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化学除草剂,常用于农业上的田间除草、轮作前的农作物清场等方面。一提到它的功效,农民们就会想到两个词——“管用”、“省事”。“管用”指的是它高效的除草效果。 无论哪种植物遇到“百草枯”,植物的绿色组织都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枯萎而死。 “省事”指的是它的使用方便。农民们只需要将它兑上水,往地里一洒,就可以使一块地很快变得寸草不生,不仅可以免除翻耕土地的麻烦,而且能够实现快速轮作,既省力又省时。 由于应用效果好,百草枯一经推出就深受农民们的青睐,成为全球知名的农药产品。按理说,这样一款功能强大的产品应该在市场上长盛不衰。 但谁也没想到,它最终会被国家勒令停产。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它被停产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功效不好,而是因为“被喝到停产”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与它的以下特点有很大关系。 1、百草枯是农民家中常见的农药 长期以来,百草枯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在农业上应用广泛,所以一直深受农民青睐,以至于达到了家家必备的程度。农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它,因此一旦有人想不开试图自杀,就容易想到用它。 另外,百草枯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毒药特征不明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若不加以注意的话,很容易把它当成水或其他普通液体而发生误服。后来,为防止人们误服,其生产商还专门在这种药物中添加了警戒剂、臭味剂、催吐剂等成分。 2、毒副作用从表面看并不强烈 首先,就毒性而言,从表面看它的毒性并不强。它对家禽、鱼类,甚至蜜蜂都很温和,毒性很低,只是对植物和人,毒性明显。对人而言,它的毒性堪称剧毒。如果用含有它的20%的水溶液去毒害一个成年人,只需要喝1-3克就足以致命了。 其次,它的毒副作用不是一下子就显出来的,甚至在服用后的两个小时内,除了其中额外添加的臭味剂、催吐剂会让人感到恶心呕吐外,往往没有其他反应。这就让人们对它产生了“毒性不强”、“服后不痛苦”、“来得及抢救”等错觉。 其实,百草枯的毒副作用只是发作的慢而已,而一旦开始发作,它对人体的伤害就会非常强烈,往往只需几天时间,就能让肺、肝、肾等人体主要器官彻底衰竭。更可怕的是,它的这种毒副作用几乎是不可逆的,现代医学基本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可以阻止这个发作的过程。 比如常见的肺部病变,它最终会导致肺部发生完全不可逆的纤维化,那时除了考虑几率渺茫的器官移植外基本无法抢救。 由于以上原因,百草枯对人的危害最终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不得不对它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做出严格的限制。 2014年,我国撤销了百草枯水剂的登记和生产许可,禁止其生产。2016年,我国又停止了百草枯水剂在国内的销售和使用。2020年,我国又明确要求:百草枯产品只能用于出口,不得在境内销售。至此,百草枯最终成为了“被喝到停产的农药”。 令人想不到的是,百草枯其实早有解药。早在2012年,我国南开大学的王魁博士就研发出了可以应对百草枯的解药——磺化杯芳烃。 王魁博士发表的论文显示:他的研发团队已成功进行了有关磺化杯芳烃的小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磺化杯芳烃可以有效降低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百草枯对肺部和肝部的伤害。 令人遗憾的是,磺化杯芳烃作为百草枯的解药却至今无人生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无法完成临床人体试验 众所周知,新药的研发过程是极为严格的,临床人体试验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步骤。而磺化杯芳烃至今只完成了小鼠试验,而没有进行临床人体试验。究其原因,不是科研人员不想进行人体试验,而是由于它作为百草枯的解药太特殊了,很难找到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的人。 人们都清楚,百草枯对人是剧毒。科学家不可能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让正常人先服下百草枯,再研究磺化杯芳烃能不能解毒。因此,科学家只能找已经中毒的患者来进行人体试验,但百草枯毕竟是农药,不是饮品,无论是靠它自杀,还是误服,都是小概率事件。 科学家很难找到这样的患者。不仅如此,磺化杯芳烃作为百草枯的解药使用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那就是必须在服用百草枯后一小时内就马上使用它才有解毒效果。 也就是说,科学家不仅要找到已经服用了百草枯的患者,还必须确保患者符合服用了百草枯还不到一小时的条件,很明显找到这样的患者的概率非常渺茫,几乎可以说是大海捞针了。因此,科学家无法完成磺化杯芳烃的临床人体试验是导致它至今无人生产的重要原因。 2、潜在市场小且不稳定 众所周知,生产新药是一种市场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如果没有可靠的市场需求支持,厂家根本没有动力将它投入生产。而百草枯毕竟只是一种农药。喝百草枯的事无论是自杀,还是误服都只是小概率事件,潜在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小的。 而且,这类事件头一年也许会发生几例,第二年就可能不发生,市场需求极不稳定。因此,没有足够而又可靠的市场需求支持,厂家完全无利可图,也就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从事这种解药的生产了。 3、使用条件苛刻限制推广应用 前面已经提到了,磺化杯芳烃作为百草枯的解药,其使用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必须在患者服用百草枯后一小时内马上服用才有解毒效果。 而若想满足这么苛刻的使用条件,就必须让磺化杯芳烃成为一种备用药才行。也就是说,使用百草枯的人家都应该配套购买其解药,提前备用起来,而这又是根本实现不了的。 一方面,百草枯毕竟是用来除草的,喝百草枯这样的事只是无法预料的偶发事件,因此人们对其解药的需求不强烈。另一方面,人们愿意购买百草枯很大程度上是图它的物美价廉。若是还要额外购买其解药,则必然会增加购买成本。 这样一来,人们很可能会嫌贵而转而购买其他除草剂,就更不会购买其解药了。因此,磺化杯芳烃的使用条件苛刻,将严重限制其推广应用,而一旦没人愿意用它,也就无人愿意生产了。 总之,百草枯作为曾经的明星农药,最终却被喝到停产了。虽然它早有解药,但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投入生产,实在令人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