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谈:芬兰与苏联的军事“正义”(二)苏芬的“相对正义”

 阿里巴巴yht 2022-07-04 发布于河南

笔者:在写第一篇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还要对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情况做一个澄清。

苏联与芬兰,无论如何上溯,都往往处于争端的一个漩涡之中。自13世纪瑞典和诺夫哥罗德之间的战争以来,近600年的时间中,芬兰的位置都处于不断的争夺状态,俄国人有时突破了瑞典在维普里的边境防御,有时在波的尼亚被击败,但无论如何,芬兰这一地区,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末经常听到的“卡累利阿”和赫尔辛基周边的芬兰湾北部地区一直是俄国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之间的坚实的屏障。

在这片区域上,特别是20世纪初到中期,一系列事件将芬兰和庞大的俄罗斯(沙俄-苏俄-苏联)之间相互联系起来,而这些中最著名的是1939年末到1940年初的苏芬冬季战争然而,在苏芬冬季战争之外,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事件的低知名度使得我们对苏联和芬兰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诸多误解。从而在二战的“继续战争”和苏芬之间的争端中不断产生新的观点。

虽然有些妄自菲薄的意味,但希望以这一篇文章,大体上把苏芬之间的矛盾作以小小的概括。

苏芬争端——-一个昔日火热的议题

考虑到这个系列主要还是着眼于苏芬战争,我就尽量以比较相关的部分阐述。大家都比较了解苏联一方,我也就以芬兰为主要的着笔。

1939年的苏芬冬季战争,起因在于苏联希望阉割芬兰,也就是解除芬兰的威胁,续战后期对芬兰的新条约,还是为了继续对芬兰的阉割。芬兰一个300多万人口的小国,没什么可以威胁到苏联的,苏联也不可能害怕芬兰本身。他们更为恐惧的是芬兰成为跳板。无论是一湾之隔的瑞典,还是曾在芬兰内战期间站在俄国对立面的德国,甚至是远隔的英法。

不提早先瑞典控制芬兰时期与东邻的争斗,19世纪的克里木战争期间,芬兰的民意就在英法和俄国之间有所摇摆,虽然已经控制该地区半个世纪,俄国却还是需要将当地的居民从半个世纪以前波的尼亚的血战的痛苦记忆中拉到为沙俄效忠的方向上——当然这随着英军进攻奥兰群岛和炮击波的尼亚沿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仅仅过了半个世纪,早在沙俄陷入二月革命前后的风暴之前,芬兰地方的争端就已经愈演愈烈了。政治上貌合神离,军事上无所作为,俄国很快便被芬兰当地的自立自强的发展所抛弃了。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怒火在沙俄旧土上四处席卷时,芬兰选择了独立并陷入了内战。大体由苏俄有限支持的红军和由德国支持的白军展开了对抗,战火几乎席卷了整个芬兰,坦佩雷更是作为血腥的战场存在着。此时,苏俄和芬兰的关系已经变得极其微妙了芬兰作为昔日沙俄中独立出来的部分,无论对于沙俄和还是对于只针对沙俄政体变化的苏维埃俄国来说都算不上是朋友。站在俄国的立场上,芬兰和当时的波兰有相似之处。

然而,不同于波兰,在苏俄有所介入的情况下,白军赢得了胜利并高歌凯进,收复了无数昔日芬兰的城市。不仅仅是恢复了19世纪初瑞典失去的芬兰,也恢复了彼得大帝时期瑞典失去波罗的海霸权时的领土——这其中就包括了卡累利阿在内的维堡(或者维普里)。

这可以说是一个多层套娃:站在苏联一方的立场上,当年芬兰一路过了维堡,意味着芬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已经恢复了芬兰民族传统意义上的疆域(毕竟维堡在18世纪以前大体上还是瑞典的东南屏障嘛),同时却又形成了威胁,因为维堡既是芬兰的东南屏障,也可以是外部势力突破的桥头堡。芬兰将维堡握在手上,意味着苏联不能长驱直入,同时却又埋下了隐患,因为当外部势力介入时,俄国的西北也就无险可守了。也就是说,站在芬兰的角度上,掌握维堡是国防安全,而对于苏联来说,不能保证芬兰的绝对中立,则西北面的隐患就永不可能解除。

图片来自网络

维堡和卡累利阿,对比芬兰现今的领土,得失的区别根本与芬兰无关。出于芬兰本方的保护,这是必须掌握的,然而出于苏联的国防安全,芬兰此举却也是留下危险的信号:当年的内战的时候你可以和德国穿一条裤子,日后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你们自然可以放外国人进自家门。

而这个更大的利益,所牵扯的就是更久远前的芬兰的情况了。芬兰在20世纪和之前的百年间,民族认同感是不断加强的,在二战期间表现出的种族主义和当时的不少种族主义国家有相似之处或影子。而芬兰对本国疆界的探索往往不止于本国领土。芬兰的起源时期,随着和西面日耳曼人的交流,芬兰形成了西南芬兰、海梅、萨瓦和卡累利阿四个由西向东的方言集团,这些集团向北的扩张形成了如今的芬兰主要的民族文化分布形势。在早先,向拉多加湖-奥涅加湖一带分离出去的一支索米人(在二战时期早已经和芬兰形同两家)和探索拉普兰北部的人们(他们达到了瑞典的北部和俄罗斯境内的白海沿岸)使得芬兰的理想疆界更倾向于刚才所提到的区域,也就是西有瑞典北,东有俄国西北部分的疆界形势。这和波兰的海间联邦、德国的一些计划和土耳其的新拜占庭有所相似,都是扩张意图,只是看条件而已。

这种“大芬兰”也是芬兰20世纪极端民族主义的一些主要的鼓吹倾向,并随着冬战、续战的推进不断深入人心。

再看看苏联。苏联或者沙俄,早早就奠定了对东方的霸权,主要的矛盾除了土耳其以外就是西面的欧罗巴,充当他们对手的角色曾经是波兰立陶宛联邦,曾经是瑞典,也曾经是德国。他们与西方的争端注定了将缓冲带成为牺牲品。这一缓冲带始终在波罗的海、波的尼亚、顿涅茨乌克兰这些地区存在着。20世纪初的苏波战争、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比萨拉比亚的吞并以及苏芬战争、共产主义芬兰的建立(苏芬冬季战争建立,位于东卡累利阿和侵占的芬兰领土,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芬兰人的认同),都是缓冲带势力的争端。即使到了如今,从华约褪色的东欧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缓冲带,只是俄国的强邻不再是一箭之隔的欧洲,而是美国乃至更大的北约。

苏芬争端,只是当时俄国与西方争端的一个小棋盘而已

缓冲带,必须阉割。列宁时代,正赶上一个争端的年代,沙俄陷入了混乱无暇对外,此时的缓冲带纷纷寻求独立,从乌克兰、高加索到波的尼亚,到处都是脱离俄国势力范围的呼声。然而,随着苏俄的胜利,他们的独立也终将成为泡影。波兰最先倒下,然后是波罗的海三国和比萨拉比亚,芬兰幸运地脱离了争端,并不是因为苏联没有吞并的野心,而是因为已经不处于争端的主战场之中。孱弱的芬兰不若18世纪、19世纪的瑞典威胁大,而西面的德意志却是巨大的威胁。维持不了芬兰的中立,或者完全不相信芬兰的中立(即使芬兰保证中立,苏联最终还是要有备无患,他们当时的目标就是卡累利阿和整个芬兰湾南部得到控制,至少能把握芬兰湾),芬兰便成为了牺牲品。这在列宁时代因为百废待兴难以实现,在斯大林时代却由于实力膨胀得以一一实施。从自保到自强,苏联便开始了扩张之路。

而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后,这一切达到了巅峰:斯大林的扩张势头碾压了芬兰,芬兰人反抗的怒火被点燃。苏联的利益最先得到保证,针对德国的势力均衡也得以实现——可以说这种行为也很大程度增大了卫国战争的胜率。然而芬兰的怒火点燃使得极端化的思想更容易占据主导,在半迷惑的情况下,芬兰便开始了反击和侵略,一边夺回自尊一边扩张自信心,就像上一篇文章所言一样,开始了对东卡累利阿的侵略。然而苏联卷土重来,芬兰的冒进被打翻,试图避免阉割的挣扎成为了泡影,只得以自保,随之是苏联向西的大扩张,可以说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极盛。

可以这么说:苏联和芬兰都有一个梦,而这个梦在那个时代几乎先后开始实施,苏联从头到尾只是在维护自身的对外霸权,在对抗中不落下风。芬兰却是在争斗中成为了牺牲品。没有脱离缓冲带的命运,但是却得以幸免于毁灭。芬兰对东卡累利阿的入侵是依赖德国霸权的夹带私活,也是彻彻底底的入侵,然而倒错了方向,他们从此失败。

战后芬兰的吉科宁时代等等的发展,让芬兰成为缓冲带中最早进入稳定的国家。没人再深究过去的苦难。然而,昔日的芬兰,作为大国争端间的棋子,其正与过值得深思!

我相信没什么意外的话,这就是这个系列的结尾了吧!短短两篇,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芬兰和苏联之间的争端的另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