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遇在天,相守在人。 作者:洞见yy 哈佛大学曾耗费75年,做了一项跟踪研究,结果发现: 人的幸福感,并不是来源于金钱、地位等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而是来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你的生活就会变得一团乱麻。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也是有潜在规律的。 掌握以下这四大人际关系定律,你就能收获真情,将生活越过越顺。 1 人际互惠律 康奈尔大学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两个助手分别与两个陌生人合作,去给相同的几十幅画打分。 当时天气炎热,在休息的时候,其中一个助手去超市买了两瓶水,分给了他的合作者一瓶。 而另一个助手则只买了自己的一瓶水,全然没有考虑他的合作者。 打分结束时,两名助手同时请求各自的合作者帮个小忙。 头一个合作者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而第二个则选择了委婉拒绝。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 你给我过恩惠,我也愿意给你帮助。 钱钟书一家曾有一段时间闲居上海,没有收入,生活困难。 导演黄佐临知晓后,二话不说就投资拍摄了杨绛的喜剧,并且当即给钱家送去了稿酬。 靠着这笔资金,钱钟书一家这才度过了难关。 后来,1990年,黄佐临的女儿黄蜀芹,在做导演的路上遇到了瓶颈。 当时有人给她推荐说,《围城》是个非常好的剧本。 可钱钟书早就对外婉拒,说“拙作上荧屏不相宜”,有不少知名导演讨要授权都吃了闭门羹。 黄蜀芹还是决定前去拜访,叩开了钱钟书家的大门。 钱钟书得知是黄佐临的女儿,立马就拍桌授予《围城》的影视剧改编权,还说道: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一场以心换心。 你拉一把摔倒的人,日后在你落难时,他也会想着扶你一把。 你为同事顶个班,在你需要的时候,同事也愿意给你以方便。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他人,同时也得到他人的帮助。” 帮助他人是一种善举,同时也会结出善缘。 一个心里装着别人的人,人缘不会差。 ![]() 2 人际相似律 《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过一个名词叫:人际相似律。 指的是两个人之间如果有相似的地方,就容易使人产生满足感。 于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似性,便能增加彼此的吸引力。 三观一致,兴趣相投的人总能在不经意间相逢。 民国时的陈寅恪和傅斯年,他们能结下深厚的友谊,就是因为两人的相似性。 在当时的德国柏林留学圈,很少有人专心治学,唯独陈寅恪是个例外。 其他人聚会聊天,他在埋头看书;同学们都在谈情说爱,他也向来不参与其中。 傅斯年,是个“书呆子”,不管走到哪他都会背一个大包,里面装着的全是大部头的书。 两人在柏林相见后,一拍即合,成为好友。 当时受到国内战乱影响,官费留学的人都断了经济来源,其他人都在想办法打零工维系生活。 可他们俩一点都不在乎,每天早晨买个最便宜面包,便一头钻进图书馆,待到闭馆时才出来。 两人就这样整日泡在图书馆中,饭点时啃着老面包相视而笑。 到后来,原本研究物理学的傅斯年,在陈寅恪的影响下,居然转专业到对方喜欢的语言学上了。 两人白天一起上课,相互探讨学术,晚上甚至抵足而眠。 世界何其大,留学生何其多,可他们对学术一丝不苟的追求,让他们在冥冥之中相互吸引。 听过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即便隔着高山与大海,那个与你相似的人也会走近你,靠近你,滋养你。 所以不必担心你会孤独。 你想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先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 ![]() 3 人际相悦律 曾有个班主任做了一个实验。 他让学生们,在卡片上写上自己喜欢同学的名字。 结果发现,在卡片上写下名字最多的学生,他的名字在其他卡片上也出现得最多。 相反,那些对其他同学挑挑拣拣的人,同样也没人写他们。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人际相悦定律”: 你欣赏别人,对方才会欣赏你。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刚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很难打交道的上司。 上司总是板着脸,不论谁犯了点小错误,他都不给好脸色,却唯独对艾森豪威尔和颜悦色,很少发脾气。 其他同事对此都很好奇,还以为艾森豪威尔很有背景。 艾森豪威尔解释说:
其实,一开始上司对他的微笑也是满不在乎,可艾森豪威尔毫不介意,每次碰面总是微笑面对。 直到有一天,上司对他露出了笑容,接着时不时就会打个招呼,后来两人交谈也越来越多。 最后,他们俩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卡耐基说:“不管是屠夫,或是面包师,乃至宝座上的皇帝,通通都喜欢别人对他们表示好意。” 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再严肃的人也会对你绽放笑颜。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只有你对别人传达以善意,别人才会对你投来温暖。 ![]() 4 人际互补律 1953年,心理学家Suvillivan,提出了“人际互补理论”。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有缺陷的,只有找到那个能弥补自己缺陷的人,人生才算完整。 曾看过比尔·盖茨与鲍尔默的故事。 比尔·盖茨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在他的技术能力带领下,微软发展得顺风顺水。 可面对规模渐大的公司,他开始犯了难。 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流。 管理员工,出去商谈业务都成了他难以攻坚克的硬骨头。 直到他请来了大学好友鲍尔默。 鲍尔默生来外向,热情洋溢,说话极具幽默感,最喜欢与人打交道。 在哈佛读大学时,他就能兼任四五个社团组织的管理人员。 比尔·盖茨有了鲍尔默,微软的短板也被补齐。 他们一个内敛,一个外向;一个冰冷严肃,一个热情似火。 他们性格全然不同,却又品性相投,相辅相成。 恰是因为这样的互补,比尔·盖茨能专心做个“技术宅”,鲍尔默也乐在公司运营。 微软蓬勃发展,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愈发深厚。 老子说:“万物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半圆,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找到那个和自己互补的另一半。 两个互补的半圆相遇结合,才能修得一份幸福和圆满。 ▽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写道: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每一段关系的建立,其实都是上辈子的我们历经重重磨难,换来的福分。 相遇在天,相守在人。 读懂这四条人际关系定律,感恩每一次相遇,珍惜每一场缘分。 点个赞吧 ,愿你用一颗真心,能换来长久的相知相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