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影记】沂源双石屋,充实着历史的秀美山村

 齐民生眼观景 2022-07-03 发布于山东

【原创影记】鲁中访古村12:沂源双石屋村

    在沂源县最北部的大山深处,一处与博山、淄川相邻,与临朐相近,一个鸡鸣四地的地方,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落——双石屋村,它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这里山势奇特,层峦叠嶂、流水潺潺,风景旖旎,独占了纯天然的生态优势,更加上民风淳厚、风韵古朴,成功入选山东省最美乡村、第四批山东省传统古村落。




    双石屋村在群山环抱之中, 村西的太平山海拔903米。齐长城由西向东在此山头一分为二,向北一支成齐长城的复线,向北沿山岭经之之岭进入淄川、临朐境内;向南一支为主线沿山岭向南延伸。山村周围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整个村庄似是镶嵌在森林之中。这原始的生态造就了这里春天山花飘香,烂漫遍野;夏天翠色欲滴、流水潺潺;秋天漫山红叶,秋高气爽;冬天傲雪凌霜、银装素裹。近些年,这里也重视了旅游开发,因而一年四季都有大批的驴友(游客)来此观光。


    从双石屋村口,一条蜿蜒的水泥硬化村道将游人引向村子深处。全村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高低栉比,并且房屋、院墙大部以红砂石砌成,全村建筑有一种“山寨”特色,具有原生态村落的味道。








    关于双石屋村的来历,据说明万历年间,村里最早是一对张姓夫妇逃难来到这里,发现山上有两个山洞,他们借山洞和石墙之势建造了两座石屋,在此居住下来。400多年后,这个美丽的双石屋村小山村发展到80多户186口人(目前主要是张、周、李三姓)。

    而村民流传的另外一个版本,则是说当年这里属于青州,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养马场。因为这个大户跟渭头河张家是亲戚,就让张家的兄弟两个来给他放马。兄弟俩刚来的时候就住在石屋里,后来慢慢又有人迁来,村子慢慢繁荣起来。

    其实,所谓的石屋就是在凹进去的山崖下加建了一面墙,加上门窗就成了一处房屋,这种山崖在当地称作“哈巴嵌”,就是山崖凹进去,形成的可遮雨雪的特殊地型。石屋在建筑过程中少建了三面墙壁,墙体由青石建造,冬暖夏凉。这里村子的先人以这样的两个石屋为基础,以“双石屋”命名立村。





    这两座村内最古老的石屋,是村子发端的原点,也是村民的生活精神象征。来这里的探访的大多数游人,都是为了这两处石屋而来。

    更为人们所称道的,是这两处石屋其中一处(下边的石屋),在解放战争之前就曾经是沂源县委的所在地,如今是沂源县的红色教育基地。

    据记载,1944年抗战时期,沂源县委书记边一峰在双石屋村办公,主持沂源县委工作。在抗日的同时开展锄奸、筹粮、征兵工作。(因为这里是地处偏僻,据说当年日本鬼子试图来过好几次,愣是没找到村子在哪。)边一峰在此工作8个月后,调任鲁中区党委支前司令部民运科长,后来由沂源县委其他领导继续在此工作至1947年。在当时这个不足100人的小山村,从1945年至1948年先后有5人入党、13人入伍。如今的双石屋以其优美的风光和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


    过了双石屋继续往前走,不远处就会看到一颗参天大树屹立在道路一旁,它枝繁叶茂,很是气派壮观。这是村子里的另一处看点——黄连古树,属于淄博市级“古树名木”。村民说,这棵树叫姊妹黄连树,树龄已经有580余年。它原本是两棵并生的黄连树,后来随着时间的消度慢慢地合二为一,最终成为现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模样。只有细心的人,才勉强能在树干上发现这两棵树合体的一丝痕迹。




    双石屋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黄烟、有机小米等,还生产杏核、山楂、柿子、苹果等果品。因而在这里,你会发现在其他地方很少见的乡村建筑——烤烟房。黄烟、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让村民的生活富裕了起来。借助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原本闭塞难寻的古村,目前的双石屋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