,穿过几条街巷。

遥见联排楼房中,有一幢的外墙与众不同,装饰繁富而精美。走近,细看牌匾,原来是“直贡噶举西方三怙主殿”,一处寺宇。

穿街过巷(拉萨市城关区鲁固路、鲁固一巷)

直贡噶举西方三怙主殿(拉萨市城关区鲁固一巷 · 2022.4.27_17:38)

到了。

最先闯入眼帘的,不是大昭寺,而是寺前广场那两根高高的立柱。那是经幡柱,各有其名称。从上到下,柱身缠满了 蓝、白、红、绿、黄五色相间的经幡,艳丽悦目。

柱后,就是著名的大昭寺。

跟巍峨雄壮的布达拉宫相比,闹市区中的大昭寺建筑,没那么招眼。可是,这里才是拉萨市真正的中心。信徒围绕着大昭寺转经,衍生出了八廓街,成就了最初的城区,在城建历史、经济生活,尤其宗教意义上,说这里是拉萨的“魂”,一点不过。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导游这样说,拉萨人都这样说。

上空,一鸟翔至,俯临万象。在拉萨,在西藏,总让人感觉,除了身边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那些天上飞着的,地面走着的,也都是抱持了信仰,在飞,飞得有灵性,在走,走得够执着。“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于此间,知其言不虚。

大昭寺广场(拉萨市城关区加央东路 · 2022.4.27_17:48)

心里想,已到跟前,可得好好拍拍大昭寺。谁知有人呼称:绕寺转三圈,福佑家人。看看那人群,携家带口,凭杖蹒跚的藏族信众,衣着随意,快慢无拘的外地游客,目不斜视也好,东张西望也罢,都在自左向右,顺时针地转着。也是,入境随俗,既来之,则转之。

就开始随了人流转行。行走间,还是要站站停停,拍拍街,拍拍人,这“转”,就显得不那么专一虔诚。毕竟,在信众那里,“转”是惯常的生活,我们仅一次体验,还心有旁骛,难能到位。

这街,在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榜上有名。虽然面貌全新,商业气息浓郁,而其古老的转经道功能,穿过一千多年的岁月,仍得以延续,那屡经改造的街面,不知承载过古今多少人对于万众,对于今生和来世,美好的祈愿。

途侧一座牌书“敏珠林寺藏香”的方屋,四围设了转经筒,走最后一个圈次时,我也趋往,绕转一周。

这街上的人,于我们而言,最吸引眼球而震撼内心的,是那些五体投地者,他们全身长伏,三步反复,一次次,磕出的,是世间最为纯粹的虔诚。那些着装较齐整的,许是附近的拜佛人,而那衣衫褴褛的,定为赴了远道,耗了长时的朝圣者。“装备”看去有异,其动作则大体相似。

那是很大的体能付出和意志力考验。

充溢在他们心里的,是信仰的力量。而“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英国-塞缪尔·斯迈尔斯)。

就凭这,他们就让人肃然生敬。

真有信仰的人,值得尊敬。心中神明在天,行事哪会肆无忌惮?在少不更事的年月,信仰被“文革”了的一代人,面此能无感慨?

转走八廓街  · 其一(拉萨市城关区八廓北街)

转走八廓街 · 其二(拉萨市城关区八廓南街)

转走八廓街 · 其三 · 转经筒(拉萨市城关区八廓北街)

磕长头的转经人 · 其一(拉萨市城关区八廓东街)

磕长头的转经人 · 其二(拉萨市城关区东孜苏路)

无意中,拍到一个网红点。当时只觉得,位处街巷三面通道的节点,这个黄色的圆弧转角楼,自具特色,有身着藏服的母女俩(?猜的)在楼前摆拍,那小女孩半掩其脸,煞是可爱,于是,举起了手机。

整理照片时,细看黄色楼面那文字,是“玛吉阿米”,一查,竟大有来头。

这里,居然是那位时或“流浪在拉萨街头”的仓央嘉措,曾经多次“流浪”其间,与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紧邻大昭寺,佛性庄严笼罩了的小去处,还有这么浪漫温情的一角。

听听那位宁愿私做世间情圣,不喜常为布宫“藏王”的六世达赖,曾怎样唱出他的心声: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几种汉译版本,个人以为此算最佳)

实际上,梵境和美人,一定要二选其一,也的确让仓央嘉措伤了些脑筋: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诗,为仓央嘉措所作,事,或许真的只是个传说。可是,这是一个多么神秘而优美,极具民间亲和力,引人去无限联想,去悠悠遐思的传说啊!

如今,这里是个很有名的餐厅,而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其人,早已隐没于时空的深处,不见了影踪。

不过在此,还是不妨流连一遭,脑回两圈。“玛吉阿米”,这个有故事的场所,位于拉萨市八廓街的东南角。

去这里打个卡,有点意思。

玛吉阿米(拉萨市城关区东孜苏路)

足足走满了三圈。《无量寿经》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经书指引,圆满达成。

时间有些晚,导游、领队都在催了,紧跑几步,赶去一侧,那个“三匝”起点处,有个特别的亭子,起初已经注意到,该拍下来。

特别在,亭中的那块石碑:“唐蕃会盟碑”。

其来历,碑前横石有凿文简介,百度百科中这节文字(蓝色字体)略具体一点: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

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

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算算这碑,到如今,公元2022,立多少年了?——1199,好神奇的数字!

一段很厚重的历史,于此伫留。

还有点特别的感觉:当初竖碑,是用来给人看的,如今这碑,是拿去受保护的。当然,这可能是句酸话,要传承下去,该保护还得保护;就像那布达拉宫的金顶,只可远观,不允近瞻,其理相同。

唐蕃会盟碑(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西街 · 2022.4.27_18:34)

至此,这次的西藏行旅实际上已经结束,旅行社的行程计划,全都完成。导游告知,明日下午两点半,回程送站。余外,别无安排。

第二天,428日,天气晴好,上午的时间,自由处置。没了团游就个游。好不容易来了拉萨,得把这几个小时用起来。

过其门却未入的大昭寺,一定要进一下。可是,那里上午只对信徒开放,十一点半,才开始让游客进入。

这才有了“晴赏”布达拉之行。毕竟,昨日天公不作美。

乘公交前往,上车一块钱,与当地藏胞位邻,听了些咿哩呜噜的藏语。

无直达,下去走一段。走到的,先是宗角禄康公园,又名龙王潭公园,昨日出布宫后,山腰所见的绿树碧水,已在目前。

蓝天下,布宫的后背,投影在清亮的湖水中,与岸边绿绿翠翠树木的倒影,合成了一体。水里的布宫, 反比那朦朦胧胧的树影,更为安稳清晰。

布宫水影(拉萨市城关区林廓北路 · 2022.4.28_9:50)

布达拉宫“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百度百科)。

对布宫外观图片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无论前后,布宫的窗户,都高出墙基老长老长。窗户是房间之眼,窗下大片的白和红,应该不再有房,而是与山身相连的墙体。这大面积墙体所需的“夯土”,则是取自后面山脚。取土后留下的大坑,就成了如今眼前这个碧汪汪的“龙王潭”。

从树木之间望去,有了绿色衬托,布宫添了些灵动,更富生机。若来微风,此境更佳。

末尾一幅图,一鸟巧巧然居中(放大更显眼),真是凑趣,有否天人感应,且不去管,“自愿者”飞临,的确来给“灵动”和“生机”加了分。

绿绕布宫(拉萨市城关区,前二林廓北路,后一娘热南路)

布宫所在的“红山”,山体为坚硬的岩石,宫墙墙基埋入岩石中,两相抱持成为整体。因此,这座重建的宫殿,历经三百多年风霜雨雪,电闪雷鸣,山河变迁,仍屹立如初。当然,这还得益于后世不断地修缮维护。

下面图片,可以看到殿基和山岩抱持一体的情形。

两缕晴光,斜斜地,正投向布宫的身前。

殿岩一体(拉萨市城关区娘热南路)

转过身来,再关注一下这美美的园,这奇奇的树。

这园子,老树探身饮水,桥拱照影成环,一湖翠拥绿抱,岛心红墙翼然,碧天之下,水平如镜,爱煞了人呢!怎么看,也不像是雪域高原的产物。我和同游老毛颇有同感:此景只应宅江南,傍身布宫成奇艳。

可真的,它就在这冷峻的高原上,以它的绮丽柔情,仰视着,陪伴着横空出世的布达拉宫,走过了斑驳漫长的岁月。

何况,那些老树,苍干虬枝,歪歪扭扭,却仍叶繁翠滴,独木成林;在我们当地,也是极难见得。

而这里,竟一棵又一棵的,像相约齐聚,一块儿饮茶下棋聊天一般,悠闲而自在,还歪了头颈,伸了长臂,似欲近人耳侧,谈些什么,或揽人肩脖,攀点交情。游人呢,早是见之心喜,趋前致意,想去慢慢读懂,它们苍老的褶纹里,绽裂的罅隙间,那些曾经的风雨沧桑。

若非布宫矗山巅,只疑此身醉江南(拉萨市城关区娘热南路)

古柳新翠 · 其一(拉萨市城关区娘热南路)

古柳新翠 · 其二(拉萨市城关区娘热南路)

朝着布宫方向,找出口。出去几步,见个公交站,看了站牌,有大昭寺,老毛夫妇直接就登了车,我家大米跟着上,我也接踵上。

车动了,逆了布宫方位,想想,不对啊,这会儿去,也进不了大昭寺,而青空下的布宫,还只见了个后背,留点咫尺间的缺憾,余生难补了。一站停车,我一人跳下,对着布宫的大致位置,走过去。

于是,先随手一张车来人往里,市声交杂中的布达拉宫。前晚拍到,投向布宫的那柱灯光,也许,就出自右前那楼顶?

市井作伴布宫(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 · 2022.4.28_10:29)

接着,到场东门排候,三进广场。

还是前晚那个水池,那个位置,蓝色天空下,绿树掩映中,布宫的红、白、黄,还有那顶上的金,都格外鲜明,熠熠有辉。只是,那池中的倒影,在微微波光里,漾得有些迷蒙。

布宫波影(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

左前行,到得广场开阔处。站右侧,去左侧,回中间,前十步,后廿步,变换了方位,拍布宫,也拍四周。

上空,湛湛蓝天广袤而深邃,旁侧, 簪了云絮的山峰为邻伴,前面,平坦的广场宽阔而舒展,四周,其它建筑和设施自觉拉开间距,又不过于疏离,于是,居中的布达拉宫,更显得雄浑天成,卓尔不凡,雍容气派,而同时,它也消纳世间烟火,触接地气苍生。

看下面的连图,如果布宫上方再来祥云几朵,想想那意境,该是别样的美妙。

没能料到,真有“天使”下凡,成就眼前美好。

放大看末幅,布宫顶上,几点白羽从容翱翔,其队形,竟酷似天上北斗!细数数,六只,只差……已经不错啦,因了它们,布宫灵动起来了,欲扶摇于天地之间,它不止满足于当下的安宁祥和,还憧憬着佛光无限的未来。

那鸟儿,起初我以为是白鸽,把图放至最大,发现是白羽黑翅,查了一下,像丹顶鹤的外形,不够确定,只好把“几羽白鸽”换成了“几点白羽”。反正,那是上天的精灵,来仙顾我等肉目凡眼。

蓝天下的布宫 · 其一(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北京中路)

再来个竖幅和全景吧。此全景与题图同幅。

蓝天下的布宫 · 其二(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 · 2022.4.28_10:54)  

蓝天下的布宫 · 其三(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 · 2022.4.28_10:55)

       还有这个布宫广场,换个方向,晒图两张。和平纪念碑和领导人的像,是其间巨大的存在。

  布宫广场(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

广场上的和平解放纪念碑(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 · 2022.4.28_10:57)

得离开了。原路返回。

经过池边,水面平静些了,布宫倒影也就更醒目一点。那就再来两“咔嚓”,道个拜拜。

布宫临水(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东路)

打的,赶往大昭寺。

又经八廓街,这会儿是生意高峰期,熙熙攘攘,有点火爆;外面道侧,有这街名的铭牌,补拍一下。

热闹的八廓街 · 铭牌(拉萨市城关区八廓北街、宇拓路)

其间,川味十足的牛肉面一碗,是为午餐。然后,会同几个团友,去大昭寺一入口,凭预约,币85,换购正式门票入寺。

大昭寺门票

团友八人合200元,请得一位女讲解,藏颜藏装,藏式普通话。

她逐点解说,讲得认真。来龙去脉,还是尽力列叙。可是,在我们给出的时间范围内(至迟午后一点结束),她没能合理分配,于是,开头娓娓,终了草草。

最关键在,寺内很多地方,其实是可以拍照的;她提示不到位,光说不能拍,我们自己又怕举止失当,对神佛不敬,因此,寺内照成了空白。

后来浏览网页,看到一位游客说,在某课余兼职的藏族学生(大昭寺“17岁无证导游”,搜此可达)引领下,除了特别的几个点,他“多拍了一些大昭寺内的照片”(网文)。看了那图片,好些金碧辉煌被他纳入镜头,有点震撼的同时,又为自己的空白道憾。

最后,紧赶着,去了屋顶,才放手拍了几幅。

蓝蓝的天空中,几许淡云似有若无,明媚的阳光下,大昭寺的金顶,金光闪闪。

平日里我们说“金光四射”或金光怎样怎样,一般指“像金光那样”,是用比喻,作形容,与真正的金无关;我这里说的“金光”,那可是百分百写实。

跟布达拉宫纯金打造屋顶有点差别的是,大昭寺的金顶为铜板鎏金,“鎏金”也是真金其面呢,所以那闪耀的金光,的确是发自“鎏”于铜板表面的纯金。

图左那金顶脊上的宝器饰品,被塑网遮掩,大概是准备维修保养吧,有点影响图像效果。

蓝空下,金顶熠熠(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西街)

此刻,有阳光两束,一直一曲,成八字形,照临金顶。而这两束光,又都是略呈扇状,若丝缕般地投射而来。

注意了,认真观察一下,那丝,那缕,其色略见差异,说不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至少浓淡有别,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白”字,就能真实客观摹写的。以我对色彩并非专业,并不敏感的眼光,去细看细辨,那光束的色谱成分,应该不在五种之下。

云絮轻浮,徜徉于光束近旁,一时间,把这大昭寺金顶的上空,装扮得有些奇幻瑰丽。

幻彩阳光临金顶(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西街)

至于大昭寺内的神佛世界,比如那尊镇寺之宝,释迦牟尼十二岁赤金等身像,和大昭寺建筑、陈设的林林总总,未拍得图片,脑拙难记,在此,姑且付诸阙如。真有兴趣,欲知就里,网查即得。

出寺,约车。遥遥看到一个熟悉的建筑,手痒还拍。视线中,此去没多远,查查,布宫广场东门至大昭寺,公交最短2.5公里,驾车2.7,步行约1.4。一小时前,急急地打的过来,10块(好像是起步价),下车后还绕行几百米,贼贵。

遥望布宫(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西街之大昭寺广场)

回过头,还得跟大昭寺道个别。

中间两幅,一束阳光犹在,毫秒级、微秒级的时差,末幅拉近,角度稍下移,就没了那束光。

回瞩大昭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西街之大昭寺广场)

正门口顶上的那个徽标,法轮双鹿,也是铜质鎏金,藏地寺庙大殿正门楼顶常见,其所蕴含的佛教思想,具体解说有异,基本意旨类似,即“象征着佛教信徒们对佛法的坚定,也蕴意着弘扬佛教,广济天下”(摘自网文)。

法轮双鹿(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西街之大昭寺广场)

路旁等车时,再来张街拍。就此与圣城拉萨,与雪域高原,先行别过 。

拉萨街景(拉萨市城关区宇拓路 · 2022.4.28_13:06)

       尽管脚步匆匆,尽管只是轻轻撩开了那神秘面纱之一角,不过,自今往后,世界屋脊一瞥,雪域圣境一游的行列中,也有了我们的身影,有了我们的笑语,有了我们近晤皓皓雪峰湛湛碧水之际,那些触悟,和感应,还有那点,“疫查”跟我们做伴,我们与“高反”共处的记忆……

                                                               2022.6.16,于成都合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