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唐朝的流鬼国到俄罗斯的楚科奇和堪察加

 长弓有心 2022-07-03 发布于广东

说到十三朝古都西安,有一句很好的概括:从周秦,到汉唐。确实,这些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时代。这些朝代励精图治,开疆扩土,思想豪迈,文明进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起到了奠基作用。到唐朝时已经是一个万邦来朝的开放时代。来唐朝进贡的最远的东北亚国家(或者称为部族)在堪察加半岛上,快到北冰洋岸边了。这个国家是流鬼国。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流鬼国国王遣其子可也余志为使者来长安朝贡,唐太宗封使者骑都尉官号。

一、中国古籍对流鬼国进贡的记载。

《新唐书·.东夷传》:流鬼国,去京师一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泽。有鱼盐之利。地气早寒。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于其上。以践层冰。逐其奔兽。俗多狗。以其皮毛为裘褐。胜兵万人。南与莫曳靺鞨邻接。未尝通聘中国。 贞观十四年。其王更三译而来朝贡。授骑都尉。

《通典·北狄·流鬼》: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国,余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设靺鞨船行十五日。无城郭,依海岛散居,掘地深数尺,两边斜竖木,构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杂麻为布而衣之,妇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鱼皮,制与獠同。多沮泽,有盐鱼之利。地气冱寒,早霜雪,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俗多狗。胜兵万余人。无相敬之礼、官僚之法。不识四时节序。有他盗入境,乃相呼召。弓长四尺余,箭与中国同,以骨石为镞。乐有歌舞。死解封树,哭之三年,无余服制。靺鞨有乘海至其国货易,陈国家之盛业,于是其君长孟蚌遣其子可也余志,以唐贞观十四年,三译而来朝贡。初至靺鞨,不解乘马,上即颠坠。其长老人传言:“其国北一月行有夜叉人,皆豕牙翘出,噉人,莫有涉其界,未尝通聘。”

二、 流鬼国在堪察加半岛、夜叉国在楚科奇半岛的考证。

在史料中,关于流鬼国,提到了黑水靺鞨。一是黑水靺鞨渡海与流鬼国贸易,说到唐朝的富庶与强盛,引来流鬼国的倾慕,虽然语言不通,要经过三次转译,还是来到长安朝贡。二是其地离长安一万五千里,在少海(鄂霍次克海)北,在黑水靺鞨东北。确定了黑水靺鞨,就容易确定其地理位置了。

黑水靺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因位于“黑水(黑龙江)”沿岸,故得名,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其中的思慕部分支是鄂温克人。

唐朝于武则天的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派靺鞨籍将领李多祚击败黑水靺鞨,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建黑水都督府统管靺鞨。

文章图片1

唐朝与靺鞨(669年)

文章图片2

唐朝与靺鞨(741年)

根据以上资料,中外专家提出了流鬼国的五种位置假说,简略归为下图:

文章图片3

流鬼国地域考据用图

经过中外学者多方论证,流鬼国在堪察加半岛上的说法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主要依据是:(1)流鬼国三面阻海,一面通陆,显然是半岛;(2)流鬼国去京师一万五千里,显然堪察加半岛距离最合适;(3)《新唐书》的少海和《通典》中的北海均指鄂霍次克海。勘察加半岛确实在鄂霍次克海北部。

从地理学上分析,根据鄂霍次克海逆时针方向的海流规律特点,黑水靺鞨渡海应该是航行到堪察加半岛西海岸,则流鬼国主体大约在此间。但是那里应该没有什么明确的地域边界,既然知道三面阻海,说占据整个或半个堪察加半岛也不为错。

另外,从民俗学角度分析,流鬼国北边是夜叉国,这个国家(部落)非常野蛮原始,也只有楚科奇半岛上的土著适合。夜叉国“人皆豕牙翘出,噉人。” 17 世纪40 年代,沙俄探险家杰日涅夫到达亚洲大陆的极东点杰日涅夫角时,“在海角的对面是两个岛屿,其中之一住着楚科奇人,他们的口唇上镶着一块海象牙。”在北极圈附近居住的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的男子在下唇的两角穿孔,塞以兽牙、兽骨、贝壳、石块、木头等做的装饰品。当地民俗,可以看俄国人冈察洛夫写的一本书记载:“楚克奇人同其他部族进行贸易 ——以物易物,方式也是非常有趣的。例如,他们同注入北冰洋的河口附近岛民卡拉高里人易货时,双方手中各执一件货物,另一只手各执一把长刀,俩人都全神贯注,监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同时互递货物。其中一方稍有不慎,对方就会猛然一刀刺过去,抢走货物。没有人为被害者伸冤。'他准保是个坏人!’人们这样解释说,然后很快就会把他忘掉。”相较而言,流鬼国人生活虽然原始,还是比这个种群文明,他们也不敢和这些人打交道。夜叉国从未和唐朝直接打过交道,唐朝人是出于好奇记录下来。

据现代人根据民俗学考证,如服饰、雪橇、沮泽(沼泽)、“无官僚之法”、“不识四时节序”、“乐有歌舞”、兵器、葬俗等多个方面,流鬼国人对应着堪察加半岛上的科里亚克人和伊杰里门人。

我在《贝加尔湖——中国的北海》一文中指出:“华北猎人将细石器文化和新时期文化不断带到贝加尔湖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其实这个论断可以继续推广到整个东北亚,甚至是到美洲的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群中,因为流鬼国“弓长四尺余,箭与中国同,以骨石为镞。”这就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体现。

三、中国史籍记录流鬼国的意义。

1、唐代开辟了堪察加半岛的航线。唐朝建立黑水都督府后,能够对黑水靺鞨地区进行有效行政管理。黑水都督被赐名李献诚。黑水靺鞨开辟了对堪察加半岛的航线,即从莫曳靺鞨(莫曳皆部)所在的库页岛出发经鄂霍次克海航行到堪察加半岛。

2、中国最早发现了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新唐书·靺鞨传》载,黑水西北有思慕部,往北走10天到郡利部,再往东北走10天到窟设部,再往东南走10天到莫曳皆部。终点在流鬼国。这条航线应该是从库页岛出发,顺海流趁西北风向东南航行,到择捉岛后,则转向东北而后到堪察加半岛南端,全长918海里(1700余公里),用时15天。

四、近代楚科奇半岛和堪察加半岛被俄罗斯侵占简史。

从上述材料我们知道,楚科奇半岛和堪察加半岛上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他们生活的地方并非是无主的土地。

但是沙俄时代的俄罗斯强盗们打着东进的旗号在西伯利亚一路烧杀抢掠过来。在他们的史书里,沿路人民、部落“纷纷请求加入。”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放弃大量领土的一个条约。派去谈判的索额图刚刚在内部政治斗争中失败,并没有心思去争取国家利益,置布里亚特蒙古族同胞于不顾,主动放弃贝加尔湖流域领土,原本可以成为阻遏俄罗斯东侵的屏障一时洞开。俄罗斯人虽然暂时没有侵略外东北,但是得以借路沿着鄂霍次克海边,再向北侵占楚科奇半岛和堪察加半岛,然后南向与日本争夺千岛群岛,最后迂回一圈,在清政府衰弱时侵占了库页岛和外东北!

《尼布楚条约》是公元1689年签订的,俄罗斯于1697年推进到堪察加半岛,1699年在半岛上建立了堪察加堡。楚科奇人民和堪察加人民对入侵的俄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沙俄直到18世纪中叶才平定这两个地区。

伊杰里门人生活在堪察加半岛南端和千岛群岛,再往南就是生活在北海道的虾夷人(伊努特人)。科里亚克人称伊杰里门人为“杭洽洛”,这就是堪察加(谐音)名字的由来。1897年该族还有2779人,1926年只剩下814人,1979年也只有1400人。克拉舍宁尼科夫经过考察认为这个民族与蒙古人是一类人,许多词汇具有蒙古语或汉语的词尾特征,矮黑,黑发,少毛少须,面型和卡尔梅克蒙古族相似。1696年17个哥萨克来到季基尔河洗劫了发现的第一个伊杰里门人村庄。1697年阿特拉索夫带领士兵侵入半岛,杀害了许多科里亚克人、伊杰里门人和伊努特人。1712年伊杰里门人烧死25个哥萨克。1713年哥萨克进行了报复和屠杀。1731年7月20日伊杰里门人暴动,最后被镇压,标志着俄罗斯人彻底征服了伊杰里门人。现在的伊杰里门人故地已经成了俄罗斯人的天下,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州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就在这个地区。

伊杰里门人北部住着科里亚克人。1897年科里亚克人有7284人,1926年是7434人,1979年是7900人。1651年4月俄罗斯人第一次见到科里亚克人,并通过屠杀占领了一个村寨,之后是数次侵扰。1697年阿特拉索夫曾一次就杀害150名科里亚克人,抢走了他们的鹿群。经过数年抵抗,1752年科里亚克人发生暴动被镇压,直到1756年才臣服于俄罗斯人。

楚科奇人则在科里亚克人北边,住在楚科奇半岛上,其北边就是北冰洋,其东边隔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半岛相望。1897年楚科奇人有11751人,1926年有12346人,1979年有14000人。据研究,楚科奇半岛原来居住着爱斯基摩人,是楚科奇人北迁占有了现有土地,并与爱斯基摩人有一定融合。1642年哥萨克第一次见到楚科奇人。然后是俄罗斯人数次远征和楚科奇人的顽强反抗。战争和天花消灭了许多楚科奇人。为了越海征战阿拉斯加半岛,俄罗斯人加快了战争步伐,由于强烈反抗,沙俄改变了政策。1755年沙俄派代表与楚科奇人讲和,以“楚科奇人每人每年缴纳一张红狐皮的贡税”说服楚科奇人归顺。楚科奇人的蛮性除了前面讲的交换物资那个情节,他们内部还流行可以“自愿死”的风俗。准备“自愿死”的人,可以选择“用刀或矛杀死、用带子勒死、用枪打死”这三种方式之一。

读中国历史,我们记录的是文明,虽有战争,但我们的民族选择的是:“止戈为武”,用战争捍卫和平。读俄罗斯历史,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浓浓的血腥味。

文章图片4

当代的楚科奇半岛和堪察加半岛政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