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确诊比想像中困难,用理解化解对抑郁症的恐惧

 荣新奇心理堂 2022-07-04 发布于湖南
①许多抑郁者都担心的工作问题:“互利互助”是解决之道
抑郁症对我“求职找工作”没有影响,但对“工作上的能力”是有些影响的,每次状况都是“郁症发作→无法工作→直接请假回家”的模式,请假频率约每周一次。
刚开始面试时,我并不会透露自己是抑郁症患者,我会先就职,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背后坚信着一个工作信念:“老板请我来就是要把工作完成,我只要有能力完成,老板就不会因为疾病的关系辞退我,这也是我存在的价值。”我发现,让老板知道你是可用之材后,当抑郁症发作,公司自然也会帮助你,形成一种“互助”的概念。
记得某天在公司午休时,我突然非常痛苦,明明很舒服地躺着吹冷气,脑中却不断浮现自杀可以解决一切的想法,严重到无法继续上班,于是鼓起勇气和隔壁同事求救,然后再用最后一点力气跟主管报告:“我好像抑郁症发作了,很想自杀。
”主管手足无措地问我:“那所以呢?”我回应:“我需要请假。”其实主管当时是不知该如何处理的,所以我就尽量理性地和他说明自己的需求,后来人资发现假单上写的是“抑郁症”,于是往上呈报老板,老板只指示主管好好照顾我,还叮嘱:“这员工很好啊!他有抑郁症还主动提出,并且自行就医,这样很好。他的工作尽量不要给太多。”这件事过后,发现老板和主管其实都能体谅我的状况。
②用理解化解恐惧
某天,一位同事看到精神疾病患者伤害他母亲的新闻时担心:“精神疾病患者搞不好都会伤害人。”因此当我抑郁症发作期间,都尽量不和这位同事接触。
直到病情稳定,试着跟这位同事谈我是抑郁症患者,和他谈我发作时的痛苦,通过规律服药、心理咨询治疗,所以已经稳定下来了。这位同事从原本的害怕转化为关心,我想对方可能因此会对我贴标签,但至少他不再是恐惧我,而是“了解”。
③找不到合适心理师的挫折与调适:自我负责→慢下来→自我赋能→反思与维持
其实在更换心理师的过程确实感到很绝望,也曾因不合适的转介而感到愤怒,但冷静思考:“如果连我自己都不努力去寻找,绝对不会有人自动把心理咨询师推荐给我,所以只能为自己负责,我才有可能会好”,于是就坚信这样的信念持续找寻。
陆续尝试很多心理师都感到不投契,后来反而回头找一位两三年前曾替我治疗,心中认为“还行”的心理师,当初离开是因为那位心理师把我所说的事情借由人偶做分析,但我却觉得疗程太慢了,心里着急的想:“你就直接跟我说答案就好,分析是无法快速解决我的问题的。”,因此离开找其他心理师。两三年后再回来,则是因为觉得自己无药可救了,与其着急,不如换个心境,慢下来配合心理师的步调吧!转换想法后,反而开始有收获,生活逐渐改变,心理师也鼓励我为自己赋予力量,慢慢茁壮。
其实心理治疗外,我尝试过很多活动(如:爬山、游泳、参加活动),让自己出门、逼自己参与活动,且至少持续两三个月变成习惯。做完每种活动或运动后,也都会反思这项活动对我的帮助,有帮助的话,就鼓励自己持续。
④心理治疗的觉察:过去忽略的,反而是内心最在意和最重要的症结
我一直以来都是做自费的心理治疗,每次会谈都有时间限制,为了把握时间,心理师会请我在家先把脑海中让我困扰的事写下来并分类内容,我自己也会额外重整这些困扰事情背后可能的意涵,为的是去觉察自我的内在想法,从中了解哪些是我最在意的事,与心理师一同讨论。通过这样反复练习,我才逐渐觉察到过去可能忽略,但却是内心在意和重要的议题。
⑤过来人的衷心建议:先接受自己真的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刚发作时,我是担任医院的信息工程师,对于患抑郁症,只愿意去诊所拿药,心里却很逃避,直到搬回这里上班几个月,再次抑郁发作且更严重后,体会到唯有先接受自己才能面对问题、接受治疗,才开始积极面对。
历经7~8个月,心理咨询治疗帮助我消除了抑郁根源,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师也确认我已康复。现在虽然偶尔还是会有负面情绪,但已经很明显与当初崩溃程度不同,所以也给我信心,慢慢确信自己已逐渐康复,相信大家最终也能踏上属于你们的康复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