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沙漠治理已见成效,印度却早已引用青藏高原的水开辟千万亩田

 金苹果6 2022-07-03 发布于北京

综述

同时东南亚国家,中国尽心尽力使沙漠变成绿洲,通过多年的努力才得以实现夙愿,而印度却在青藏高原带来的水源滋养下,早早坐拥了令人艳羡的万亩良田,被视为国际粮农贸易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

图片


突破沙漠化瓶颈

中国几代治沙人不惧艰难,时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亲见沙漠变绿洲的传奇誓不回。
中国沙漠化的现状有大幅度的改观,其贫瘠的面貌为之一新。尤其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让土地陷入荒芜,绿树的栽植也改写了这一带的自然发展史。
印度是我国的隔壁邻居,却从没有为沙漠化的问题担忧烦恼过。印度的粮食出口在世界上曾首屈一指,为贸易出口打开了一扇绿色之窗。

图片


农业的崛起兴旺和我国的青藏高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势于青藏高原的地理资源,古代印度早有引渠灌溉之举,喜遇绿色农田遍布全境。
在迈入现代文明之后,印度农业发展的势头仍然是水涨船高,农业的稳固地位要仰仗灌溉技术的升级和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

图片


我国将沙漠化治理纳入日程,是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
北部偏僻的省区不仅气候恶劣,而且对开发成果缺乏有效的科学保护。常年遭遇风沙天气,乃司空见惯之事。
毛乌素、塔克拉玛被沙漠所覆盖的地域,极大限制了新疆区位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不良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我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如今,毛乌素在国家政策和民众的帮扶下,终于翻开了绿色时代新一页。

图片

印度——一匹农业的黑马

印度并没有和中国的沙漠治理相同或相似的道路,而是攀登上农业生产的大国地位。全球将近有四分之一的粮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进口国。
印度在地缘上与青藏高原接近,当雅鲁藏布江的水流穿过印度,著名的恒河三角洲由此诞生。
奇怪的是,除印度之外,我国却没有其它地区享受到青藏高原所带来的福利,反而受到气候大起大落变化的牵制。

图片

青藏高原与印度平原以南北方向相对,喜马拉雅山在两地之间矗立,来自高原地区的气流,影响着南北地区的气压形成和气候条件的巨大差异。
然而,印度境内由于外界冷热空气皆不可流动,适中气候保证了农产品的栽种和供应,再加上境内外河流的哺育和滋润,为粮食的培育打造了天然的温床,给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缔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当英国殖民者开始对印度进行经济掠夺,当时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引进了世界首创的精细灌溉技术,也间接为印度长远的农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利帮助。所以,中国和印度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农业耕种模型
中国要改善不良的环境和土质,增加可耕田的总数量,必然少不了和地区的荒漠化进行持久斗争,通过大力缩减荒漠化的面积,从而提升农事灌溉的品质。
区位的地理性优劣与天然气候条件不可分割,南方降雨量多,北方降雨量少,只有人为改造沙漠化带来的困扰,才能为南北农业的均衡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图片

中国和印度在农业文明上可以相互观照、借鉴,当了解到青藏高原的存在增强了印度发展农业体系的区位优势,我们不妨将目光投注到国内尚未开发的地理资源上,以科研考察和论证为依据,进一步统计出是否有利于中国发展农业体系的数据,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的极致,与加大对荒漠化治理的投入并行不悖。

图片

学会优势互补

事实证明,雪域、高原等苦寒之地,也是生态植被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国家土地资产中最值得保护和开发的板块,我们切不可因为目光的短浅而错失了农业技术升级的黄金期。
当代印度经济的发展虽远远落后于腾飞而起的中国,但中国在农业领域仍不能忽略了自己的短板。如果短板之处得不到修正和加强,那么势必会给中国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图片

处于后工业时代的中国,离不开农业文明的根本,而农业文明的根本又在于解决水源的问题。人造水源和自然水源是两条基本的途径。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当然不能指望冰川自然融化,那完全是气候变暖后的连锁反应。
对于山川河流走向的勘测,我们应多注重捕捉细节,为国内农事生产提供可行性指导。

图片

结语

山美、水美、自然美,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这幅极具江南特色的农业画卷,在中国政府大力保障可耕地的大背景下,业已向世人徐徐展开。
我们在心怀自豪和感恩的同时,也不要忘却了过去曾经经历过的灾荒之年,思想的脱贫要先于人的脱贫,土地的脱贫要先于人的脱贫。给沙漠披上一层层绿装,是国家和民众共同的期盼。
中国的农业任重而道远,喂养14亿人口是一个不小的责任。我们理当共商大计,为农田水利的建设,奉献上一些绵薄之力!让工业反哺于农业不再停留于口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