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可以心胸宽广,但不能没有是非

 凡人凡举 2022-07-04 发布于山西

自从我们懂事起,父母便会教我们一些道理,比如要与小朋友分享玩具,比如大家一起玩耍彼此碰撞一起,要懂得说对不起与没关系,这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其实是培养我们心胸宽广与懂得是非的最初雏形。

等着再大一点,我们步入学堂,那我们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我们懂得了很多,在那么多同学朋友的陪伴下,我们更能有所实践,在一个班集体,我们不仅仅是自己要好,还希望自己的班级好,希望自己的学校好,更希望自己的老师好。

这所有的希望中,寄托着每个孩子最纯真的美好,慢慢地令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等到步入社会时,几乎每个人都能懂得心胸宽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但同时我们还从中懂得了另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道理,那就是要有是非观,我们要心胸宽广,但绝对不是要我们去做一个老好人。

人活着,就一定要明是非,而这个是非,不一定就是自己所坚持的,所认为的,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除了大家公认的一些准则,有时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及“入乡随俗”,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道不同者就一定有一方是坏人么?答案自是否定的,不是因为他们坏,只因他们志向不同,认知不同而已,没有共同语言何来更深层次的交往,但他们可以不交往,却不一定非要成为敌人。

入乡随俗就更好理解了,有一些行为规范可能会因为地域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但你不能因为自己所在地与人家的不同就说人家的不对,只一味坚持说唯有自己所在地的才是对的,到了人家那里,就得尊重人家当地的风俗习惯。

再比如,历朝历代,不论多昏庸的皇帝,都会有忠臣,我们不能粗暴地去定义这些忠臣的对错,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忠君就是对的,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所有能为君分忧、能为民办实事的忠臣们,几乎都得到了当时或后人的赞誉,这就是是非观能够分得清的见证。

有人却是没有是非观的,看似他们能够容忍一切,包容一切,对于好人他们赞美,对于坏人也一样可以找到为其开脱的理由,总之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却不想一个人失去了原则,一味地盲目地追求做好人,最终只能成为一个碌碌无为、毫无建树的烂好人或者是悄悄使坏的人。

因此,人这一生,可以心胸宽广,但一定要心懂是非,否则烂好人做不了多久,或许就会变成一个令人讨厌的“坏人”。

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既能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又真正能做到心胸宽广,相信这样的人的人生是美满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