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明末日照事(1)

 山河学苑 2022-07-04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 吕东平

1:魏忠贤的干孙子……李进士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历史故事。尤其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期间,因为家乡附近有些人在朝廷为官,也就发生了一些地方与朝廷互相关联的事。发生在邻乡邻村的故事,听起来感到格外真实亲切,虽然已过去几百年,但因代代相传,老人讲得活龙活现,妙趣横生,仿佛就在眼前。
我讲的并非正史,只是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不受朝廷主现修改历史的限制,言论自由,版本很多,但大意都一致。我至今仍记忆一些,颇感有趣,今特记于此,与大家分享。

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宦官魏忠贤,在明熹宗朱由校当政期间就开始乱政。
魏忠贤,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他排除异己,专断国政,出现了阉党专制,司法混乱的局面,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崇祯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他权倾朝野,人皆畏之。连阁老都主动投靠,其他的六部九卿四方督抚就更不用说了。
魏忠贤为扩大其势力范围,巩固“九千岁”的位置,结党营私,招降纳叛,他借众大臣攀龙附凤、溜须拍马之风,决意收三百六十个进土作干儿子。
这样一来,他虽是个太监,却是“儿孙”满堂。因为众多大臣为了荣华富贵,为了保住乌纱帽,都不顾羞耻地想法攀附权贵,甘愿拜魏忠贤为父,自称干儿子。
他的“子孙”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李蕃,明万历癸丑年间进士,日照后马庄人,自幼就不守本分,放荡无羁。他昼思夜想,一心想成为魏忠贤的干儿子。
不巧的是,魏忠贤的三百六十个干儿子名额已满。善于投机且有心计的李进士就跪求魏忠贤,甘愿做魏忠贤的干孙子。魏忠贤一听,心中窃喜,反正干孙子比干儿子又小了一辈。魏忠贤看李蕃的忠心耿耿,心生喜欢,也就满口答应了!
李蕃得到魏忠贤应允,赶紧跪拜九千岁干爷爷。魏忠贤心花怒放,已经有了三百六十个干儿子,又多了一个干孙子!自己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家大业大,“儿孙”满堂,何不欢喜!李蕃成为魏忠贤心腹,官至御史,进太仆寺卿,后来魏党排挤忠良,多由李进士代草。
李蕃当了魏忠贤的干孙子,魏忠贤那三百六十个进士干儿子,也就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李进士的干爹。干孙子虽比干儿子小一辈,但其权势可大多少倍。从此他的仕途如日中天,势力日益扩张。他背靠着魏忠贤和三百六十个进士干爹,由万历年间进士到天启年间庐江知府入为御史,附魏忠贤后出督畿辅学政,建祠后官加太仆卿。直到崇祯初,才定“逆案”赎为民。
李进士回乡后仍然为所欲为,肆意横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成为当地最大的黑恶势力。
他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因为他不但有魏忠贤这个干爷爷在朝廷当保护伞,还有他那三百六十个进士干爹,成为他在全国各地府衙的保护伞,所以哼一声,天下动。众多的保护伞罩护着一个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
人在做,天在看,众怒难平。就在李蕃李进士无恶不作、得意忘形之际,保护伞也无能为力了,浑浑噩噩间,大难降临到李进士的头上了!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