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后有感:《断指》到底是谁的错?

 阿榧榧香 2022-07-03 发布于江苏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胡文学的中篇小说《断指》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仝樱短暂的一生似乎永远都在奔赴悲剧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走投无路。
仝樱在城里打过五年工,给人当保姆的时候工钱不多,还要遭受男主人的调戏,最后被女主人打了几个耳括子,连工钱都没要够。后来去歌厅坐台,陪客人唱歌说话喝酒,既不能得罪客人,又要保全自己,每天上班都在紧张中度过。等挣了一笔钱,她回到家乡,却因为她坐过台而在村里抬不起头。她看中黄玉的原因,首先就是两人相隔甚远,其次才是黄玉的善良。她想对黄玉好,想让黄玉觉得骄傲,所以出嫁的时候买了村里人罕见的家用电器。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丰厚的嫁妆反倒“授人以柄”,遭到村里人的怀疑,认为她的钱来路不够“干净”。
她对丈夫掏心掏肺,把家底儿完全亮了出来:“我还有五万块私房钱”。于是,他们迎来了第一位借款者,叔伯哥哥黄斤。紧接着,外出所长的外甥宋三碗也开口借钱。当他们下定决心不再借钱的时候,辈份极高的四爷爷上门了,夫妻俩精心构筑的防线崩溃了,“借钱的人整天进进出出,我家的门槛磨掉了好几厘米”。有沾着亲带着故的,也有谈不上多少交情的,有哭着的笑着的,“每个人都有难事,都有让人同情的理由,借不到钱绝不罢休”。两个月,登门借钱的人多达四十九人次,借出现金三万七千余元。
村长上门要夫妻俩捐款一万元修校舍,“几十个娃花花绿绿地在厚实的雨幕中跪着”。学校修了,家里还要招待因此而来的客人,夫妻俩苦不堪言。父亲开口要修墓穴,仝樱回娘家借了五千,又把陪嫁的冰箱给卖了,才凑足了墓穴钱。母亲的妹妹又来开口借钱,夫妻俩把摩托车借给了表弟。结果表弟出了车祸,靠卖血凑够了医药费,陪嫁的电器也都变卖了,表弟还被其父母背到了夫妻俩的家里。
夫妻俩借了高利贷盘下饭店,生意却不景气,仝樱第一次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即使被丈夫暴躁殴打,仝樱还是内疚:“落到这一步,是我的错,这个债就让我来还吧。”她用这种曾经抵制的方式来支撑这个家,病倒后却因为没有钱交押金得不到治疗,丈夫在好不容易要了三天账以后去交钱时,仝樱已经延误了治疗的时间。最终,她的骨灰被装在廉价的骨灰盒里,到村口的时候却被拒之门外。这些欠着她钱的村民,甚至包括自己的公公婆婆,都拒绝把她的骨灰葬在祖坟,甚至不能进村。
读到小说中间部分的时候,真有种对仝樱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手里拽着钱哪里去不得?非要用自己的私房钱一次次地去填亲戚和村民们没有底的窟窿,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憋屈得不能再憋屈。读到小说结局,才觉得人性这东西真是经不起一点点考验,吃着你的用着你的欠着你的,最后你却连骨灰都葬不到村里的地界。直到生命的终结,她居然还对丈夫充满了歉疚,觉得是自己买了丰厚的嫁妆惹来了祸事,是她拖累了丈夫。
或许,仝樱由于曾经坐过台,所以始终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想方设法要对丈夫进行弥补。因此,在丈夫的亲戚村民上门借钱的时候,没有底气说个“不”字。而在一次次的妥协之后,却是更多的妥协。她以为自己丰厚的陪嫁是一种原罪,其实真正酿成她悲剧的,却是她软弱善良的性格。她不怕吃苦,却始终觉得丈夫跟着过苦日子是自己的错误,因而即使被丈夫暴打也没有想过离开,而是想着赎罪。在负债累累的时候,还觉得落到这个地步是自己的错,所以用出卖自己肉体方式来还债。
合上小说,我没有急于看下一部小说,总觉得心里堵着点什么。仝樱是个善良的女人,她把自己的私房钱一分不留地借了出去,可是借到钱的反倒成了老大,甚至连享用新校舍的孩子们,也没有谁对这个女人有一丝一毫的感激。原本拥有丰厚家私的她,竟然因为交不出住院的押金而香消玉殒,死后还不能魂归乡里,最终埋在了远离黄庄的荒滩……
直到仝樱病故,她借出去的钱还只是收回了一个零头,而那些借着她钱的人竟然个个都理直气壮,站在道德的高度对她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这是一个现代版的“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也是一个避无可避的悲剧故事。这是仝樱的错么?我拒绝这个答案。那么,到底是谁的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