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不进子房”

 闲之寻味 2022-07-04 发布于广东

听说过“父不进子房”,你可知它的后半句是啥?答案太精辟了

田伸历史说
关注
2022-07-03 07:09

引言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曾经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关系,不可僭越。天地人,君臣子,无数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记录围绕着这六者关系的建立和打破展开演绎。

当然,这期间也有谚语流传下来。所谓父不进子房,就是一个很经典的谚语。但后半句传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所以不被效仿。

广告on(安森美半导体)公司介绍 on常用型号

01

所谓“父不进子房”,不仅仅是说的父亲不能够进入儿子的房子,而是父母不能进子女的关系。起初,这句话意思是要捍卫父辈与子女关系有别,不能够互相越级。但是到了如今将就关系平等的现在,这句话同样适用。

因为在如今的社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要求孩子按照计划来,恨不得让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但这恰好违反了我国《周易》中所讲的潜龙勿用。所谓的潜龙勿用,是出自《周易》的首卦“乾”卦。乾卦将人生分为七爻,也就是七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便是潜龙阶段。在这个时候,主张让人们不要过分压榨自己的才华,而是中庸一些,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事实上,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很注重孩子是否拥有独立自主的生存空间。德国的孩子很早就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而且父母一般不会被允许进入。所以,他们的孩子独立性很强,很早就已经脱离了父母。不像中国很多家庭都养出了“寄生虫”。而且德国的科技也十分发达,在很长一段时期引领了全球先进科技长达一百多年。最近,还提出了工业4.0 让世界各国沿着德国人制定的标准奋力追赶。

而我国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父母普遍对孩子过于严苛,没有给够独立自主的空间。很多家长甚至认为,自己出入孩子的房间是天经地义。这样显然是不对的,我们的古人早就用“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来劝解我们,我们应该吸取传统文化中对我们有利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说只要是旧文化就该舍弃,只要是西方的,现代的,就应该学习。

广告彭博社:英飞凌已接近收购意法半导体

02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父不进子房的后面,还跟着官不入民宅这句话。在古代,官僚机构只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压榨穷苦百姓的一种工具,所以有很多官员私闯民宅进行掠夺,这句话显然是在劝诫他们,要赶快停止他们的行为。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过分欺压百姓,可能会让百姓不再支持自己。换而言之 ,还是为着自己的统治利益着想。

其次,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十分严苛,容不得跨越,官进民宅,在古代会被认为是有辱形象,与地位不符,可能受到社会舆论的较大压力。

但如今显然不一样了,这句话不再适用了。政府存在的目的,不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是要为人民服务。

在地位上,官与民是平等的。从现如今的政策导向上来看,不但不建议“官不入民宅”这一说法,而且鼓励上级政府官员主动下乡深入基层,和基层群众同吃同住,了解人间疾苦,这样才可以更好服务于人民,不和人民百姓脱节。所谓的官不入民宅,已经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从我国建国初期起,就已经树立了与百姓同甘共苦,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典范,历代皆是如此。所以说,时代在变化,一些俗语在如今已经失去了其以前拥有的作用,已经迅速泯灭在了历史的海洋里。

广告智慧教室建设的必要性

结语

其实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可能前半句话有道理,后半句话又显得不是那么合适。所以说,中华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一下而已,还要从思想深处加以辨别才可以。而对于“父不进子房,官不入民宅”,你是怎么看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